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

时间:2023-08-16 05:29:10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5:29:10,全文字数:14911。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

一辈党员忠党爱国的品质与风貌。

2.抓住机遇,提升重大主题报道宣传质效

重大主题报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性,能够集中地反映时代脉搏。重大主题报道往往围绕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进行纵深报道,对于党的形象建设是一个好的契机,在重要的发展节点进行议程设置,把党的成就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多样化的新闻报道,增强主题宣传的说服力和凝聚力。尤其是主流媒体要抓住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对主题报道进行精准策划,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并创新报道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历史伟绩,促进公众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党形象有正确的认知。

探索迎合时代的主题报道。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进行持续性的报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是重大主题报道的任务所在。在重大主题报道策划选题时,在思想站位上要强化思想引领,突出伟大成就。重大主题报道的具体报道框架上,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宏大叙事框架,要具体地结合报道议题采取报道框架,将宏观思想与微观视角融合起来,通过“以小见大”反映党的执政经验对人民的受益是实实在在的。讲好故事要能够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在群众路线中实现最真实、有价值、反映现实的报道。例如,浙江省湖州市传媒中心抓住“两山理念”提出的15周年的时代契机策划这一报道,精心挑选15年来湖州生态文明建设中的15个重大事件,在传播手段上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在策??思路上“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视角映射大意义”,充分展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理念[6],最后呈现出来的融媒体产品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重大主题报道可以从群众视角出发,讲好党实实在在所做的民生故事,让“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敢作敢为的形象不断得到强化和认同。

3.技术赋能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做好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传播,是向全世界宣介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应有之义。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效能,需要发挥技术的优势创新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让国际受众真实、全面地看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推动发展和利用新媒介环境下的智能技术,有效提高我国国际传播的精准度和到达率。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要深入到国际受众的视野中,需要克服差异,提升传播的到达率和接受度。智能化媒体能够有效地洞察每个个体用户在特定场景下行为的特点和需求,并智能推荐其需求与服务。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海外用户进行分析并精准投放,根据不同的国别和语言实现内容精准生产、渠道精准分发、终端精准抵达,让信息真正地抵达到海外用户,以更广泛地传播共产党的形象。另外,使用智媒技术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感召力。

在个性化定制的基础上,以立体的传播手段进行传播。国际传播会遇到由于文化背景、语言等方面的差异难以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的问题,因此降低文字符号的差异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就需要使用智媒技术打造多元丰富的场景,通过多元化的影像符号进行有效传播,在海内外的共情中将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执政理念与文化融入传播场景。例如,中国网品牌栏目《抗疫三分钟》推出的特别节目《共克时艰中国打响疫情阻击战》,经过海外社交媒体的传播,发挥其短视频的轻体量、广传播的优势,在短时间内播放量逾百万次。该视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抗疫的坚定决心和团结力量以及科学的防疫手段,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为传播的根本价值取向,鲜明、具体、深刻地感知了中国共产党智慧与担当背后的精神力量。

以5G技术注入国际传播的新动能。中国共产党具有丰富的历史与现实资源,5G技术为其挖掘、再现、重构以及创新性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5G+AI+VR/AR/MR”的技术应用丰富了国际传播的内容产品形态,三维立体的国际传播信息在未来应该是创造一种泛在的文化体验,以多视角体验中国共产党文化,沉浸式感知中国共产党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历史与现实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丰富且与时俱进的。新媒体时代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于国内和国际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大党形象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善用新媒体不仅可以作为社会治理的又一新方式,也可以对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探索出新空间、新手段和新途径,讲述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 郭国祥,向燕君.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百年探索及其基本经验[J].社会主义研究,2021(3):1-10.

[2] 荆学民,赵洁.百年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基础、历程与经验[J].对外传播,2021(5):4-8.

[3] 王梅枝.亲民为民:百年大党形象建设的鲜明底色[J].决策与信息,2021(5):5-11.

[4] 刘正荣.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J].机关党建研究,2021(2):12-14.

[5] 俞勤.全媒体传播让主旋律宣传深入人心——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产品《不忘初心》为例[J].新闻战线,2021(14):23-26.

[6] 李晓俊.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探索——以“15年·15瞬间”系列报道为例[J].传媒评论,2020(12):66-68.

(作者简介:胡嘉悦、骆婷,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在线阅读地址: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