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約詞全解》簡介: 我國詞壇是一個群芳競豔,姹紫嫣紅的百花園。多彩多姿、千嬌百媚的婉約詞,為我國古典詩歌增添了無限光彩,也為我國文學的發展起着繼往開來的作用。自唐五代以來,直至近代,婉約詞繼承民歌的優良傳統,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婉約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新體詩,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跟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舊唐書·溫庭筠傳》曾記載飛卿“能逐弦歌之音,為側豔之詞”。天才的作家們既有文學素養,又都洞曉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錘字煉句,審音度曲,把如畫的意境,精煉的語言和美妙的音樂緊密結合起來,既表情達意,又悅耳動聽,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婉約詞便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曲新詞酒一杯”,這些溫柔香豔之曲,懷人贈别之調,又多是歌伎舞女們在花間、樽前,輕歌曼舞中彈唱的。一曲之後,餘音繞梁,沁人心脾。“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便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闆,淺斟低唱。這類“旖旎近情,鋪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聞者銷魂。婉約詞音節諧婉,“語工而入律”。情調柔美,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唐五代詞早就具有這一特點。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說:“……绮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手,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娆之态”。兩宋時期,婉約詞空前繁榮,風靡全國。柳永的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之。可見當時傳播之廣。直至近代,婉約詞依然具有“可歌性”。這是它的突出特點。 言情,是婉約詞的傳統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它以情動人,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文采燦爛的《花間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五代詞人韋莊,善于運用各種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寫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晏殊的《珠玉詞》,抒情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豔照人。歐陽修是一位領袖儒林、肩負文統道統的中心人物。在他的詩文裡,隻能看到他嚴肅的護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詞,卻寫得婉媚輕柔,情緻纏綿。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工文章,精騎射,而小詞卻委婉傳情,凄恻動人。蓋“情有文不能達,詩不能道者,而獨于長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禮《銅鼓堂詞話》)。作家們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與歡愉,通過抒情的婉約詞,曲折細膩地透露出來,赢得古今無數讀者的同情與共鳴。 愛情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寫愛情,反映在封建禮教統治下,人們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時的悲愁與哀怨,也就成為婉約詞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現在對愛情的大膽追求與歌頌。敦煌曲子詞《菩薩蠻》的作者,大膽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寫出“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表達了愛情永恒不變的心願。馮延巳的《長命女》,寫夫妻祝酒陳願,地久天長,永不分離。韋莊的《思帝鄉》“妾拟将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歌頌了天真少女對愛情的熱烈追求。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是對愛情的表露,抒寫她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 多情的詞人,往往通過抒寫離愁别恨,歌頌愛情的真摯。“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秦觀《江城子》)離歌一曲,動人心魄。柳永的名作《雨霖鈴》,抒寫了濃烈感人的遊子離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淋漓盡緻地描繪出與情人闊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蘇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抒寫了他對亡妻“不思量,自難忘”的一片真情。“從别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鹧鸪天》)寫當日的相親相愛,别後的相思相憶,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風流,輕柔自然。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等抒情小詞,雖是兒女私情、離愁别緒,卻寫得清麗婉媚,情深意長。“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幹,想君思我錦衾寒……。”(韋莊《浣溪沙》)寫愛情生活的回憶,離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實感。
婉約詞全解筆趣閣 婉約詞全解最新章節 婉約詞全解免費閱讀 婉約詞全解在線閱讀 婉約詞全解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