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周海婴:和那青梅竹马的人走完一生

时间:2022-09-21 05:09:24

周海婴:和那青梅竹马的人走完一生一文创作于:2022-09-21 05:09:24,全文字数:14724。

周海婴:和那青梅竹马的人走完一生

> 正在补习功课的时候,廖承志又传来新的意见:让孩子们在国内读书。于是征得双方家长意见,周海婴索性带马新云一起到北京读书,她继续念高中,周海婴则考进了辅仁大学读社会学。

1952年,周海婴一家有了自己的房子,许广平看到周海婴与马新云也老大不小,便提议要为他们俩完婚。这正好遂了一对年轻人的心愿。

婚礼很简单,买了一个衣柜放置衣物,又从上海运来旧铁架子床,再有顾均正夫妇合送的茶几和吊灯,这就是新房里的陈设。也不举行什么仪式,到民政部门领张结婚证书,用他们自己的相机拍了几张黑白照片,马新云的父母从上海赶来北京,然后两亲家一道在家里吃了一顿较丰盛的饭。这结婚的过程就算完成了。没有现代婚礼的奢华,没有正式的仪式,从相识到想恋再到结婚,不曾有过“海枯石烂”的誓言,简简单单的婚姻却维系了两人的一生。

婚后不久,马新云考入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学系,而周海婴所在的辅仁大学进行调整,他没有选择与文艺有关的工作,而是遵从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物理科学,被分配进了北大的物理研究系,国家那时已在为研制“两弹”培养人才,为此北大、清华都设了这种科系。夫妻俩成了校友。

像山泉一般的温馨婚姻

后来周海婴才知道,他们这个系正另筹建一个系属于绝密单位,对外只叫代号“五四六信箱”(后来公开了,称“技术物理系”),为国家“两弹”培养人才。不过,周海婴刚去时“技物系”的大楼刚刚落成,还是个空壳壳。就在这样什么都还不具备的条件下,朱光亚和虞福春两位教授带领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干了起来。

因为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因此周海婴那时的具体工作,是在张至善同志领导之下制作实验室的仪器和各种设备。因为外国绝对禁止向我国出口这类器材,他们只有自力更生一条路。为了完成任务,有时周海婴得拿了二机部的介绍信到处跑,寻觅稀缺的材料。好在无论到哪里,也不管多高的保密级别,都能够敞开仓库大门,任凭他随意挑选,要啥给啥,绝无二话。

当时周海婴的表现极好,大家都知道他是鲁迅的儿子,但他从来都和别的同事一起踏实工作,没有一点架子,有时甚至付出的比别人还多,钱三强教授有意调他去他主持的物理研究所。但事与愿违,就是因为表现极好的周海婴,两个单位都想争着要他,协商结果出来,北大不予放行。

也许是上天眷念,也许是鲁迅对他的保佑,周海婴到了北京几年过后,那一直折磨他的哮喘竟然无形中消失了。又正值青春年华,心里满怀革命理想,干劲十足,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并被吸收入党。周海婴大学毕业,开始从事无线电的有关工作,一直以来,周海婴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就这样,他头上的光环虽然重,但他自己也没有被光环所遮盖。

1953年4月20日,他们的大儿子出生。周海婴和母亲商量,为了纪念父亲,给儿子起了鲁迅早期用过的笔名“令飞”。后来,他们又有了二儿子、三儿子和女儿。

也许淡薄名利的思想对于周海婴来说已是深入骨髓,周海婴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之在无线电专家这条道路上前进深入。周令飞的出生毫无疑问给周家带来了下一代的希望,早前,鲁迅逝世后,鲁迅一家被咒断子绝孙,许广平看到自己有了孙子很是欣慰。而周海婴怕鲁迅的光环再给他的儿子加上,所以,在外面他很少提及鲁迅及儿子。

对子女的教育,周海婴与鲁迅一样,“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父亲当年怎样对他,他后来就怎样对孩子。儿女们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包括婚姻大事,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1982年,周令飞在日本留学时结识了台湾女子张纯华,并随她赴台结婚、定居,一时间成为轰动海内外的新闻。周海婴受鲁迅思想教育的影响对孩子一向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婚姻无门户之见,也是由孩子自主决定。因此,当坠入爱河的周令飞决定赴台,周海婴是予以理解和接受的。周海婴曾两次访问台湾,一次是两岸关系交流,另一次则是探亲。直到21世纪后,周海婴夫妇在台北儿子的家住了半年时间。他们不接触传媒、不参加任何活动,闭门谢客,用周海婴的话讲,是“全身心地放松、休息”,与儿孙们共享难得的相聚。

周海婴与马新云一共有三儿一女、四个孙子一对孙女,在他们开放式的教育下,儿女们都没有任何精神上的负担,甚至都没有从事文学创作的,只有周令飞搞影视传播,算是跟文艺沾点儿边。

这些孩子们读鲁迅作品也不是很多。也许时代变化了,也许他们各有志向。

周海婴对孩子们非常满意,晚年经常拿出大相册,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想得厉害了,就拿起电话打过去。

2011年4月7日,清晨5点36分,周海婴逝世,一直陪在病床旁的马新云在周海婴临终时握着他的手对他讲:“本来想等到我死以后,你再离开,没想到,是我送走你。”60年的婚姻已经让夫妻俩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想法,一句话,就能让心灵安息,就这样马新云安然送走了周海婴,她并没有过多的伤心,因为她明白人之终老,必有一死。而周海婴临死之前也让她给儿女们叮嘱:“踏实走好每一步,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与其它,把鲁迅精神世代传颂。”

《周海婴:和那青梅竹马的人走完一生》在线阅读地址:周海婴:和那青梅竹马的人走完一生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