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第五章 崇高:中西文化超越意向的审美凝结

书籍名:《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作者:张法
推荐阅读: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txt下载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笔趣阁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顶点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快眼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第五章 崇高:中西文化超越意向的审美凝结,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从词源学来看,“崇高(sublime)概念形成于古代修辞学……崇高风格被认为是三种修辞风格中最高级的一种”[1]。从文化的角度看,崇高却可以说是近代的产物。只有当文艺复兴开始了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哥白尼把静态和谐的宇宙变为无限伸展的宇宙,科学实验开始显示人的力量,崇高才成为美学的热门话题。朗吉弩斯《论崇高》的影响也主要发生在它被埋没很久而于近代被布瓦洛译为法文之后,而且纵观西方美学史,崇高理论的核心是柏克和康德的理论,柏克和康德的理论体现的正是近代精神。古代贡献的主要美学范畴是悲剧,近代则是崇高。悲剧是抗争与毁灭,崇高是抗争与胜利;悲剧的效果是恐惧和怜悯,崇高的效果是痛感和快感。悲剧强调的是毁灭中的净化,崇高强调的是抗争中的超越。西方近代的氛围最适于人类认识到崇高现象。然而从中西比较的观点,首先应把崇高看作一种超文化的人类现象。

* * *

注释

[1]托塔凯维奇:《六概念史》,171页。



第一节 崇高的核心及其在中西文化中的展开


崇高理论要表明的是人类的一种超越性心态,而且它要详细地描绘出超越是怎样进行的,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怎样完成的。各种崇高理论基本上都承认这个过程的几个基本点:(1)首先是一个自我的存在,处在一般状态之下;(2)然后,是刺激物的出现,其功能是使自我感到自己的渺小;(3)继而,自我求助于一个更高者,其功能是超越自己的渺小,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各种崇高理论的变化都是在刺激物和更高者这二者上的变化。人类是不断进步的,始终伴随着超越活动,因此崇高现象是一个普遍现象,只是由于具体的文化形态和历史阶段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态。我们先来看一下原始社会的崇高,相对来说,各原始文化具有更多的共通性,可以给理解后来差别较大的中西文化以一个发生学的基础,也有助于理解中西文化崇高的差异。

黑格尔从宏伟的历史观出发,把崇高作为象征型艺术的特征,放在他认为是人类最早的艺术类型中。当时他对现在已大量发现的原始艺术全然无知,然而其理论实质却与原始艺术基本吻合,可以说抓住了原始社会崇高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借黑格尔的一些思考结合原始社会的实践活动来勾画原始崇高的基本特征。

人类初期,人的实践力量十分微小,与大自然处于经常的敌对关系之中,人对周围的空间、动物植物、山水天空等等不能理解又必须去理解,对自己赖以生存的食物的获得,狩猎或粗陋的农业等不能把握又不得不去把握。原始人在同自然的斗争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力量,但是他们周围感官世界的神秘性,狩猎和农业活动成败的不定性,整个生活斗争的艰苦性,都使他们不能相信,在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成功主要来自自己的实践力量;与其实践力量相一致的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既不能正确地认识自然,又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由此产生了图腾崇拜和巫术仪式。图腾崇拜第一次表明了人超越于动物的主体性,表示了人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表明了人和自然的同一性。人是孤立的,通过图腾观念与动物、植物直至风云日月结成血缘关系。人是不安全的,通过在村前竖立图腾柱,在身上文上图腾标志而得到安全感。图腾就是他们的保护神。人的力量是微小的,通过图腾仪式感到与动植物的互渗而取得神秘的威力。图腾使人周围的不可理解的自然变成可以理解的自然,使混沌杂乱的自然取得秩序,使恐怖的自然呈现出“理性”。图腾既是人的力量被歪曲的集中体现,又是对自己周围自然的一种非理性的理性概括。原始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把未知自然表现在图腾和神话里。原始图腾是为人的,又是外在于人的、神秘的。在狩猎前的巫术舞蹈仪式中,原始人摹仿动物,预演成功,献媚和乞求于猎物神;在乞求丰收的舞蹈仪式中,摹仿植物的生长……在这些图腾巫术仪式以及有关的神话里,可以看到早期崇高的特点:第一,依托着自己的力量(虽然微小)面对不能把握或不能完全把握的自然;第二,在恐惧不安中达到一种与图腾的互渗和合一,从而取得战胜自然的信心。这正如黑格尔所说:“在崇高的这个阶段里,人的个体正是从这种对万物虚无的承认以及对神的崇敬的赞扬里,去寻找自己的光荣、安慰和满足。”[1]“他们尽情地向神,向一切值得赞赏的对象抛舍自己,但是在这种抛舍中却仍保持住自己的自由实体性,去对付周围的世界。”[2]图腾艺术作为崇高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它是现实中的幻想,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现实。在图腾的崇高里包含着人的力量,但更多的是未知的自然力量。因而崇高的感受首先是恐惧,这种恐惧已经不是纯粹对未知的和敌对世界的恐惧,而是对经过想象和幻想加工过的未知和敌对力量的恐惧。这种想象和幻想的转化是通过把自己的力量异化出来,归于图腾而取得的。正因为图腾中有自己异化出去的力量作为人与图腾同一性的中介,使得图腾里有为人的一面,这样,对未知敌对力量的恐惧便变成对图腾威力的恐惧,从而能够由恐惧而敬畏,而皈依,而互渗,最后从图腾中获取力量达到心理情感的激昂和愉快,保持住了自己的自由实体性,去对付周围世界。

在原始的崇高中,图腾一身二任,作为未知和与人敌对势力的代表,它是使人感到自身渺小的压迫者;作为人的保护神,它又给人以勇气,使人超越自身。当原始的宇宙转为了西方的宇宙时,特别是在近代,图腾的这两个方面产生了彻底的分裂,而当转为中国的宇宙时,这种合二为一的性质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 * *

注释

[1]黑格尔:《美学》第二卷,9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同上书,87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弹性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 混乱 2020年6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7月上半月刊·红版 2020年7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8月上半月刊·红版 2020年8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9月上半月刊·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