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书籍名:《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作者:李浩源
推荐阅读: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txt下载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笔趣阁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顶点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快眼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五,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头脑发热、用人多疑、软弱混乱,李昂一次又一次犯着书生的幼稚病。没错,他是很努力,但努力对于当皇帝来说,可能是非常不值一提的品质。仿佛溺水的人在海里蹬腿,只会精疲力竭,沉入海底。

李昂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反思,他甚至有些奇怪,自己学得有模有样,怎么就没有太宗、玄宗的效果呢?博学的李昂认为,自己还是要有一番大作为不可。尽管失利,但仍要坚持“消灭宦官”的初心,这样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明君圣主。他认为需要一帮奇人,来协助自己。就在此时,郑注和李训走入了李昂的视野。

郑注本是一个姓鱼的江湖郎中,长相丑陋、工于心计,靠一手医术游走于长安的权门贵戚之间。王守澄不是他的仇人,甚至可以说是他的贵人。如果没有王守澄,郑注不会走入李昂的视野。李昂本来知道郑注臭名在外的,对之不屑一顾。但大和八年(834年),李昂突然中风,多亏郑注才捡回一条命。这一次,小丑烂人变成了救命恩人,李昂开始对郑注另眼相看。得到皇帝的垂青,郑注算是改了运。他开始逐步洗刷自己的臭名。郑注知道,文臣们的笔可厉害了,不如主动和他们来往,减轻点儿舆论压力。正巧,前宰相李逢吉想要东山再起,侄儿李仲言说郑注现在正是红人,找他必有门路。他主动向叔叔请缨,去会一会郑注。李郑二人,一见如故。李逢吉趁势送去珠宝,为自己运作。这一运作,让郑注带着新兄弟李仲言到了长安,拜见王守澄。借着王守澄的东风,不久前还是流放赦还的李仲言,竟然做了李昂的近臣。

李仲言长得高大威猛,李昂见了眼前一亮,心想郑注还有这样相貌堂堂的朋友,一定是奇人,便赶紧将他留在身边。更妙的是,李仲言能说会道,一本《周易》被他讲得天花乱坠,李昂感觉很是投缘,某次,还把随身的犀角如意赐下,以示恩宠。

恩宠,不是随手赠物而已。李昂觉得,这人气度不凡,能为自己所用。他打算任命他为谏官。议论一出,宰相李德裕坚决反对。李昂早就对李德裕不耐烦了,他和李宗闵的党争,正让自己头疼呢,还要提什么意见?老宰相王涯看出李德裕碰了李昂的逆鳞,站在一边,并不说话。等李昂怒气冲冲地征求王涯意见时,王涯无视李德裕的阻拦,对李昂说:“可以。”

不久,李仲言改名李训,在朝廷之上闪亮登场。

李训和郑注尝到了投机的甜头,也卖力地为李昂服务。两位老江湖刚一出马,困扰李昂多年的党争问题,就顺利得到了解决。这让李昂很是惊喜。然而,李训和郑注没有那么和睦。李德裕、李宗闵滚蛋后,李训开始打郑注的主意,郑注注意到后,决定溜出长安,观望保命。大和九年(835年)九月,被暂时利用完毕的郑注出守凤翔,任节度使。

没了郑注,长安就是李训一个人的舞台。李昂视李训为人生导师,还任命他为宰相。此时长安有四位宰相:李训、舒元舆、王涯、贾餗。王涯是个老不倒翁,对于李昂,他只是听命而已。贾餗、舒元舆则是李昂最坚定的拥护者。他们都团结到了李训的领导之下,依李昂的号令行事。

执政近九年,李昂第一次拥有那么恭顺的队伍。李宗闵、李德裕这两个党争头目已经被赶出去了,没有人会在朝廷上吵吵嚷嚷,无视李昂的天威。他非常高兴,甚至有些自得:拥有李训这样的人才,何愁皇权不展,宦官不灭呢?

李昂一直记得,爷爷宪宗皇帝是被宦官所害的,不少人活到了本朝,依然作威作福。别看表面上其乐融融,李昂心里早就有了名单,等待动手的时机。李训明白皇帝的心思,这个借着宦官发迹的宰相,迅速掉转船头,彻底来到宦官的对立面。

李训变脸是宦官们没有想到的。这个富于权谋、热衷铤而走险的男人,建议皇帝立马把屠刀对准王守澄。王守澄在宫中经营多年,树敌也不少,右领军将军仇士良与王守澄有旧怨,是一个不错的利用对象。李训建议李昂提拔仇士良,一起对付王守澄。作为老江湖,李训没有激怒王守澄。他早就谋划好,假意为王守澄扫清政敌,把一批宦官贬杀。而后,二人将王守澄架空,夺去了王守澄的兵权。过了十三天,李昂给无权无势的王守澄送去一瓶毒酒,亲手断送了这个“造王者”的性命。

王守澄死后,与宪宗之死有关的宦官纷纷败亡。不久,杀害宪宗的元凶——山南东道监军使陈弘志,被一道诏书赐死于返京的路上。李昂感觉到一种难得的痛快,他咂摸着胜利的滋味,对李训更是赞赏不已。这么敢想敢做、手段高明的人,哪里找呢?

宦官早就是唐朝的心结。人们看到皇帝和李训联手,干脆果断地消灭蛀虫,也逐渐加入了这支队伍。遗憾的是,这支队伍里仍然有不少投机分子。当年出卖宋申锡的王璠,竟然觍着老脸,要为李训卖命。队伍壮大起来了,大家开始盘算,如何才能一劳永逸地除掉宦官。

之后的计划,就有些天马行空了。李昂打算将他们一网打尽,最好立刻消灭。李训和郑注认为,可以在王守澄的葬礼上,要求宦官悉数到场,然后一一解决。李昂首肯,只不过,他只关注到了外部的敌人,没有关注到内部的矛盾——李训和郑注,早就因权势不均而关系紧张。

李训绕开郑注,又策划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方案——在长安就地诛杀宦官。这个方案不仅不需要郑注的参与,还可以自己包圆所有的功劳。李训要求死党郭行余和王璠在各自的藩镇招兵买马,同时,让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指挥军士,同自己里应外合,铲除宦官。李昂饱读历史,却看不明白李训独走会带来的风险。他并没有帝王缜密的判断力,只有一颗到处乱撞、死马当活马医的心。他管不了那么多了,胜利就在眼前,不能轻易放过。很快,原计划取消,执行新的计划。

这一次,李昂与人生的高光时刻,只隔着一场政变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