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一、学习兴趣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三年级这个“坎儿”(1)

书籍名:《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作者:方舟
推荐阅读: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txt下载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笔趣阁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顶点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快眼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一、学习兴趣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三年级这个“坎儿”(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曾有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年龄、听同一个老师在讲课,为什么同一个班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很多家长把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孩子智力所存在的差异。他们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是因为孩子聪明,智商高;而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孩子笨,智商低。

当然,智力与孩子的智商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但作为老师,我要指出的是,除了那些少有的天才和弱智儿童之外,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是相差无几的。也就是说,智力的高低并不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原因。

那么,决定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我给出家长们的答案是 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对于1~2年级的孩子来讲尤为如此,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他们在1~2年级所培养出来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着他们将来学习成绩的好坏。

从孩子入学之日起,大多数家长就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面。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家长会高兴的手舞足蹈,甚至还想大摆宴席为孩子庆祝;孩子成绩没有考好,家长就会不给孩子好脸色看,甚至还会使用暴力惩罚孩子。

其实,对于1~2年级的孩子来讲,家长这种十分注重学习成绩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他会促使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学习是件苦差事!从而很容易就会引发孩子的厌学情绪。

每次开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会时,我都会向家长们传达这样一个观念:在1~2年级,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对于这些刚入学的孩子来说,1~2年级所学知识的难度也不是很大,只要肯认真学习,他们就能很轻松地学会这些知识;但如果孩子觉得学习很苦,或者他们从心底就讨厌学习,那再简单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1~2年级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最最关键期。

当然,仅仅拥有学习兴趣还是不够的,在1~2年级,孩子可以不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但他们必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进入学习生涯的资本。因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旦定型后就很难改正,所以,家长一定要把握好1~2年级这个开端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本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那些主要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

在与家长们接触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问过我同样一个问题:“我家孩子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很优秀,怎么到了三年级就忽然大幅度下降了呢?”

其实,家长们仅仅是看到了孩子成绩下降的表面现象,事实上,在这背后,孩子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细心的家长会发现,从三年级开始,每当听到“学习”两字,孩子就会噘起小嘴、皱起眉头。是的,很多孩子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讨厌上学习。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有家长说,是由于知识难度的增长;也有家长说,这与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合理有关。其实家长们仅仅说出了表面的原因,并不没发现真正本质的原因 孩子的学习兴趣丢失了,或者说,孩子根本没有学习兴趣。

读到这里,也许很多家长会提出反对意见:“我家孩子3岁就已经认很多字、4岁就能背很多首古诗、5岁就能算百数以内的加减法 这能说孩子没有兴趣吗?”

我承认孩子小时候掌握知识的能力,但我要告诉家长们的是,正是因为家长让孩子在小时候透支了学习兴趣,到了知道难度增加的三年级,孩子才会出现厌学现象。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一二年级的知识是很简单的,只要孩子去学,他们都能学会。但到了三年级,不仅仅是知识难度增加了,其他方面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从教材的编排来说,一二年级的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画,但到了三年级,图



一、学习兴趣(2)


画的数量会忽然减少;从老师的讲课方式来说,在一二年级,老师的讲课速度很慢,但到了三年级,老师们开始有意地加快自己的讲课速度了 所以,很多孩子不适应这些变化,他们开始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开始渐渐地讨厌学习了。

另外,就像家长们所说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识很多字、就已经会算很多道数学题,那到了一年级再讲这些内容,孩子就会觉得没意思。但即使他们不好好听课,他们在考试中仍然能拿到高分,因为一年级的知识他们在以前几乎都已经掌握的。但重要的并不是成绩,而是孩子的学习兴趣,重复的内容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让他们养成了不认真听课的习惯。如果孩子把这种学习状态持续到知识难度有所增加的小学三年级,这时,他们常常会在学习中“碰壁”,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更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厌学情绪会越来越强烈。因此,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很多老师把三年级称作是孩子们的一道“坎儿”。

很多家长常常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碰到三年级这道 坎儿 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那些从一二年级就拥有良好学习兴趣的孩子,往往就感觉不到这道“坎儿”的存在。

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

在入学之前,她认识的字有限,数也不太会算,但她总是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间的时候,她总是指着那些生字问旁边的同学:“这个字念什么呀?”在讲课期间我也发现,她对我讲的所有有内容都感兴趣。因此在一二年级,这个孩子的成绩不算很突出,但也不算差。

到了三年级,当所有的孩子都对新增加的作文及小数皱眉头时,这个孩子却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就好像难度根本都没有增加一样。有一次,我问她:“别的同学都说三年级的知识难度增加了,难道你没感觉到吗?”

“没有,我觉得现在的知识跟以前的知识一样有趣。”这个孩子想都没想地回答我。

是的,一二年级对于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决定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而且还决定着孩子是否拥有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就拿上述案例中的孩子来说,她在入学之前并没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在一二年级也没有取得过出众的成绩,但她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跨过三年级这个“坎儿”,这要完全归功于她从入学之时起就具有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一直都在向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们传达这样一个观念:要想让孩子顺利地走过整个学习生涯,你需要做的并不是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为了使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三年级这个“坎儿”,为了孩子以后的整个学习生涯,家长们从孩子入学之时,或者更早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具体来讲,作为一二年级的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方法一:让孩子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已经读二年级了,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这孩子还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他总是把玩具带到学校里来玩。

一次,在上课之前,我看他拎着一兜积木走进教室,便走过去故意与他聊天:“还有很长时间才上课呢,让老师看看你拿得是什么好东东?”

他看我并没有批评他的意思,便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搭得 大厦 是最美观、最牢固的,不信我搭给你看!”

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我允许他在一刻钟之内把“大厦”搭好。得到我的允许,他像得到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样,激动地对我说:“没问题,在十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我可是将来最伟大的建筑师!”

在同学们“啧、啧”的羡慕和称赞声中,他把“大厦”搭好了,从他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出,他正在为自己而骄傲。

后来



一、学习兴趣 (3)


因为我给了他表现的机会,他把所有的心里话都告诉了我。他说,他喜欢搭积木,因为当他把那些“高楼大厦”搭起来时,别人会羡慕他、称赞他,他自己也会产生自豪的感觉。

但一说到学习他就皱起了眉头,他说:“成绩不好,爸爸妈妈批评我;不主动去学习,爸爸妈妈批评我;写作业时的姿势不对,爸爸妈妈批评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总是挨批评、挨说,所以我不喜欢学习。”

作为这个孩子的老师,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个孩子所说的话,在他的话中,我发现了一个一二年级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之所以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体验过学习成功的乐趣。就拿上述案例中这个孩子来说,他之所以如此喜欢搭积木,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能体验到成功。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人的欣赏、羡慕、称赞,就是最大的成功。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得到最多的却是批评和责备,是一种失败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上述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说出了大多数一二年级孩子的心声。家长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下,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正式的学校教育不久,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就经常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失败的感觉,那他们将如何面对将来如此漫长的学习过程呢?

从这个孩子的心里话中也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家长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成功感,那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能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但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挫败感,那他们只能是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读到这里,也许很多家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任务,这对家长有什么关系?”

是的,老师们也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但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老师,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你,不管老师如何努力,如果家长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去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那孩子还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我就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非常不喜欢学习,但上课时我常常故意让她回答一些很容易的问题;每当她的家庭作业有进步时,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 那段时间,这个孩子的学习劲头在明显地提高。但这种好的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她又回到了以前那种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状态。

我曾认真地与这个孩子沟通过,她说:“每天在学校要学习,回到家要学习,我简直成了只懂学习的机器人了。我很累,我不喜欢学习!”

原来这个孩子的家长对她的期望很高,因此他们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一回到家,他们就会催促孩子去学习;看孩子坐在电视前,他们也会催促孩子去学习 就这样,孩子在学校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就被家长催促得消失了。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都是大同小异的,大多数的老师都懂得用鼓励的方法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家长能够配合老师继续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那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能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但如果家长只懂得盲目地让孩子去学习,而不懂得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那所有的孩子都将像上述案例中的那个孩子一样,视学习为负担,对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

那么,作为一二年级的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每当有家长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就会给他们讲起下面这两位父亲教孩子打羽毛球的故事。

两位父亲分别教自己的孩子打羽毛球。第一位父亲是这样教的:看到拿球的姿势,他说:“拿球的姿势不对,应该 ”;看到孩子握球拍的姿势,他说:“不对,球拍应该这样拿!”;看到孩子发球的姿势,他很生气地说:“不对,应该这样发球!” 结果,孩子扔掉球拍,从此再也不肯学习打羽毛球了。

第二位父亲教孩子打羽毛球的方法却截然不同,他不管孩子如何拿球、如何握



一、学习兴趣(4)


拍,或是如何发球,而是任孩子凭着自己的想象去打球。他甚至还故意接不住孩子发来的球,并有意鼓励孩子说:“行呀,小伙子,你发来的球连爸爸都接不住!”结果,孩子对打羽毛球这项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不仅主动去学习握拍的姿势、发球的技巧,并且很快就掌握了那些基本的打球常识。

由这两位父亲教育方式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得到的总是指责、批评,那孩子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败感,从而对学习内容一点也提不起兴趣;但如果孩子在开始时就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那孩子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就会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的确,对于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情况来说也是如此。就像上述案例中所说的,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总是指责孩子这不对、那错了,那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失败的感觉,自然就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但如果从一开始孩子就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那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上学习,从而就会快乐、积极地去面对学习。

具体来讲,家长这样做,便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1.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学科。例如,如果孩子很擅长做数学题,家长可以找一两道稍难一点的数学题目让他做,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提示,让顺利地做出这些难题。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成就感。

2.让孩子教那些年龄比他小的邻居小朋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在孩子对学习没有信心,或者厌烦的时候,家长绝不可再指责他们,或是挑他们的毛病,这样只会使孩子产生失败感。

方法三:用童趣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二年级的孩子分辨分数的大小时,我从一个小故事入手,巧妙地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都激发出来了。这个小故事是这样讲得:

猴妈妈有三个孩子:猴哥哥、猴弟弟、猴妹妹。有一天,猴妈妈找了一个大桃子,她把这个大桃子分成了三份:给了猴哥哥1/3、猴弟弟3/6、猴妹妹3/9

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有孩子就开始嚷了:“猴妈妈不公平,她偏向小的孩子!”于是,我让孩子们自由讨论,讨论猴妈妈是否真的讨论。在争得不可开交时,我告诉了他们真正的答案。就这样,很多孩子都带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兴趣来听我讲解分数。

对于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分数是很抽象的。如果老师讲课时他们不注意听,或者一开始就抱着对分数的反感心理来听课,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学不会分数。但如果用一个小故事作为开端,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就会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对于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的年龄即将脱离儿童阶段,但他们的心理仍然还处于儿童时期,所以,故事、童话、传说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把那些抽象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之中,由于故事使孩子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他们再去接受那些抽象的知识就会简单得多。另外,由于故事往往会设置很多悬念,所以它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继续学习的欲望,也就是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以,作为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我们不妨用一些带有童趣的小故事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自己的经验:

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就一直垂头丧气,经过我耐心的引导,孩子才说出她的心理话。原来今天数学课老师讲得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但女儿由于女儿不喜欢小数,所以她一点都没有听明白老师所讲得内容。

看着女儿毫无斗志的样子,我故意逗他说:“不就是给小数点搬搬家吗,没事,如果你搬不动那个小数点,妈妈跟你一块抬。”

女儿被我逗笑了。看到她的精神稍微好一点,我这样跟她说:“来,



一、学习兴趣 (5)


我们写几个小数,然后我们一起给它们的小数点搬搬家,看它们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女儿忽然对我说:“妈妈,原来小数并不是那么让人讨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自己还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

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很奇怪的,当他们对某些知识不感兴趣时,无论老师或家长费多少口舌,他们往往就是学不会这些知识。但一旦他们对这些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完全解除先前自己对这些知识的“偏见”。其实,让孩子对那些知识感兴趣也是很简单的,只要家长把这些知识融入孩子的心里就可以了。那如何才能把知识融入孩子的心里呢?其实,在很多时候,家长仅仅需要改变一下语言。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这句话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抽象,也有些费解。但上述案例中的那位妈妈用孩子们的语言对这句话进行了翻译,就变成了“我们来给小数点搬搬家,看搬家后的小数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样形象又充满童趣的语言,孩子接受起来就会顺利得多,而且,家长这种充满童趣的语言,还会引发孩子对小数的探索欲望。

所以,当孩子对某些知识或某些学科存在偏见,或不感兴趣时,家长不妨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或者通过讲一个小故事的方法,使孩子对这些知识和学科重新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当孩子不喜欢做应用题时,家长不妨把孩子喜欢的那些动画形象编入应用题中,去激发孩子对应用题的兴趣;

当孩子对某篇课文不感兴趣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以及作者小时候的故事,这样孩子很可能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品读那篇课文;

当孩子不想去记忆那些冗长的文化常识时,家长不妨给他们打这样一个比喻:这些知识能够使他们变成文化方面的“超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来越接近“超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爸爸的习惯革命 爸爸的亲子游戏书 安妮的天使 爱你以性 少有人走的路(1-8全套)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 持续的幸福 艺术品中的绝代艳后 12幅名画里的英国王朝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