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公艺百忍

书籍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txt下载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笔趣阁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顶点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快眼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公艺百忍,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出自《太上感应篇汇编》《德育课本》等书)

《弟子规》说:“言语忍,忿自泯。”公艺百忍诗曰:“唐张公艺,九世同居,睦族之道,忍字百余。”

唐朝时候,有个叫张公艺的,他家里九代人都同住一块儿而没有分家,且大家都非常友爱和睦。唐高宗皇帝十分惊奇他们家有何特别的治家之道,公艺便请求拿纸笔来写答案。待人拿来纸笔,只见张公艺只写了一个字:“忍。”继而又将忍字重复写了百来个,便将这“答案”上呈给了高宗。人们便也明白了,原来,张公艺九代同居而不分家,和睦友爱之道就在于一“忍”字呀,宗族之所以会不和睦,皆是由“不忍”而得呀!一大家人在一起,长幼尊卑肯定会免不了有不均不备之处,若互相责备争吵,不能相互忍让宽容,则哪能九代同住一起而不起纷争之心呢!

古人李文耕评论说:处家之道,当然也不是单一个“忍”就能一字道尽的。但“忍”则是基本,一切争端憎嫌,起初往往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常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忍”,慢慢便发展得大了,嫌隙便深了,所以若人人都能“忍”,则一切不快不当都泯灭于萌芽中了。



张士选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出自《太上感应篇汇编》)

五代张士选,从小父母就过世,长大后只剩下叔父一个长辈。叔父有七个儿子,有一天叔父对士选说:“我应与你分家产了,就分为两份吧!”士选说:“叔父,我不忍心七个人共分一份,您可把家产分成八份。”叔父坚持不接受,而士选也坚持礼让,最后就分成八份。当时士选才十七岁,就被推荐进京参加考试,在同一会馆参加考试的有二十几个人。那时有位相士看他们的面相后就说:“今年科举会试,只有这位少年可中。”同来会试的人都讥笑斥责相士的说法。相士说:“文章非我所能知,但这位少年满脸都是阴德之气,一定是他积善的结果。”到开榜时,果然只有士选高中。

说到现在为争财产而不顾手足之情这种卑贱的做法,亲兄弟尚且如此,同父异母兄弟则欺凌情况更容易发生,互相争斗的情形就更为严重。若堂兄弟间关系彼此愈分离,亲疏情形就会愈显著。谁能像张士选一样呢?不知道古人说:“薄待兄弟便是薄待了父母,薄待堂兄弟便是薄待了祖宗。因为树木的根若有磨损,它的枝叶必会败坏。”这是追本溯源的道理,为人应要三思而后行。



【名言哲语】


宋朝邵尧夫先生所写《孝悌歌》(出自《太上感应篇汇编》,摘编时已经简单翻译)说:

子养双亲弟敬哥,莫害骨肉起风波。父母恩大要报答,手足情深最要和。公艺九代不分居,田兄共处子孙多。如此远近都赞美,子养双亲弟敬哥。

子养双亲弟敬哥,柔声下气要谦和。难兄难弟名气大,孝子贤孙自然多。千里负米为养亲,发奋读书登高科。仲由、陈纪都如此,子养双亲弟敬哥。

子养双亲弟敬哥,教育妯娌事公婆。孟母三迁好榜样,常诵公艺《百忍歌》。孝友睦亲恻隐心,有仁有义又中和。曾子、杨博都如此,子养双亲弟敬哥。

子养双亲弟敬哥,天时地利又人和。世间无常难永驻,可叹人生有几何?眼前繁华何足贵?一家安乐值钱多。孔融让梨陆怀橘,子养双亲弟敬哥。

子养双亲弟敬哥,光阴过去快如梭。父母快乐儿孙乐,兄弟和谐妯娌和。孝悌传家名不朽,金银满柜又如何?美誉流芳最重要,子养双亲弟敬哥。

子养双亲弟敬哥,早晚请安莫虚度。一家孝友真难得,百年光阴最易过。“和乐且耽”《诗》赞美,国、家常理在谦和。娱乐双亲学老莱,子养双亲弟敬哥。

子养双亲弟敬哥,男人勿听妻教唆。眼前钱财莫嫌少,膝下儿孙不嫌多。只要家和穷也好,子孙不义贵如何?王祥、兴宗留清史,子养双亲弟敬哥。

子养双亲弟敬哥,若伤和气忿争多。越是嫉妒越艰难,暗藏私房受折磨。不孝必生忤逆事,无德定会变妖魔。只闻孝悌传千古,子养双亲弟敬哥。

子养双亲弟敬哥,勿因微物就伤和。柜内黄金莫嫌少,冥冥阴德要积多。偏私怎比公道好?刚强不能胜柔和。古籍美名记载多,子养双亲弟敬哥。

子养双亲弟敬哥,可叹闲言是非多。囊中财物他嫌少,祖上田园要分多。夫妇眼前虽快乐,儿孙日后尽消磨。不如孝悌亲乡党,子养双亲弟敬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 千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