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本版附录五 中西美学原理著作的整体比较[1]

书籍名:《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作者:张法
推荐阅读: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txt下载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笔趣阁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顶点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快眼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本版附录五 中西美学原理著作的整体比较[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第一节 中西美学原理著作在基本理路上的差异

中西美学原理由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差异带出了不同特质。在世界史的进程式中,中国和西方具有不同文化位置,随之带出了中国和西方在美学原理体系著作上的特性。西方率先进入现代化,并一直走在现代性的前列,一种巨大的文化自信,反映在美学理论上,就是自认为美学只有西方是最先进的,美学原理体系的演化只是沿着西方文化自己的理路在进行,它的前进就等于全世界美学的前进。它无须顾及其他文化的美学理论,世界各文化的美学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进展,西方不从美学理论的理论性上去关心,也不认为世界其他文化的美学进展会对美学理论本身产生本质性的作用。因此,西方的美学原理,呈现为完完全全的西方特性。中国是在西方全球扩张的刺激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通过学步西方而走上现代性道路的,美学在中国作为一个学科,一开始就是由西方美学的引进而产生的。因此,美学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的一部分,一开始就不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而来的自身的特性所决定,而是以自身传统为依托,面向世界,去建立中国文化的现代特性,当然这个世界并不是世界的所有文化,而只是世界的先进文化,当中国认为西方是世界的最先进,美学就学西方,这是民国时期的美学主潮,当中国认定苏俄最先现代,美学就学苏俄,这是共和国前期的美学主潮。当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又重新认定了西方在世界的最先进地位,中国的美学,又与西方的美学有了紧密的关联。由此,中国美学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开放态度,一开始就是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学。这样,中国美学的演进与中国之外的中国认为最先进文化里的美学演进是互动的。这里的互动不是中国影响世界,而是世界美学的进展很快地反映到中国来,引起中国美学的变动。比如,民国时期由中国与西方互动而产生的美学模式,在共和国前期转为学苏联之后,仿苏的新模式与民国的旧模式之间产生一种互动,改革时期又转为学西方之后,西方新模式与共和国前期的旧模式又产生一种互动。中国美学的演进就在这种互动中行进。如果说,西方美学原理的演进是由自己的内部矛盾产生,具有一种缠绕自身的性质;那么,中国美学原理的演进是由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所推动,具有一种关联他者的性质。虽然西方美学只关注自身,但西方包括西欧与北美,其领跑国家,至少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因此,西方美学的演化,也是较为复杂。中西美学演进都具有复杂性,只是西方美学的复杂是由西方诸国之间的差异造成,中国美学的复杂是由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所生成。总之,由于中国与西方在世界史中的不同地位这一大语境,决定了中西学人在建构美学的时候的学术视野,从什么地方去获取建立自己的美学原理的基本信心。正是这一信心的不同,形成了中西美学原理的不同样态。

中国和西方在美学原理著作上的特性,也来自中国和西方在美学整体面貌上的差异。西方美学原理著作的总体面貌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第一,由整个哲学和思想流派的多样化而来的美学流派的多元化。一种哲学和思想流派要扩张自身的思想,或一种美学理论从哲学那儿发现了新的方法,将之运用于美学,从而美学体现为各种不同的流派。这样,西方的美学原理主要地体现为流派型的美学原理。这里的流派不是大同小异的流派,而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流派,比如表现与再现,精神分析与实用主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等等。这里的流派不是仅是三四个,而是以一二十计,因此,流派成为一种西方美学的亮色,一本美学原理著作,要理解它的思想,首先要理解它是属于哪一流派,才有助于去理解它的基本立场,理路,方法,结构。第二,由教育的学科体系而来的因教育需要而出现的美学原理教材。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促进的。因此,西方的美学原理著作,一方面以流派论著的方式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以大学教材的方式体现出来。流派性的著作,当然是体现自己流派的思想,教学型的著作,也体现教师本人的流派倾向,不过这一倾向有时很强,表现为明显的流派性美学原理,有时较弱,则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更多的综合性,特别是以美学原理的问题为主线,把历史上的相关名著串起来,形成对主要问题的讨论。这一综合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就是出现为“选读”类型的“美学读本”,选者的立场隐在后面,操控着前台历史名人在讲述。另一类型就是把历史上的诸多理论进行一种综合,写出一本史论合一的美学原理著作(如本书选的迪基《美学导论》型)。但是终归说来,教材还是要受到流派的影响。两相比较,流派的经典性著作更具有学术性,也带有更强的专一角度,教学的教材更具有通俗性,也略多了教化的普适性。在理解了流派型著作与教材型著作有高深与通俗之分和专门与汇通之分这一点之后,可以说,西方的美学原理著作,几乎都是流派性的。因此,可以说,西方美学原理著作的特色,要讲两点,是流派和教材,只讲一点,就是流派。中国美学的整体面貌也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时代与整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这一主流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决定了这一时代的基本面貌。正像西方美学要以流派划分一样,中国美学要以时代划分,民国时期,学西的主潮决定了美学的西方模式,美学大量传入时期的审美心理主潮决定了一种审美心理类型美学的主流地位,因此朱光潜美学影响了一个时代。当一个与西方影响抗衡的苏联出现,学苏潮流经过成长在共和国进入主流,这种苏式美学成为主流。当改革开放后学西再一次成为主流时,美学也开始进行转向,在这里,可以看到社会学美学变成实践美学,实践美学又由一种以苏联资源为主变为苏西综合。苏西综合的实践美学又受到以西方资源为主的后实践美学的挑战。而当中国在全球化潮流中有了崛起的势头后,本来被综合在西方或苏联中的本土资源,其因素在增长,其意义在提升。因此,20世纪中国美学虽然有很丰富的变化,但这一变化不是由流派的逻辑决定的,而是由时代的逻辑决定的。时代决定了美学的整体面貌。这一整体面貌具有一种整一性的东西,决定着美学的内容。当中国现代性的革命主潮时期,学西与学苏竞争,一方否定一方的时候,共和国前期的美学否定了民国的美学,当中国现代性进入改革时期,美学主潮也呈现了一种渐变的方式。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由整体性决定的主题,各种因素都聚集在这一时代的主题下面。因为时代而有了共同性,无论有怎样的不同、多样、丰富,都享有这一共同的主题,无论有怎样的转向、变化、演进,都在这一共同的主题之下。因此,中国的流别,都是在一个大的主题下的不同主张。比如共和国前期的四派,都围绕着美的本质,围绕着主观客观的基本结构。改革时期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都围绕着个体与整体、感性与理性、现实与超越这些概念而构成基本结构。不存在像西方美学的一些流派那样,有着巨大的语言不通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美学是由整体决定的,而整体是由时代决定的。

由以上两点,构成了中国和西方在美学原理上的第三点。中西美学原理著作的整体性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西方的美学原理的整体性是一种点的整体性。由于西方的美学原理著作是从流派出发的,如果把整个时代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一个个流派就是这一整体上的一个个的具有独特性的点。这些点一方面互相之间没有一种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每一点与整体也没有一种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而是各个点形成一种“家族相似”的整体。如果且以第一章讲的西方14个大流派形成一种西方美学的整体,那么这一整体没有一个必然如此的结构,以去规范一本美学原理的著作应当怎样写,而是它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写出来了,就可以说是一本美学原理著作,你只能按照这一美学原理与其哲学和思想流派之间的关系,去看它达到了一种体系的完整性没有,而不能从一个固定的美学原理体系的完整性去看它是否达到了体系的完整性没有。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美学原理著作,是以流派之点为其建构体系基础的,以各自不同的点建立起来的各类不同美学原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美学原理整体,在这样一个整体里面,作为全体性的整体是不重要的,作为个体性的各个流派的点本身才是重要的。中国美学原理的整体性是由时代决定的,从而其整体性一旦出现之后,整个时代的学人对此便都有了一个共识结构。中国的美学原理著作是在这一共识结构基础上写作的,如果说,中国美学分为一些流派,那么这些流派都是为了,第一,怎样才能更符合这一共识结构的精神,第二,对于这一共识结构里面的元素,究竟是应该把哪些看得重要,哪些看得次要,才能符合这一共识整体的精神。因此,共和国前期的美学四大派,是在这一种美的本质的共识结构下哪一因素最根本(主观还是客观,主客观的统一,还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产生出来的流派。这些流派无论怎样不同,都要维护一个美的本质的整体。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美学形成了美学原理是由三大块(美的本质,审美心理,艺术)所构成的这一共识,各个流派无论怎么不同,也是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的不同。前面已讲,中国美学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演化的,一个时代形成一种共识,从而形成一个美学原理的整体,这一整体仍然处在与世界美学的互动之中,在这一互动中出现了与中国固有的美学原理结构不同的元素,也是从已有的整体出发去考虑这些元素,力图将之纳入已有的整体之中,围绕着这些元素带来的冲击,怎样放置这些元素,给予什么样的评估,由此会产生一些分歧,或者由这些分歧会出现一些流派,实际上这些流派还是在整体的共识上的流派。因此,中国美学原理的整体性,是能够驾驭下面各个流派之点的整体性。这样中国美学原理的演化,从根本上说,不是从流派产生出来,而是来自时代的整体范式的变化。由于中国美学的整体性是由时代决定的,因此,对于中国美学原理何以会出现这样的整体,只要理解了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整体,就可以有一个较为清楚的逻辑认识,对于中国美学原理整体性向什么方向演变,只要认清了时代在向什么方向演变,也容易有一个逻辑的认识。如果说,西方是由流派的点形成美学的整体,那么,中国是由美学的整体形成流派的点;如果说,西方美学原理演进的原创点在于流派的点,那么,中国美学原理演进的原创点在于整体的范式转变。如果说,西方美学原理的整体是不好把握的,那么,中国美学原理的整体是较好把握的。总而言之,西方美学的美学原理,是自身演进而来的美学原理,是以流派为主的美学原理,是以散点方式去结构多样化的美学原理,每一流派的美学原理都认为自己是学术的生长点;中国美学的美学原理,是中外互动而来的美学原理,是以时代为主的美学原理,以整体的方式结构一个共识性的美学原理,让自己的生长点去推进美学的整体性。

由这样的对比而形成的上述几点,是机械了一些,但都由此可以体悟中西美学原理著作在趣旨上的一些差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弹性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 混乱 2020年6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7月上半月刊·红版 2020年7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8月上半月刊·红版 2020年8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9月上半月刊·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