人人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不迁怒,不贰过: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推荐阅读:樊登讲论语:学而txt下载 樊登讲论语:学而笔趣阁 樊登讲论语:学而顶点 樊登讲论语:学而快眼 樊登讲论语:学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樊登讲论语:学而》不迁怒,不贰过:对自己的情绪负责,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这是相当哀伤的一段对话,可见孔子对于颜回的死亡是多么惋惜,多么悲痛。

此时,孔子年纪已经很大了,应该超过七十岁了。某一天,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当中,谁能够称得上好学?

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作为中国人,我们得学会这句话——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就是一个人犯了错,不要去迁怒于他人。

如果迁怒别人,社会就会变得混乱。心理学上有个“踢猫效应”,讲的是负面情绪是如何传染的。比如,一位老板心情不好,把来汇报工作的经理批评了一顿;经理莫名其妙挨了骂,就把火气发在部门员工的身上;员工满腹委屈无处发泄,下班回到家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从窗户跳下去,一辆小轿车刚好路过,司机为了避让,撞上了旁边的护栏,而这个司机正是一开始的那位老板……

一个人受了气,将负面情绪发泄在比自己弱,或者觉得自己可以欺负的人身上,而被欺负的人又去欺负下一个人……直到最后,负面的情绪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这就是“踢猫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踢猫效应”是可以终结的。终结的关键,就在于情绪链条的第一个人,只要他能够意识到不要迁怒,负面情绪就会到此为止。

“不贰过”,做错了某件事,不会再错第二次。

“不迁怒”和“不贰过”这两者是有联系的,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只有不迁怒,才能不贰过。

为什么我们难以做到“不贰过”?这是因为人在做错了一件事之后,往往不敢面对错误的本质,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对,而是迁怒于别人,将责任转移给外界,比如体制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经济形势的问题……永远不肯进行正确的归因,以至于很多人不仅无法做到不“贰过”,而且会“三过”“四过”“五过”,甚至终生循环在同一个问题上,持续犯错。

人只有会反思,才能够有行动力。颜回的所谓不迁怒、不贰过,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只有你能够做到真正的不迁怒,才能够做到不贰过。

人们特别容易迁怒,这有一个深层次的心理学的原因,叫作认知失调。人们往往不能够接受认知失调,比如狐狸看到了一串葡萄,很想吃,但是吃不到嘴里,就会很难受,但狐狸自我解释“葡萄肯定是酸的”,感觉就好多了,认知失调的问题就解决了。

做事情也是如此,人们做不好一件事,或者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是内心又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棒的人,不愿意接受自己不行的时候,只好解释“这事怪别人,这事不能怪我”,迁怒就出现了。认知失调导致了迁怒,迁怒导致失去解决问题的真正焦点,最后就是重复地犯错。

如果真的想做到像颜回那样“不迁怒,不贰过”,需要冷静的分析能力,更需要极大的勇气,敢于客观地面对自己。只有知道“我是有错误的,我是可以改变的”,并将这种信念植入脑海,才能真的做到孔子心中的“好学”。

当鲁哀公问孔子哪位学生好学的时候,孔子单独表扬了颜回。难道子贡、子路、子张就不好学吗?他们每天也都跟着孔子勤勉地学习。

但在孔子看来,如果一个人所有的学习都只是外在表现,只是在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知识,比如,为了标榜我学过《论语》,我会说很多成语,那不叫好学,那叫作好表演,是为了扮演一个有学问的人而已。只有颜回,他学习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不贰过”,遇到问题不迁怒,这才叫作真正的好学。

其实孔子对于好学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没有达到令人难以企及的程度,只是对于什么是好学,他存在不同的认识,秉持着“反求诸己”的态度。

可惜颜回只活到了三十一岁。孔子对颜回的早逝耿耿于怀:“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说:颜回不在了,我也再没有听说过有谁是好学之人了。

孔子对颜回的赞美也许会让其他学生伤心,但这代表了孔子对颜回深深的怀念以及最高的褒奖。

了解了这段对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尽力做到不迁怒、不贰过。

尤其是父母们,如果能够学会不迁怒,孩子的成长环境就会好很多。很多家长责骂甚至打孩子,其实就是缘于自己心烦,将负面情绪发泄到了孩子身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