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书籍名:《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作者:李浩源
推荐阅读: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txt下载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笔趣阁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顶点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快眼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六,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不久,韦应物卸任滁州,改任江州刺史。江州在今九江,乃江南重镇。在多个地方要津周转,韦应物的进一步升迁还有希望。不久,皇帝嘉奖韦应物为政贤良,封他为扶风县男,跟着爵位到的还有一件紫袍、一个金鱼袋。漂泊半生,终成高官,那些付出总算值得。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韦应物难得跟着僚属们去打猎,崭新的袍服、身上的光彩不亚于周边的少年。

朝阳初升,旷野晴朗,韦应物放眼一看,竟然有一对雉鸟飞起。韦应物赶忙让旁人取来弓,刹那之间,韦应物催动宝马往野地驰去。背后僚属赶紧追赶,生怕韦应物有什么闪失。只见韦应物猛一张弓,嗖嗖两箭,野雉应声而落,僚属们勒住马头,看见韦应物带着双雉,尽兴而归。阳光洒满郊原,秋风吹过,鬓上的银丝熠熠生辉,青春仿佛又回到了韦应物的身上。那天,韦应物是猎场上最英姿勃发的明星,但没有人知道,韦应物的身体正每况愈下,只是当他张弓驰骋那一刻,仿佛回到了天宝年间。那时有一个白衣少年,宝马红巾,沿着灞城的郊原,追逐着秋草间最狡猾的野兔。

“嗖”,羽箭一飞,记忆和现实连成一片。这些心事,韦应物没有和僚属们说,他不贪杯,有酒,喝过就等于疗愈。哪怕在诗里,明明是燃烧的少年魂,也只靠“忆在灞城阡”,给人无穷的遐想。

韦应物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他开始潜心医书,自己为自己看病,学习养生之法。奇怪的是,身体虽然不好,但他的仕途越来越顺。很快,韦应物被召回朝廷,任职尚书省的左司郎中。除开六部,尚书省还有仆射、左右丞和左右司郎中负责日常事务。彼时,仆射是加官,不主持工作;左右丞是实际的长官,左右司郎中便为左右丞的副手。玄宗去世之后,他又一次靠近了大唐的“太阳”。回京述职,正逢重阳佳节。唐德宗设宴招待大臣,作为左司郎中,韦应物当然有资格参与高规格的宫宴。席间,喜欢诗文的唐德宗自己赋诗一首,勉励大家好好工作,为国为民出力。韦应物听得有些热血沸腾,他没有放淡自己的语调,反而是热情地写了一首和诗,称颂唐德宗的功业:

捧藻千官处,垂戒百王程。

复睹开元日,臣愚献颂声。

——《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节选

如果能回到开元、天宝之时多好,自己还可以做那个轻薄儿,斗鸡走狗过一世,天地兴亡浑不知。但他也明白,德宗不是玄宗,大唐不复以往,大时代下,自己能做的非常有限。帝国也和人一样,会在中年的萧瑟里,追忆少年时。

贞元四年(788年),韦应物出任苏州刺史,官职已至三品。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富庶之乡。假以时日,韦应物必有青云直上的机会。但身体又一次给他敲响了警钟。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但韦应物也开始用别的方法来调养身体——读经。

少年时在长安,韦应物曾得高僧指点,学一部《楞伽经》。少年读经,只是囫囵吞枣;如今读经,则可以潜心钻研,体悟超然。自中年起,韦应物已留心佛学,长期吃素,调养沉疴。晚年好佛,更是淋漓尽致。往日已去,来日无多,他没有选择纵情,而是选择安静地思考自我。

苏州的三年宦游,韦应物颇感愉快。“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一批卓有才华的年轻人成为韦应物的座上宾,诗僧皎然常到苏州与韦应物论诗;大诗人顾况则常在苏州与韦应物同游。闲暇无事,刺史府就是朋友们聚会的地方,一干朋友聚在一起,除了酒,最重要的就是诗。苏杭人人都知道,苏州刺史韦应物痴诗,杭州刺史房孺复爱酒,一诗一酒,构成东南独一无二的风流。人人争相传颂韦应物的诗,一同传颂的,还有韦应物在苏州的种种政绩,“韦苏州”之名四海皆知。那时韦应物不知道,在苏州的人海里有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对韦应物的才华着实钦佩,心中暗暗发誓,以后能到苏州做刺史,则此生足矣。这个少年,就是白居易。

贞元七年(791年),长年受病痛困扰的韦应物,终于到了人生的终点。据说,朝廷已经下达了新的任命,但韦应物再也接不到了。如果死后有魂灵,韦应物大概是高兴的,他能回到长安,在黄泉之下,与元苹携手度过永恒。只是不知道当老迈的韦应物遇上刚刚中年的元苹,会不会有些难过。多希望是青春永恒,而不是就此定格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