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读懂《系辞》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读懂《系辞》

七十、形而上与形而下

书籍名:《读懂《系辞》》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读懂《系辞》txt下载 读懂《系辞》笔趣阁 读懂《系辞》顶点 读懂《系辞》快眼 读懂《系辞》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读懂《系辞》》七十、形而上与形而下,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变通的推行之法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形而上”与“形而下”,这是一个哲学名词,经常在文章中看到用到。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个名词就出自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小节的内容。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在这段话里,形而上与形而下是相对出现的,孔子把“道”与“器”分别对应形而上与形而下。那么什么是“道”,什么又是“器”呢?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也在《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人都在论述万物世界生生功能,而道与易便是这生生的起始,是万物的最初的“本体”,这个“本体”往往又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虚空又似乎不是。无形无像却又真实存在。打个比方,烟雾是有形的,如果疑固下来有了实质的体就是器,这叫形而下;如果烟雾再轻一些,再淡一些,再没有质些就是形而上,似乎完全没有了,但似乎又是存在的。道就是那个形而上,是那个最本源的东西,这就是哲学问题的形而上,我们称为本体论。

“本体”也是假定的名称,孔子说的那个东西就叫作“道”,中国人思想里所讲的“道”,就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这个东西大概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非要讲什么样子的,那就是“形而上”的。“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下是有了质体以后,就叫作器,“器”就是物质世界、物理世界。所以西洋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这个世界有两种世界,一种是精神世界,另一种是物理世界。

“形而上者谓之道”。我们中国文化里头所谓的“道”,是代表了“本体”。当然这个“道”字指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是宇宙万物的总源头,也是总法则总规律。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六个字用了三个“道”,我们该如何解读呢?第一个道,为形而上“道”的道,“可道”,可以表达出来,“常”的意思是“本来的,最初的”。也就是说“道”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只要一表达,一描摹就与那个最初的最真实的“道”就有距离了。在中国老百姓中语言中有一句“我知道了”,其实应该是“知了形而下的器,而不是形而上的道”,实在是“不知道呀”。如果真是明白了那个“道”,那就叫“得道”,在中国文化中“得道”的人就可以成仙了。在佛家中叫“明心见性”,可以成佛了。佛祖在菩提树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冥想,明心见性,得道成佛。所以,这个“道”,不是那么容易“知”的。

“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形而下者就是指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物理世界。是由形而上者生出来的。有关这个世界的来源,东西方文化是有不同的解释,在《圣经》中这个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有一个万能的神,而这个万能的神在没有他创造的世界前在哪儿呢?这个神又从哪儿来的呢?这是个非常不好解释的问题。中国神话中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盘古本身就在天地的孕育中,天地也是盘古所开,天地是盘古创造的,盘古也是天地创造的,互为创造的关系。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本源的“道”到形质的“器”都在这个神话中了。

“化而裁之谓之变”,现在孔子讲形而上道,形而下器,这个东西很难了解。于是,在我们中华文化中,就有《易经》这一门学问的出现。《易经》这一门学问,对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以及宇宙来源的究竟,通过象之、效之、则之等,进行“化而裁之”。这个词先讲的是“化”,化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搞通了,弄明白了,成为自己的知识系统了,这便是“化”了。然后“裁之”,就是依据实际情况来运用,不是胡乱地用,没有主次规律地用,而是要“裁之”,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更重要的是“裁之”,我们的思想文化、人文文化、道德准则都是“裁之”的结果。化而裁之谓之变,这个中间你要晓得变化。变化是什么?是宇宙变化的法则。也就是说,要能确定它变的过程、动力、轨迹、趋向是什么……这个完全要靠你的智慧来研究,这就是《易经》的学问。

所以说,“化而裁之谓之变”。这个变很难,政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处事的道理,同《易经》卦的道理是一样的,为化而裁之。这就是变!不过先要通,才能知变、才能应变,否则不能应付一个人生,更不能顺应时代。懂得“化而裁之”,懂得变以后,最重要的是落实在“推而行之谓之通”。当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制定一项准则,这是“化而裁之”,最重要的是要把制度准则推行,把这制度准则的优势发挥出来,这叫“通”。

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政治上一个新的措施一拿出来,人们的心里都会抗拒的,当一个新的政策要推行的时候,时常遭人反对,老百姓很奇怪,任何一个新办法,老百姓一开始都是反对的,不接受,就造反。历史上有许多变法,就有不少是失败的,这就是“不通”了。商鞅变法算是成功的,使秦国富国强兵,一跃而成七国之首,但商鞅本人却成了悲剧。“推而行之”,把它推出来,最后能不能执行下去才是关键,执行下去了,发挥了新政策的效用,这就是“通”了。这个中间怎么推法也很重要。所以既懂得“化而裁之”,又懂得“推而行之”,这样的人是通才之学。就整个历史来看,这样的人也不多。

如何来“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方法策略,找到一条适合的路往往也是成败的关键。其实,《易经》中是有方法的,我们来看太极图,就会明白这阴阳之道是圆的,万物也是曲成的。所以,推行政令法则,不一定是直来直去,当硬推是推不动时,转一个圆圈就把它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搞特区,弄窗口”,成功了,再推下去,这就是转一个圆圈推动了。也可以通过造势,顺势而为,往往就会事半功倍。这个中间的巧妙,也就是智慧之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认识《易经》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