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书籍名:《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作者:李浩源
推荐阅读: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txt下载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笔趣阁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顶点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快眼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七,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高崇文扔下空荡荡的成都走了,朝廷迅速作出反应,赶紧派出精明强干、为人廉洁的官员接手成都。那一日,众人在升仙桥迎接新任节度使。薛涛登城远眺,亦能看到盛大的仪仗逶迤而来,人数和礼乐都是宰相的规模,比韦皋当年的仪仗还要豪华。前方,成都府勉强从高崇文搜刮后的残存中,找到一队乐伎,载歌载舞。身着红绿官服的从官们渐渐出现了,他们后面是一匹高壮的大马,上面有一位身材高大的紫衣男士——这便是新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元衡。

武元衡是武则天的堂曾孙,家世显赫,人也长得标致。更令人嫉妒的是,标致的人儿还能写一手好诗文——这个不是吹,建中四年(783年),二十六岁的武元衡进士及第,便摘得了状元的桂冠。入仕二十四年,武元衡顺风顺水,颇受德宗皇帝赏识,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御史中丞。目前,他是今上李纯身边的要员,专掌财政,颇有手腕。

刚一到任,武元衡迅速命人掌握各色文书,了解成都乃至西川的军政形势。当然,他的工作重心是缓解成都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与民休息,恢复生产。这些在极具政治智慧的武元衡面前,不过一挥手的事。事情理顺,武元衡便有时间同幕僚宴饮,享受蜀中的盛景。这时,薛涛出现在了武元衡的面前。

薛涛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武元衡在长安早有听闻。可百闻不如一见,仍青春靓丽的薛涛,霓裳绣襦,姿仪翩翩地出现时,还是让这位大唐的美男子惊叹不已。在薛涛眼中,这位年过半百的美男子,绫袍玉带,气度非凡,骨相还存着当年的光景——只是,他为何有一些腼腆?

宾主落座,薛涛也坐在一旁。时不时地,武元衡会借着行酒的机会转头瞥一眼薛涛,又把头悄悄转到一边。这哪里是一个执掌西川的府主,倒好像是见到绰约仙子的书生了。酒喝得到位,武元衡突然开口,说道:“诸公,某年过半百,蒙陛下不弃,遣来蜀中,安抚百姓。不要看今日蜀中粗得治理,当日武某在嘉陵道上,可是战战兢兢、愁肠百转啊,某有诗云: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蒙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

众人也不知怎么接,只好尴尬地附和一下。府主说的这话,实在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到底是说自己干得好呢,还是要大家同情他,理解他的难处呢?只有薛涛举起金杯,笑道:“武相国,洪度只见蜀中儿女,无不欢迎武相国的德政。武相国一到,蜀中如沐春风,万事变得井井有条。要说是蜀道难,可蜀中山川锦绣,并不是愁人的青天。”这话似乎说到了武元衡的心里去,武元衡连连点头。

“洪度有一首续诗,献给武相国: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说罢,薛涛离席,到武元衡的席前奉酒祝贺,僚佐们看武元衡面有喜色,也跟着举杯。武元衡端着酒杯,口中反复咂摸着诗,又抬眼去看薛涛。他实在找不出什么别的词汇,如果真的有,那么就是“惊为天人”吧。

某日,武元衡将薛涛召入使宅,薛涛只见武元衡、裴度、柳公绰、段文昌等人坐在一处,对着那只孔雀评头论足。孔雀见得多了,韦皋、刘辟、高崇文,现在又来个武元衡。孔雀不大理会这些文人,一会儿啄啄稻粒,一会儿饮饮泉水,在花木间摇曳着尾羽,经历过局促和惊吓,此时的孔雀越发雍容优雅。薛涛走上回廊,孔雀似乎认出了故友,双翅一张,飞上枝头,和薛涛打起招呼。薛涛抬手去逗孔雀,孔雀左右晃动着小脑袋,远远地,武元衡把手一背,吟哦说:“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动摇金翠尾,飞舞碧梧阴。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

“问相国安。”

“薛娘子还要行此礼吗?”一旁的裴度笑道。

“裴郎中不要戏谑,薛娘子知礼,是对武某的敬重。”武元衡也回礼,又俯下身子,在裴度耳边耳语两句,众人便散了,留武、薛二人独自说话。

“薛娘子,当日韦公在时,一定把这鸟儿管教得很好吧。”

韦皋?这个名字早已刻上了碑铭,在这个院子里,很久没人提过了。如今武元衡提起,薛涛似乎想起孔雀初至的那日,大概比今日更晴好一些。那时的韦皋,是和武元衡相仿的年纪,独自站立庭中,看着孔雀炫耀光彩。

“薛娘子?”武元衡一问,把薛涛拉回现实。

“相国,当日韦公在时,这鸟儿才从南诏送来,颇为警觉。”薛涛微微一笑,继续说,“相国,当日是洪度建议韦令公,凿开这一方小池,种植花木,给孔雀栖身之地。”

“薛娘子体爱生灵,有心了,”武元衡就廊坐下,示意薛涛同坐,“只可惜孔雀还困在这个狭窄世界里,韦公却不能再来了。”

“唉。”薛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韦皋去世至今,不过三年多,三年中蜀中动荡,刘辟、高崇文,来了又走。二十一年的蜀中安宁,于今日而言,竟如隔世。恩主的事迹和名字,似乎也烟消云散了。自己和孔雀,成了身不由己的旁观者,最后要学会从容地接受这些变故。

薛涛双眼微湿,武元衡也感受到薛涛的酸楚,从腰间解下手巾,递给薛涛。

“失态了,请相国恕罪。”

“薛娘子,今日叫你来,不纯为感伤。武某深赏薛娘子之才,希望薛娘子能留在使宅,入武某幕下。”

“入幕?相国,我只是一介女子。”

“不,”武元衡无意识地要去拉薛涛的手,但又缩了回去,“您是蜀中的天人,如一阵春风,开释武某惴惴不安之心。武某已经上表,请求任命薛娘子为校书郎。不久,中书就有回音了。”

说罢,武元衡把奏表的草稿递给薛涛,薛涛分明见上面写着“自辟蜀女薛涛为校书郎”之语。当年韦皋的玩笑,今天在武元衡这里竟然成真,薛涛又兴奋,又惶恐,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她侧过身,对着武元衡,双手一叉,如幕僚般深深一拜。

这时,那只孔雀振动翅膀,飞上了更高的枝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