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

第1页

书籍名:《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txt下载 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笔趣阁 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顶点 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快眼 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第1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体会智者的思想力量
    巴曙松教授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坐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的万人体育馆中,我很快就喜欢上与巴菲特一起并肩坐在台上的查理·芒格,他虽然已经90多岁高龄,但是从早上会议开始一直到下午会议结束,他都精神抖擞、头脑清晰,需要他插话的时候要言不烦、直指要害。当然说得最多的还是那句口头禅:“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我于是到处搜集关于查理·芒格的文章和书籍,文中与书中一以贯之地透射出他简洁、质朴、圆融和富有洞察力的智慧,也能看到富兰克林、本杰明·格雷厄姆,甚至孔子等人物对他的影响,但是更多的则是他观察与思考的总结。
    沃伦·巴菲特显然也是这样看待查理·芒格的,他曾经这样评价这位合伙人,“首先,要找比你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找到他之后,请他别炫耀他比你高明,这样你就能够因为许多源自他的想法和建议的成就而得到赞扬。你要找这样的合伙人,在你犯下损失惨重的错误时,他既不会事后诸葛亮,也不会生你的气。他还应该是个慷慨大方的人,会投入自己的钱并努力为你工作而不计报酬。最后,这位伙伴还会在慢慢长路上结伴同游时不断地给你带来快乐。”
    从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合作历程来说,芒格可以说是相当理想的合伙人。他们自相识起便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在40多年的并肩合作中又彼此影响、互相塑造,在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掌门人期间,他们一起创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复利增长的投资奇迹。
    芒格与巴菲特都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两人的家仅仅相隔几个街区,芒格甚至曾在巴菲特祖父的杂货铺打过工。但一直到1959年,他们才相识于朋友举办的聚会中。当时巴菲特29岁,芒格35岁,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让他们迅速成为莫逆之交,并在余后的40多年中成为搭档。巴菲特曾形容芒格:“这个人用思想的力量,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穷得多。”
    这样的称赞可能是友情的偏好,更是基于事实的由衷感谢。在巴菲特的投资之路上,芒格作为亦师亦友的角色,对他的投资思想影响巨大。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他为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架构了基础。格雷厄姆主张“安全边际”,认为最好的赚钱办法是投资“廉价股”,即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值的股票,“捡烟蒂”就是对此理念的形象比喻。在巴菲特早期的“捡烟蒂”阶段,他在投资中也取得了丰厚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格雷厄姆是“低风险”的投资分析家,他相对保守的投资观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遗产”。
    适时出现的芒格,让巴菲特整体的投资理念从“用便宜的价格买一家普通的公司”,进化到了“用合理的价格买一家成长的公司”。芒格在投资中寻找的是复利机器,在选好股票后,他喜欢的投资方式是大量且长期持有,芒格称之为“坐等投资法”。芒格认为,投资者应注重寻找投资良机,“可长期观察各公司股价,把它们当成一个个格子,若出现一个速度很慢、路线又直,且正好落在你格子中间的好球,那么就全力出击”,即“好球才挥棒”。正是在芒格的熏陶和支持下,巴菲特从“捡烟蒂”转向投资优质企业,两人在此后共同演绎了一连串的经典投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巴菲特说,芒格把他推向了与格雷厄姆不同的方向,但是芒格与巴菲特的身上都烙有格雷厄姆的印记,芒格的投资思想正是以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并延伸发展的。巴菲特在总结过去57年里芒格对他投资风格的影响时说:“芒格教会我不要只像格雷厄姆那样买入‘便宜货’,他用强大的力量使我摆脱了格雷厄姆的理念的限制,这是芒格思想的力量。”
    这也是我们以投资思想作为此书译名的原因。虽然芒格多次发表演讲并撰写过一些文章,还在韦斯科金融公司(Wesco Financial)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会上招待过许多股东,但他却从来没有用一个所谓统一的“投资思想理论”来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在本书中,作者戴维·克拉克以投资思想为脉络,取材于芒格在演讲、报纸、采访、问答等中的发言,共选取了135个片段并进行解读,通过这种方式与读者分享了他对于芒格投资思想的梳理、思考和延伸。本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查理·芒格给投资者的忠告,第二部分是查理·芒格的投资理念,第三部分是查理·芒格对经济基本面的思考,第四部分则是查理·芒格的处事智慧。
    芒格从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历史学等其他学科当中汲取了许多知识,以发展他的“多元思维模型”,这一模型与其他模型迥异。就像模仿任何天才一样,套用“芒格”式的思维方式非常困难,但是利用它的核心原则有助于让思维更加清晰、判断更加准确。和芒格本人的投资原则检查清单类似,读者也可以将本书的135个指南作为启发自己思考的清单,通过这些简明扼要的工具来自我修正。尽管有些条目诞生于很久之前,但经过岁月的沉淀,这些思想准则的逻辑和有效性上仍与当初发表时一样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与投资思想相辅相成,芒格的睿智和洞察也延伸到生活之中。芒格一直认为优秀的品性要比卓越的大脑更加重要,成功的投资只是小心谋划、专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产品。严格而自律地控制非理性情绪,既能对损失与不幸淡然处之,也能同诱惑与狂热保持距离,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合格投资者应有的修养。生活不仅仅是精明地积累财富,毫不妥协的耐性、自律、自控,才是伟大的投资者应该具有的光辉品质。
    从芒格的个人风格来看,他一直追求独立思考,并常常能用言简意赅的几句话切中问题的要害。本书通过这种碎片化的处理保留了他的个人特色。正如芒格所言:“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昨天更聪明一点。认真和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的,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步。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像大多数人那样,你将会得到你应得的东西。”
    本书的作者戴维·克拉克是一名投资者、律师,同时也是8本关于沃伦·巴菲特的书的合著者,其著作如《巴菲特投资学》《巴菲特投资学实践手册》等被翻译成了20余种语言,畅销全球。
    本书的翻译由我主持和组织,并由我和陈剑博士共同进行翻译的协调和统稿校订工作,张悦、路扬、刘晓依、岳淑媛、王立根、李成林、杨璨瑜、方堉豪、葛建宇等参与了翻译,初译之后又经过几次交叉校订与统校。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反复学习查理·芒格的过程。当然,即使再细致的工作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疏漏与不足,还望广大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不吝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完善工作。
    是为序。
    
    前言
    查理·芒格思想的力量
    在美国投资编年史中,查理·芒格是一位众所周知的神秘人物,关于他的传闻总是充满了矛盾。巴菲特曾说:“芒格设计了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他给我的蓝图很简单,即‘用划算的价格投资一家优秀企业,比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普通企业的结果要好得多……’就这样,伯克希尔哈撒韦按照芒格的蓝图建立起来了。我的角色是总承包商,而伯克希尔哈撒韦下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则是分包商。”
    芒格作为科班出身的气象学家和律师,从未在大学接触过经济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和会计学,那么他又是如何成为最伟大的商业天才的呢?奥秘就在本书中。
    1924年1月1日,芒格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当时的美国正处于波澜壮阔的发展浪潮之中,无线电和飞机被视为尖端技术,而投资大师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则是华尔街之王。当时的每个人都靠投资股市发家致富。芒格的父亲是奥马哈有名的商业咨询顾问,其客户中不乏商界精英。少年芒格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没有电视和电子游戏的时代,通过阅读,他发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当时,他住在充满田园气息的邓迪地区(Dundee),巴菲特家族也住在这个地区。尽管这两个男孩年龄相差7岁,但他们就读于同一所小学和中学。事实上,芒格曾在巴菲特祖父所经营的杂货店内打过工。那家店就位于邓迪核心区的巴菲特家附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