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二 学郎诗

书籍名:《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作者:李浩源
推荐阅读: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txt下载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笔趣阁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顶点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快眼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二 学郎诗,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新年前夕,沙州的街市比往日更为热闹。街上的店铺商行早已摆上四方搜罗来的各色奇玩,通衢上人头攒动,大家互相行礼、庆贺新年,喧闹得很。沙州州学虽然离闹市尚远,但学校的学郎们一路行来,早已被胜景迷花了眼、分走了神。上课前,大家于正堂两旁的游廊就坐,李再昌刚刚从包里拿出书卷和笔,就对一旁的翟再温说:“奉达,我刚刚从外面来,路上已经有人卖蒲桃酒、甜干枣,我知道你最喜欢这两物,一会儿不妨……”

“咳咳!”州学博士阴先生咳嗽几声,李再昌耸耸肩,不再说话,认真听课。今日博士讲授《论语》,一边的翟再温听得津津有味,李再昌没有兴趣,他的心思早就飘到大街上,和那些美食美人共舞了。阴博士看出他走神,清了清嗓子,点了他的大名,说:“再昌,这孔门四科是什么,你给我解解。”

李再昌憋红了脸,努力编造:“这——我——可能是——这个——博士——可能是?”

博士追问:“可能是什么?”

李再昌把头一扬,说:“可能是——吃喝娱乐!”

两旁学郎听了一阵爆笑,博士的脸色都铁青了。“李再昌,站到庭中来。”说着就要去拿教鞭。

李再昌看着先生气势汹汹的样子,赶紧跪地,双手猛摆,向先生求饶。先生本不想饶,可听李再昌念念有词道:“读书须勤苦,成就如似虎。不辞杖捶体,愿赐荣驱路。”

博士听他这一番道理,不禁也笑了起来,挥到半空的教鞭也放下了。博士转回座位,笑着说:“李再昌,小聪明倒是接二连三嘛!年节将近,玩心大起,也是可以理解之事,你回去吧,回去好好温书。学郎们,不是不让你们玩,只是俗话说得好:家中无举子,官从何处来?你们明白道理,更要身体力行。张富千,你来给大家讲讲孔门四科。”

另一边,生得清秀的张富千躬身一礼,说道:“孔门四科,便是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系《论语·先进》之典……”

李再昌回到座位,看着张富千颇受老师的喜欢,阴阳怪气地学起他的模样,摇头晃脑。翟再温拍拍他的背,让他说话小心点儿,留神一会儿再给老师打了。李再昌倒满不在乎,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首歪诗:

学郎大歌张富千,一下趁到《孝经》边。

《太公家传》多不残,娄猡儿,实卿偏。

写罢,向翟再温使了个眼色,让他拿去看。翟再温见他写了首白字连篇的歪诗,好奇又好笑,并不理他,听先生讲课去了。

“《论语》是先圣之书,今日就说到这里。节休将至,也不让各位多做功课,我们不妨即席赋诗,各言其志,向古人学习,如何啊?”

学生面面相觑,要说读书背书、写字抄经还算可以,作诗,也就只有作歪诗的水平。

“奉达,”奉达是翟再温的字,“你最爱写诗,不如一展诗才。”

“先生见笑——”翟再温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略一沉吟,说道,“三端俱全大丈夫,六艺堂皇世上无。男儿不学读诗赋,恰似肥菜根尽枯。躯体堂堂六尺余,走笔横波纸上飞。执笔题篇须用意,后任将身选文知。”

阴博士听完,鼓掌叫好:“不错!真个男儿一丈夫,很有志向!”

翟奉达开了头,大家也跟着和了起来,不管好诗歪诗,念了再说。

有人感念父母之爱,说道:“幸思比是老生儿,投师习业弃无知。父母偏怜惜爱子,日讽万行不滞迟!”

有人年纪还小,自鸣得意,说道:“谁人读咱书,奉上百匹罗。来人读不得,回头便唱歌!”

不论吟什么,诵什么,包括博士自己,大家都融入这轻松的气氛中,以学堂的方式,共度节日。只看李再昌在一边摇头晃脑,博士又点了他的名:“再昌,有什么大作,且勿藏掩。”李再昌清清嗓子,说道:“可怜学生郎!”

大家把目光齐齐投向了他。

“骑马上天堂!”

李再昌把右手食指一抬:“谁家有好女?”

博士拧紧了眉头。

“可嫁与,学生郎!”

神句一出,哄堂大笑。这次连博士自己都笑得乐不可支,说:“好你个李再昌,写什么歪诗!好好作!不好好作,今天少不得吃板子。”李再昌伸伸舌头,挠挠幞头,只得再作一首:“竹长林清郁郁,百鸟趋天飞。今朝是我日,且放学生郎归!”

听到这里,大家都把殷切的目光投向了阴博士。阴博士一笑,摆摆手,说道:“好了好了,知道你们玩心似箭。要到年节了,不留你们在学堂。你们回去好生戏耍,仔细小心,供奉爹娘,不要叫他们劳心费神。放学!”

学郎们一阵欢呼,迫不及待地甩着包袱,涌出学堂,李再昌早已收拾好了东西,拉着翟再温说:“再温,除夕傩队中的儿郎少一人,今年是我家阿爷主事,我回去同我家阿爷说,你也一起来耍?”翟再温连忙点头,二人勾肩搭背,快活地走出州学,融入热闹的街市,消失在欢乐的人群中。

这不过是笔者想象中时近新年的敦煌学堂。唐时,敦煌已经有了制度完善、颇成规模的各色学堂。按举办者分,有官学、私学、寺学。官学又有州学和县学,在学校中,有人学礼仪,有人学术算,有人学法律,有人学风水,门类众多,不一而足。经历过吐蕃的占领,一批唐代官员遁入空门。有着高文化水平的他们,令寺学异军突起,那里不仅传授佛教知识,也讲授儒家经典。敦煌的贵族大姓,往往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学,接受优质教育。目前可考的寺学,就有十所之多;私学也有八所,可谓文教昌盛。

当然,更有趣的是学堂中的学郎,他们年轻气盛、活力无限。在学校,他们不仅学习专业知识,业余生活也非常丰富。有人喜欢出游,有人喜欢饮酒,有人谈情说爱,有人为寺院抄经,补贴家用。他们用自己的所学,把这些生活的吉光片羽写成稚嫩、风趣的歪诗。这就是敦煌文书中现存的三十首学郎诗,其中一部分,已经出现在了这个故事里。

这些诗有的来自他们的传抄,比如这一首:“高门出贵子,好木出良才。丈夫不学问,官从何处来。”从唐初就一直在学郎中传诵,直到五代。当然,更多是学郎自己的创作。

他们有的“阴阳怪气”,像李再昌那样不是嘲讽同学,就是戏谑老师,很是调皮。有的比较早熟,已经开始大胆地追求爱情:“那日回头见,当初便有心。数度门前过,何曾见一人。”一千年来,这段放学或上学路上的一见钟情,始终保持着生命力。有的抄经补贴家用,但经书抄成,主顾却赖起了账,学郎气愤,但无可奈何,只得写诗咒骂:“写书今日了,因何不送钱?谁家无赖汉,回面不相看。”有的已经会借酒消愁,在学习中用酒解压:“好酒沽五升,送愁千里外。”

当然,入学堂,第一件事情还是专心读书。敦煌人人都知道:“男儿不学读诗书,恰似园中肥地草。”要想出人头地,要想做一番事业,要想成为高官,书山有路,唯勤是径。所以很多人像翟再温那样,用诗明志,鼓励自己刻苦读书。有人直接说:“男儿不学问,如若一头驴。”有人则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叹息道:“人生一世只为逢,昨朝今日事不同。”毕竟,连那心仪的敦煌娘子,出嫁时都要问一句:“本是何方君子,何处英才?”哪一个少年不希望回答“本是长安君子,进士出身”呢?

李再昌、张富千、翟再温……这些不是杜撰的名字,这些人都是曾经在敦煌生活的学郎。他们有的音讯断绝,有的事迹可考,无论如何,多谢一千年前这些年轻人信手在纸上涂鸦,这一首首诗,就是一段段的即时留言,定格下各人酸甜苦辣的青春。

故事,总是有个美丽结局的好:一些学郎,我们的确可以知晓其身世。“幸思比是老生儿”的作者李幸思,成年之后做了沙州节度使的重臣;而一位抄写《封常清遗表》的学生,则成就了震古烁今的大业——他就是收复河西、威震诸蕃的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时年十六岁。

生在哪里可能是命定,能做何事,则是青春逐梦,种因落果。

许多年过去,曾经的少年垂垂老矣,有的甚至墓木已拱。年过六旬的翟再温,已经以字行世,乃是沙州赫赫有名的大学者,精通诗文、擅长历法,辅佐多任节度使。某一日,翟奉达再次拿出二十岁时写于学堂的作业,看着青涩的字迹,回忆起当年的意气,翟奉达扑哧一笑,老脸一红,提笔续道:

幼年作之,多不当路,今笑今笑,已前,达走笔题撰耳,年廿作。今年迈见此诗,羞煞人,羞煞人。

——《逆刺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