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书籍名:《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作者:李浩源
推荐阅读: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txt下载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笔趣阁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顶点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快眼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九,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张九龄虽被罢相,但依旧享受着高官的待遇。李林甫觉得,他在长安一天,就会做一天文人的领袖,久而久之,唐玄宗想起他来怎么办?左思右想之际,监察御史周子谅成了李林甫的棋子。周子谅看不起牛仙客,而牛仙客已任宰相。周子谅居然引用坊间流传的诅咒,诋毁牛仙客是唐朝的祸害。监察御史,有事说事,你搞邪门歪道做什么呢?唐玄宗又一次狂怒爆发,直接让人把周子谅打晕在朝堂上,等周子谅醒来,还不解气,又让人揍了周子谅一顿,最后把周子琼贬出京师,赐死蓝田。

周子谅自己糊涂,断送小命不要紧,但推荐周子谅的人是张九龄,这让张九龄非常惶恐。李林甫也借着推荐失误的由头,将张九龄“请”出长安,让他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做着三品闲差,去南方养老吧!

张九龄一走,朝廷的气氛急转直下,逐步由活跃走向死气沉沉。玄宗在背后居高临下地操持着权力,李林甫则死心塌地地为玄宗治理天下,铲除可能危及权力的一切隐患。当然,当李林甫危及玄宗时,玄宗也会敲打敲打李林甫——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哪怕利用自己的儿子。

变了,一切都变了。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太子李瑛被武惠妃诬蔑造反。那个不会伤害儿子的父亲,眨眼变成了嗜血的权力猛兽,以残酷的手段杀死了太子李瑛、光王李琚、鄂王李瑶。按照电视剧《唐明皇》的剧本,张九龄听说宫变,赶回长安,看到的已经是垂在风中的三具死尸,而唐玄宗当着张九龄的面正痛哭流涕。

这只是包裹最高权力的幻觉罢了。那个掌握天下的人,除了天下不能放弃,还有什么不可以丢掉呢?

张九龄很清楚这一点。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起,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前往湖北任官。荆州大都督府中,大都督一般只由皇子担任,目前,皇子已经不在本地办公,只具头衔。而作为次官的长史,实际上是大都督府的一把手。在地方官中,大都督府长史是从三品,相比尚书省右丞相来说,确实是低了一点,但待遇上是不差的。

有研究者站在李林甫和唐玄宗的立场上,认为张九龄在拉拢文士,与李林甫和唐玄宗对抗。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首先,作为宰相的张九龄,必然要对国政方针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中必然会有与君主和同事意见相左的地方;其次,张九龄无论是写文章还是为人,都是相当小心谨慎的。张说和同事徐坚点评当代文士,说到张九龄,就认为其文风流畅、务实,但就是格局不够。他一定不是野心巨大、大开大合之人。每次与唐玄宗有分歧,他都不直接对君上进行批评,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最后,张九龄仕途比较顺利,不仅是因为运气福荫,大概也是因为他出入中央,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张说受辱、王毛仲被杀,这些宠臣的命运都是他亲眼见证的,和文士交朋友不假,但要拉拢文士、形成小团体,除非鬼迷心窍,他绝不会出这种结党的险招。

所以,尽管有周子谅在朝廷上胡说八道,尽管玄宗和李林甫都想把他赶走,但他的地位依然保持在相当的水平,比起之后被吓死的李适之、贬死的皇甫惟明和韦坚、杖杀的李邕等人,真可算是安享天年了。

在荆州,张九龄会想起长安。在长安,唐玄宗仍会想起张九龄。皇帝把张九龄的爵位晋升为伯,以示恩宠。长安的大事小情,张九龄也会按照礼仪上表。能看到张九龄文采飞扬的表章,唐玄宗颇为高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张九龄为官以来,离开长安最久的一次。据说皇帝曾遣使送信,请他回到长安,官复原职。张九龄委婉拒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张九龄似乎感觉到了来日无多,他并没有要求回到长安的府邸,而是请求回乡扫墓。

扫墓结束,张九龄这只在北方漂泊的燕子,永远地留在了故乡,身后享受了与姚崇相当的殊荣,天下包括李林甫在内,没人对这一切有非议。因为只有这只死了的燕子,才不会让高飞的鹰隼心生猜忌。

又隔一年,唐玄宗改元天宝,开元时代落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