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

孩子的语言充满娱乐性

书籍名:《崔永元名师作文课》    作者:崔永元
推荐阅读:崔永元名师作文课txt下载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笔趣阁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顶点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快眼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崔永元名师作文课》孩子的语言充满娱乐性,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语言也是有娱乐性的。

在快节奏的当下,娱乐节目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比如《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就很受欢迎。

孩子看多了娱乐节目,语言也会发生变化,会充满娱乐的因子。

比如在我们的“崔永元作文学堂”上,之前的学员都是小朋友,可有一天忽然换家长听课。崔永元老师来了之后就开了个玩笑:“怎么小孩子一夜之间都长大了?”在场的朋友们都笑了。这就是语言的娱乐性,它能让人感到愉悦、轻松。

现在的孩子从小观看各种娱乐节目,他们的语言就具有娱乐性。比如:

1.中午,王老师把我们叫出来,免费送我们各1000字的检讨……

孩子内心深处有娱乐因子,虽然他写检讨的时候是痛苦的。

2.老师就下了一道圣旨:“奉天承运老师诏曰:不许再看《查理九世》!违者抄10遍!钦此。”

如果没有娱乐精神,就会这样写——老师就下了一道命令:“以后不允许再看《查理九世》!违者抄10遍!”远不如原来的生动有趣。

3.唉,女生们,我承认自己的确长得帅,但也不至于把我拉进女厕所呀!说你们什么好呢?想要签名,那在教室里有序地排着队,一个一个让我签,嘻嘻!

一个男生让一群女生拉进女厕所,这原本是一件丢脸的事,但是他写得很有娱乐性。

我的学生写我也很有娱乐性,他们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管大”——刚开始是叫“管老大”,我觉得不好听,像黑帮一样,就改成了“管大”。

来欣赏一篇文章:

刚开学的时候,“管大”的着装总是一个样子:一件鸡心领T恤、一条水洗牛仔裤和一件万分寒酸的外套。

温度逐渐下降,“管大”的着装终于有了一点点变化——他换下了自己视若命根子的鸡心领T恤,脱掉了寒酸且款式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外套。气候的变化迫使他褪去了上半身的壳,却依然无法让他放弃他珍爱的水洗牛仔裤。“管大”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只有一个——穿上水洗牛仔裤!一到学校,也不忘摸摸腿上:幸好我的牛仔裤还在。一回到家,等会儿再去洗澡,一洗完澡,我的宝贝牛仔裤就只能明天才能再穿上了。

“管大”,你知道你有多喜欢你的水洗牛仔裤吗?

“管大”答:我也不知。比“管大”更自恋的人?对不起,百度搜不到。比“管大”更爱耍帅的人?对不起,系统出错。比“管大”更喜欢穿牛仔裤的人?对不起,电脑死机。

管老师,你帮我们总结了辣么多病,现在我也来帮你总结一个——“牛仔裤病”!

我爱穿牛仔裤,学生马上就看出来了,而且“辣么多”才能把那种感觉表达出来。娱乐本身就是价值,娱乐本身就是经济,娱乐写作可以打破写作文正襟危坐、死气沉沉的样子。

孩子的作文,有时候也会比较“重口味”。大人不要紧张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这只是“重口味”而已,就像孩子说“你去死吧”,并不是真的让谁去死,而只是要说“你现在不要理我,让我安静一下”。

当下,孩子写作文有四类:

第一类:大家都很喜欢、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我称为正才;第二类:奇思妙想、极具天赋的,我称为鬼才;第三类:语言有趣、天马行空,但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我称为怪才;第四类:插科打诨、胡言乱语、重口味的,我称为痞才。

这四类作文中,正才作文经常拿90分、100分;鬼才十有八九也会拿到好的分数;怪才十有八九拿不到好分数;痞才十有八九是一直拿不到好的分数,但它也是才。

如果孩子写出了下面这样的文字,要怎么给分?

1.上天怎么给我分了个如此同桌?小绿豆眼,带着坏坏的笑,怎么看都不是个好东西……

2.那张脸,再短一点儿,叫“鹅蛋脸”;下巴再尖一点儿,叫“瓜子脸”;再长一点儿,叫“马脸”;他呢,“三不像”。

有四个有趣的字叫“同桌冤家”。这都不是恶意地诽谤同桌,这就是重口味的表达而已。重口味很容易被大人误会成“这个孩子不懂事”“你怎么这样写别人”,其实我们没必要大惊小怪。

以下是一篇重口味的文章:

放屁

“噗——”一个又长又响的臭屁破空而出,还拐了个弯儿!是谁放的?爸爸首先说:“儿子放的!”我连忙说:“妈妈放的!”妈妈赶紧说:“不是我。”我和妈妈互相看了一眼,都指着爸爸:“你放的!”爸爸没办法,只好无可奈何地承认了。

爸爸曾经告诉我一个放屁的经验:当你有一点儿想放屁时,你就憋着,让它酝酿、酝酿,再酝酿!然后放松,吸气,放屁,真是惊天动地,爽啊!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放屁总喜欢先把屁股抬起来,难道还怕把沙发打个洞?一天我提出了这个疑问,爸爸虚心接受了我的建议,后来他看电视时放屁就不抬屁股了。

放学回家,我书包一扔,往沙发上一躺,觉得有点儿怪怪的,不是觉得有点儿怪怪的,而是本来就有点儿怪怪的。“臭啊!”原来昨夜爸爸放屁都放到沙发的垫子里去了,我一躺就把垫子里的臭屁挤出来了!

“噗——”一个响屁又出世了!真是“此屁只得人间有,天上哪得几回闻”啊!

放屁居然被孩子写成这么好玩的一篇作文。我们定义这叫“重口味”,这是成年人的概念,小孩子心中只有一个词,叫“好玩”。而在这个时代,好玩本身就是价值。

新新儿童的语言和我们传统脑子里的语言很不一样,但是在大人的影响下,很多孩子的作文千篇一律。

孩子写作文,居然跟10年、20年前一个样,那是因为大人没有承认他们是新新儿童。

第一,我们没有承认他们是儿童,只是把他们当成了缩小版的大人。

第二,我们没有承认他们是新新儿童,我们还以为他们跟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

什么时候,我们能尊重孩子的个性,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风格,允许他们表达各种好玩的场景,我们的孩子就能写好作文了。

崔永元说:

我也是一名老师,有些观点我也一直在琢磨,但一直没想明白,管老师帮我开窍了。

第一,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可能更多时候应该充当孩子的玩伴,跟孩子一块儿玩,一起思考。“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与孩子一起学习是最好的状态。

第二,老师和父母都要尽量地免除那些不必要的担忧,比如担心孩子以后考不好怎么办。我最开始听了管老师的理念,也有过类似的担心,后来我越来越明白,有意思的作文才难写。如果每个孩子平时都能流利地写出有趣的作文,考试的时候写作文就像玩一样。

我想到了我的一位历史老师,他是全国特级教师,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历史成绩平均分在90分以上(总分100分)。他用了最简单的一招,叫历史记忆法。别的老师都只讲一遍,他用不同的方式讲三遍。

第一招是颜色位置记忆法。无产阶级的都是红色的,资产阶级的都是黑色的,无法划分具体阶级的是蓝色的。根本不用死记硬背,考试时一看到题目,脑袋里就立马出来了相应的颜色。

第二招是重点难点。那些自己记不下来的内容,把它们贴在自己家里关键的地方,如卫生间、厨房、书房,保持位置不要换。高考的时候,一看题就想起了贴在家里的内容。

这种方法应对考试非常有效,老师就是用一些玩的方式,帮助我们记住了内容。

管老师也是用玩的方式陪伴孩子。现在的新新儿童其实非常聪明,我们不要总想着考试应该怎么办,而要看着他们写出一篇一篇的佳作。之后他们再去应付千篇一律的考试,不过是小意思。

另外,管老师说孩子的语言充满娱乐性,他们喜欢用流行语,关于这一点我也很有感触。

我在主持节目时,或者在大学讲课的时候,一开始也是认为要维护汉语言的纯粹,特别抵触流行语。

为此,我特意请教了钱文忠先生。他说,第一,汉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则叫约定俗成,从古到今皆如此。第二,不要担心各种各样刺耳的网络语言会污染语言环境,网络语言淘汰率非常高,如果大家觉得不好,很快就消失了。

我做《口述历史》,就会去研究抗战史、抗美援朝史、自卫反击战史,包括外交史,大家都觉得这是研究公共外交、研究战争的,其实不是,因为里面有一个个真实的人在说话,完全可以用来研究语言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流行什么词,60年代流行什么词都能看出来,这些流行词有的人到现在还在说。

对于流行语,我确实有一个从排斥到接受的心理过程。直到现在,有些确实比较难听的流行语,我认为也不太适合用在公共场合,当然,我也相信孩子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自己就能把握这个度。



名师答疑


家长:

现在的家长非常注重孩子在个性上的充分发展,但我觉得是不是也需要把握一个度呢?

比如,管老师允许学生给自己起外号,或者直呼其名。而我自己很留意这类事情,我的女儿7岁了,我会告诉她名字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是长幼有序,这表示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一个人自己的素养也反映在他对别人的称呼里。我们对长辈,再生气都要用尊称,不能口不择言。

我十几年前是语文老师,现在不做教师了。我觉得现在新语言一直在发展,孩子们能灵活运用非常好,但有些词的含义的确和我们约定俗成的不一样。比如孩子用了“二”和“不三不四”,这是贬义词,形容人不伦不类,道德上不太好。如果我们在孩子用这类词时能提醒孩子这是贬义词,别人听了会生气,会不会更好呢?

我觉得,还是要更多地让孩子吸取精神方面的养分。

一个孩子活泼可爱没问题,但是否也应该注重精神品质方面的发展,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管建刚:

您让我想起了一个话题:儿童作文是不是应该承担起道德功能?

您的问题也是无数家长和老师担心的:我们想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表达,甚至允许孩子重口味,但如果孩子的作文里面出现对人的不尊重,或者一些观念上的错误怎么办?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不要用道德标准去绑架孩子的作文。儿童为什么不喜欢写作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人总是举着道德的旗帜去评判他写的作文。

我们会说他写的作文不尊重人,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他的语言不够正确,于是他会对写作文越来越不感兴趣。

写作文如果等同于做人,这就是无限地把作文上纲上线了。

如果说,当下孩子写作时是自由的,那么您刚刚提出的,要在写作学习中让孩子吸取精神养分就很有必要。但是,孩子的第一步还没有跨出去,就因为方方面面的担忧,而用道德标准来禁锢孩子的表达,那孩子就永远会排斥写作这件事。

我个人还是希望孩子先跨出去,也许真的会产生一些问题,那也不要紧,我们到那个时候再给他必要的帮助。但是,一切都要等到跨出去再说。

崔永元:

我从2002年开始做口述历史采访,被采访的人平均年龄85岁,最大岁数是108岁,当然,还有三四十岁的。

不同年龄的人,世界观肯定都不一样。

但是作为一个口述历史的采访者,我不能跟人辩论,不能跟人起冲突,必须好好听人家怎么说。

我经常与学生和女儿分享自己当时受的教育,供孩子们参考,而不是要求他们必须按我的想法来。

我女儿小时候,让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们一家开着车从海口到三亚,我让女儿坐后排,她非要坐前排。我担心遇到急刹车,她的脑袋会撞在玻璃上,就用胳膊护着她,从海口一直护到三亚,护了几个小时,胳膊都麻了。

她现在20多岁了,完全不记得这件事。但她记得另一件事,就是有一次我对她说“别插嘴”。

你看,很多好事她记不住,但侵犯她的边界一次,她会记得。

所以,关于是否要在陪孩子写作文时用道德标准来约束他,我的建议是别摆谱,说自己的故事给他听,仅供他参考,而不是要求。

家长:

如果孩子平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写东西写得特别“嗨”,随心所欲,特别有趣。

可是这种习惯要是延续到了考场,万一某些老师阅卷的时候觉得这种风格不是传统教育想要的,给予不及格,那怎么办呢?

管建刚: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它受到整个评价机制的影响,所以,我和我的团队是这样做的:

我们让小孩子由着个性来生长,等个性生长以后,再做必要的修剪。

盆景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进行捆绑,让它按照你想要的形态成长;另一种就是让它自由生长出自己的样子,再根据它的样子来修剪出造型。

第一种盆景的制作方式,可以制造出很多很漂亮的,但造型都一样的盆景,就像流水线生产的一样。很多语文老师都会用这种方法,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比如“开头两行半、结尾两行半、中间两大段”,这是批量生产的。

我们所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先让孩子自由地生长,再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性进行适当修剪。让孩子自由生长,不等于不管、不闻、不问。关于如何修剪,可以参考我的一本书叫《我的作文训练系统》,就是讲如何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如何把握对事物和文字的敏锐度。

两者是相得益彰的,但是目前我们最为欠缺的不是后者的训练,而是前者——让孩子自由生长。

另外,其实现在的老师也逐渐变得开放了。尤其在小学统一批卷的时候,大部分的老师遇到有趣的作文,都是笑着跟其他老师说:“你们来看这篇作文多好玩。”然后再给孩子一个不错的分。不要把老师想象成魔鬼。

家长: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初中年龄段的孩子在写作文上如何辅导?

我的孩子上了初中,作文在考试中占的比重特别大,有40分,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总成绩。老师发的范文就很模式化,比如开头就得点题,中间分几段,最后必须升华。

有一次老师留了篇作文,让他写“关于想象”的文章。孩子就打算写他想象自己过马路扶老太太的故事。我就觉得,哪有那么多老太太让你扶?

孩子从小就是这么长大的,他的性格、棱角、想象力,好像都被磨平了。

所以,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学校可能也有一套自己的教学系统,大人怎么能帮助他回归生活,做一个特别有趣的人?

管建刚:

对初一、初二的小孩子,可以多给他一点儿尝试的机会。

很多老师都会讲,写作文时立意要高,那立意和什么挂钩?

看到一个题目,他如果想不出来怎么写,就说明他缺乏一定的思考力。如果思考力上不来,立意也就出不来。

训练孩子思考力的方法,有一招很简单,叫作“我的名言”:遇见某一件事触动了他的一个想法,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写出来。

这个训练需要经常做,就像锻炼身体,天天坚持慢跑三千米,跑上一年,体质肯定有变化。我试验过,让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写一句,一年下来,他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就都不一样了。

家长:

看孩子写的作文的时候,怎样做到不去评判孩子?

管建刚:

我们在批改孩子的作文时,有一个原则:多就少改。

我们一直以为“多就少改”的意思是,对于孩子的作文,要少画圈圈,少画叉;而我个人最新的研究心得是,“多就少改”这个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遵从孩子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也就是说,你可以把孩子的语言改得面目全非,但孩子自己的核心思想、情感和观点你不要改。

尤其孩子到了初中,他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如果被改掉,他心里会很不痛快。所以我们即便要改,改的也只能是语言。如果你改了之后,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更有穿透力,完全没问题。



发表和交流,让孩子用笔说话


崔永元说:

之前在管老师讲课的现场,我发现一个细节:每一堂课讲完以后,我都能看到管老师在他的电脑上重新修改课件。管老师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作文和对待学写作文的孩子,很多人就做不到。

有的作文题目,几十年前就已经定下来了,而孩子还要按照那个题目和思路去写。其实管老师在更新课件,就跟我们更新自己的观念、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新自己的词汇是一个意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边境夜行人 魔眼之匣谜案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夫人是疯狂的水果 强蚁 黑夜的空白 北平风物 故乡之食 激荡的中国:北大校长眼中的近代史 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