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成事不说:沉默的价值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推荐阅读:樊登讲论语:学而txt下载 樊登讲论语:学而笔趣阁 樊登讲论语:学而顶点 樊登讲论语:学而快眼 樊登讲论语:学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樊登讲论语:学而》成事不说:沉默的价值,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这段话像在对暗号、解密码一样,直接看原文很难懂。我读了很多遍,查阅了很多不同的注解,才能理解它。

上下两段对话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关联,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得先了解对话背景。从鲁定公到鲁哀公,由于君权被架空,一路下来,“三桓”总是欺负他们,鲁哀公对“三桓”忍受了很长时间。宰我是鲁哀公的助手,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曾经骂过他。因为他白天上课的时候喜欢睡觉,孔子严厉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哀公问社”,“社”是土地神。鲁哀公问宰我,修建土地庙的时候,种什么树比较好。土地庙是宰杀祭品的地方,一般会将牛羊等牲畜在此处宰杀之后,再搬去祭祀。因此,土地庙有杀气。

在这样一个有杀气的地方应该种什么树呢?宰我回答说,夏朝的礼节里用的是松树,商朝是用柏树,周朝则是用栗子树,栗子树取意于“使民战栗”,让大家害怕。

有人把这段话传给了孔子。孔子没有发出任何关于种什么树的评论,而是说“成事不说”,凡是已经要成功的事,别提了;“遂事不谏”,即将要做成的事情,就不要再劝阻,也不要再提新的建议了;“既往不咎”,发生过的事不要再讨论。

孔子为什么突然说了这三句莫名其妙的话?事后有很多人猜测,哀公问社于宰我,实际上是想问能不能把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灭掉。他作为君主,被压制了这么多年,除掉“三桓”是他应该做的,这应该可以称为阳谋。

关于这个计谋,孔子的看法是,无论这事能不能成,都别说了。能成就不必说了;快成了,也不用说;过去了,照样不能说。你要做就做,不做就算了,别提出来,因为只要说出口,就会惹出大量的麻烦和是非。

历史上并没有出现哀公把三家消灭掉的过程,这件事可能也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哀公可能有那么一个大胆的想法,跟周围的人提了两句,孔子知道后提醒他,少把这种事说出口。孔子知道哀公的想法很难实现,因为哀公当时的力量不足以与“三桓”抗衡。这是后人的一种解读。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种情况,或者上下的对话中,有没有遗漏的文字,导致两段话之间出现断层,我们都不能确定。《论语》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你对一些句子可以有很多种理解,能讲通就行。因为流传久远,难免存在文字上的疏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