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三 张淮深墓志铭

书籍名:《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作者:李浩源
推荐阅读: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txt下载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笔趣阁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顶点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快眼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三 张淮深墓志铭,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张球来到张淮深墓前,已经是景福二年(893年)初春。三危山一带的荒原,厚厚的流沙覆盖在贫瘠的泥土上,要往下深掘十尺才能开辟一方勉强不会为流沙掩埋的土坑。一年四季,只有那一点点沙柳会提醒你,四季在变。否则此处便是鬼域,与对岸的生机隔世相望。

如果不是一个老衙前记路,要在连绵的高大沙山间,找一个沙砾堆成的坟包,确实不易。张淮鼎在时,没有人敢提起张淮深,更不要说为张淮深立碑。冷冷的风刮过老衙前皱纹密布的脸,只见这老人打了个哆嗦,说道:“惨啊!仆射一家两代七口,一起惨死。尚书郎君让我们给拿破布包上,钉进薄棺,扔到这里了。惨啊!”

“上一代人的孽,怎么要这一代人还呢?”张球喃喃自语,又抬头看看天上太阳的走向——白日行天,四野阴沉。

“时辰到。重开仆射吉圹。”

几个健壮的小卒连挖带刨,不一会儿就刨掉了坟堆,露出了一方狭长的土池。土池下面铺了柳枝沙石,以防沙土的沉淤。不一会儿,土池清空,里面是七具破败的薄棺,空气中散发着干燥的腐味。

张球奉索勋之命,改葬张淮深。张淮鼎正在张氏墓茔长眠,重新将七人安顿回去,目前已是不可行。无论是这里还是敦煌的环境,都不允许按照节度使的规模,重造一座砖石垒砌、壁画辉煌的墓室。索勋要张球做的只是给张淮深一个能叫作“墓穴”的地方而已。面对着七具薄棺,张球实在分不清哪一具属于张淮深,便先小心翼翼地将棺木起出,搭好席棚,让几个金光明寺的老和尚焚香诵经。张球则吩咐衙前,指挥军士深掘墓池,铺设砖池、砖棺床。

张球不忍心在这片故主老友的长眠之地徘徊,他找来快马,一路向东。忘我奔腾之时,背后似乎有风卷来,向后一望,只见一匹白马扬沙飞驰,金鞍玉络,奢华威严。马背上的主人身材高大,锦袍玉带。张球赶紧快马加鞭,追了上去:“仆射!仆射好住,仆射要往哪里去?”张球越骑越快,几乎要伸手去抓那白马流云样的尾巴,刹那间,他的坐骑一扬前蹄,张球只好死死控住缰绳、跨稳鞍鞯。马蹄落地,四周只有扬沙黄土,白马却没了踪影。

张球揉揉眼,苦笑一下。一晃四年,自己已到恍惚的年岁了吗?他不再挥舞马鞭,只是任马驰骋。望着西边儿的金河,往事浮到了眼前。已故常侍张议潭和太保张议潮俩兄弟,出生入死,与吐蕃交战,好不容易起义成功,打下瓜沙之地。如今人人都说,太保为大唐收复河西,立下不世之功,当建旌立节,为归义军节度使。可是张议潭也曾运筹帷幄、冲锋陷阵,作为兄长,贡献不逊于太保。据说,当年唐使来到,已让张议潭做“兵马留后使”,可大中七年(853年),不知何故,张议潭毅然离开沙州,甘愿入长安为人质。太保这才坐稳了节度使之位。

张球入仕时,已经是咸通元年(860年)。家住越州山阴的他,千里迢迢为前程而来,不曾领略到张议潭的风采。但听说,议潭将军的公子张淮深也同样热衷诗文。张淮深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是张家值得信赖的后辈。议潭离开时,张议潮便任命张淮深为沙州刺史。所有敦煌人都明白,出任沙州刺史,将来节度使的大位就会是张淮深的。在“敦煌未来长官”的手下做事,张球颇感荣幸。而张淮深很赏识这个内地来客,任命他做自己的秘书,忙时草拟公文,闲时唱和诗文。

张球跟着张淮深东征西讨,对张淮深的武威和战功印象深刻。大中十二年(858年)起,张议潮为了进一步打通河西走廊,决心收复凉州。凉州是河西要地,吐蕃在此经营数年,张议潮分兵两路,包夹合围,也没有能把吐蕃的防守撕开一个口子。这场战争,很快变成了长达三年的拉锯战。

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率领张淮深,再次对凉州城发动猛攻。张淮深抓住吐蕃人马疲惫、营防空虚的时机,带领人马把吐蕃军队杀了个落花流水,吐蕃大败,弃城而去,张氏叔侄苦战至此,终于收复了凉州。身为粮官,张球还记得张氏叔侄齐心协力,将归义军的声威推到了鼎盛。全民一同分享着朝廷封赏、举国欢庆的喜悦。人们知道,这次凯旋后,张淮深的“继承者”地位,已经不可撼动了。

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踏上了当年张议潭的东去之路,张淮深完全掌握了实权。张议潮大义凛然,功勋卓著;张淮深材器不凡,正当盛年。确实,张淮深治下的敦煌日臻鼎盛、百姓拥戴、众蕃归心,就是那些不归心的,张淮深一挥兵马,也能把他管得服服帖帖。想到这里,张球环顾四周,一番变乱之后,敦煌四境萧条,回鹘的斥候常常出没于近郊,为什么老天如此不公,要如此惨烈地结束张淮深的生命?

不知不觉,张球走到了三危山下的石窟寺。战争和公务之余,张淮深常到此地礼佛。在捐钱造窟一事上,他也是慷慨的施主。无论是张议潮的功德窟,还是张淮深为自己造的窟,都少不了张球的手笔。张球总是得意地把底稿拿给张淮深,张淮深看过总要高兴地点点头,以示欣赏。主僚之间,相知无两。时过境迁,张球只记得高大的弥勒佛边,曾有雕梁画栋、飞檐高耸的一窟,那是张淮深永远的精神家园。走近时,荒草已经半遮朱门,燕子穿梭于断梁之下,推门一望,张淮深和诸位公子的模样都褪色而斑驳了,仿佛他们生存的年代,已是某一遥远世纪。

张球借着夕阳的斜光,摸索着立在窟内的《造窟功德碑》。他哪里需要摸索,他只要摇头晃脑,就能想起自己的大作:

宠遇祖先之上,威加大漠之中……西戎北狄,不呼而自归;南域吐浑,擢雄风而请誓……四时通款塞之文,八节继野人之献。

张球看向壁画上的人像,紫袍金带、英姿飒爽,目光沉着而睿智。没错,这就是张淮深;是率领大军、催动白马、扫荡西桐回鹘的张淮深;是迎接朝廷来使,自豪拿过节度使旌节的张淮深;也是百姓歌颂、爱民如子的府主尚书。触摸文字,张球只能想象曾经,他不忍去看破布包裹里的一具枯骨,就如同不忍去看敦煌一片萧条的现实。

天色不早,张球不敢沉溺于抚今追昔之中,赶紧催马,返回墓址。沙州城里已经拉来上好的画棺木椁。移灵之时,张球犯了难,到底张淮深在哪一口薄棺中安眠?张球想来想去,只得借助“神力”,他往地上一跪,祈求道:“府主尚书,如记得掌书记说话,请以符信,示尚书真身。”尚书已是亡魂,怎么可能回话?应答的只有风声而已。

吉时将近,张球只好让人搬动灵柩,忽然,从一口薄棺之中掉出一物。张球取来,拭去沙尘,仔细检看,六条金色的小鱼在黄昏下熠熠生辉。小心打开接合处,里面有一条镀金的鱼儿,背后铭文是:“河西节度使”。

这是张淮深的金鱼袋。

张球手捧金鱼袋,激动地指挥士卒小心移动薄棺,放入规格最高的一具画棺里。棺上描龙绘凤、天人妙相,一定能让张淮深往生佛国。一切就绪,张球要将金鱼袋放回棺中,又看一眼,鱼身沾满黑斑,这是张淮深被害的明证。

大顺元年(890年)二月,张球正给张家公子延寿写诗,忽然传来噩耗,府主暴毙、六子殒命,死状惨不忍睹。还没等捡起滑落一边的笔,他便惊讶地看到张淮鼎入住使府,拥抱本不属于自己的节度使大位。张淮深死后,人们从记忆里把他抹掉,没有人愿意提起张淮深,也没有人愿意多办一场丧事。张球还是节度判官兼掌书记,可一夜之间,门庭比冬山还要冷寂。张球好几天吃不下东西,写给延寿的诗,也变成了暗中悼念的词。

如今重办葬礼,索勋只给了张淮深回归记忆的体面,没有“赐予”他风光的权利。为了丧事的完整,在索勋的许可下,张球为张淮深郑重地写了墓志,亲自书丹,请来信任的工匠,刻石成铭。一铲又一铲,黄土落下,张球与张淮深郑重告别。

“掌书记,请教我为府主尚书唱挽歌吧!”老衙前忽然发话,张球点点头,只听军士们一起唱了起来:

自从司徒归阙后,有我尚书独进奏。

持节河西理五州,德化恩沾及飞走。

天生神将足英谋,南破西戎北扫胡。

万里能令烽火灭,百城黔首贺来苏。

——《张淮深变文》节选

偌大郊野,夜幕四垂,风吹火炬。张球极目望去,沙哑的歌声能飘到的远处,有一匹白马伫立,风吹歌到,白马再次无踪了。

于张球,因感恩旧主,这个故事非常绝美。但是在张球的文字中,人们只会看到张氏归义军荣耀和光明的那一面。实际上,张淮深与张议潮的关系非常微妙,张议潮离开敦煌,也许是不得已的自保之举。张淮深在敦煌长期以“河西节度使”自称,但十多年过去,张淮深一直没有请到朝廷的旌节,获得正式承认。文书中的张淮深爱民如子、扫荡贼寇,可他治下的二十余年,不曾有比扫荡回鹘部落更大的功绩,他所能做的,仅仅是维持疆界、免于动荡。

张议潭和张议潮过去的兄弟之分,如今使敦煌的政局割裂为两派,有人忠心耿耿,坚持到长安去为张淮深讨节度使的名头,有人则认为“仆射无甚功劳,为他求甚旌节”。所以当旌节真的到来那一天,我们无法得知张淮深是否真的高兴,抑或是加重了心中的怀疑和不安。据说与旌节一同到来的,还有张淮鼎——张议潮已长大成人的亲儿子。短短一年之后,那个带来荣耀的旌节,成了催命的金刚杵——张淮深一家惨死,张淮鼎入住使府。按照张球在《墓志铭》之中的所述,张淮深的死,可能与他的两个庶子有关。但这场家庭阴谋随着对张淮深的抹去,细节早已丢失。包括张球自己,虽对此事泣血哀恸,但也只能轻描淡写。

也许张淮深早就预料到了人生的巨变,他要张球用最好的文字描绘最好的想象,刻入最坚硬的石头,来抵御遗忘,让往事不可磨灭。遗憾的是,碑石可以扑倒和深埋,阴差阳错下,只有几张断纸还在讲述着张淮深的奋勇抗争。

往后余生,张球躲进了佛寺与书斋,他礼佛、教书,逃离浮华与阴谋交织的现实。晚年他也许常常想起越州老家,只是不知道,如果有人问起,又该怎样讲述这半个世纪的惊心动魄。

天山旅泊思江外,梦里还家入道墟。

异乡人的敦煌苦旅就是这样,如江南的水一样泛起涟漪,又远远荡去,归于平静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