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掌控他人的力量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掌控他人的力量

第2章 如何改变他人的态度(5)

书籍名:《掌控他人的力量》    作者:苗一梅
推荐阅读:掌控他人的力量txt下载 掌控他人的力量笔趣阁 掌控他人的力量顶点 掌控他人的力量快眼 掌控他人的力量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掌控他人的力量》第2章 如何改变他人的态度(5),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短缺原理

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畅销书作家都会间隔一两年才推出一部新作?

一般人的回答是:因为写作的过程很艰难,短时间内不可能写出来。其实,真正的情况是,有很多畅销书作家早就写好了多部作品,但还是要间隔一段时间才推出来。

原因就是为了吊足读者的胃口,让读者在漫长的等待中越来越期待。短缺效应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因此,一旦新货上市,就会出现抢购的现象,而抢购又会影响其他人参与到购买的队伍中来。

这就是他们的精明之处,利用短缺原理来掌控人们的态度,以至于造成疯狂追捧的现象。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利用稀缺原理的著名“方子”,里边有七种方法,用了这些方法,不管什么时候,遇见怎么样的人,都能说服他们改变态度,换成你的思路:

缩小选择范围,避免过分的深思熟虑

选择余地小一些,意味着对方可以快点儿作决定,并且事后也不大会反复思考自己是否作了正确的决定。

常识建议我们多给对方选择的余地,因为若是多给他选择余地,他就一定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而一旦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他就一定会采取行动的。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如果你让对方有无数的选择机会,他反倒一个也挑不上了。因为没人喜欢回味那种“自己犯错”的感觉,我们可不喜欢事后再琢磨自己当初有没有选错!选择余地小一些,意味着可以快点儿作决定,并且选好以后也不大会思前想后的,一个劲儿在那儿穷琢磨“哎呀,自己的决定是不是对呢”。

有家著名的家具连锁店,他们就坚持在顾客订货72小时之后才把家具送到总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因为他们发现,超过60%的顾客,在大采购过后的三天以内,都会回到家具店,要求更换家具的颜色、布料或者是家具上面的图案。太多的选择只会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就算他们作了决定,心里也还是会七上八下地琢磨:“嗨,我刚刚选对了吗?”所以,除非商品的零售竞争力必须仰仗其选择余地的大小,否则别提供超过三种的选择余地,两种是最理想的!是的,没得挑,也许会让人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他们或许会缩手缩脚。但只要有得挑,哪怕只有一种选择的机会,都会让他们有一种被授权、被许可的感觉。让他相信,一切尽在掌握中,这就已经足够了。

设定行动的最后期限

设定最后期限可以激励人们采取行动。

因为我们不喜欢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拥有某个东西(或不能做某件事)了,结果我们得到这个东西(或做这件事)的愿望反而更强烈。所以,让对方知道:他今后可能再也没机会采取行动了。这样做会让他获得更大的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立即采取行动。

执行“惯性定律”

先让对方答应一个较小的请求,假如你能拨动(不管是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的)一个人,让他朝某个正确的方向迈进的话——当然,你可以先从简单、有趣的事物开始——那么,他就很可能会一直按照这个方向“运行”下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类有“行为一致性”的强烈需求。当某人答应了一个小的请求,帮了趟小忙之后,极有可能再答应一个更大的请求。这个更大的忙,才是我们真正想让他帮的。

用你的行动执行“期望”原则

你能运用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你还可以用你的行动激发对方的行动。举例来说,如果你想让某人跟着你(仅指字面意思),那么你就大踏步往前,别回头去确定“他有没有跟上来”。就是说,你的一言一行必须传达出你的自信和期望,这样,对方才会跟着你走。

告诉他一切都很简单

如果你想让某人立即有所行动的话,那么你得让他知道,你请他做的那件事简单方便。

若是想阻止某人做某件事,那么你只需把做这件事所需的每个步骤都摊开,让整件事的过程显得冗长、没劲,并且充满了艰难险阻。看看,即使是相同的任务,也会让人有截然不同的感觉。那么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这取决于该任务在被我们大脑内化时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

你得把“差事”简化为方便易行的步骤,这样对方才会按照你期望的正确方向“开动”。

提供小的额外的利益,促使对方立即采取行动

“且慢……,还有……”,类似这样的句子,你已耳熟能详。因为在广告结束或者是夜间的电视购物节目中,你已不晓得听到过多少回!不管是电视、电话销售还是面对面销售,这个“附加的零头”,都是刺激消费行为的一种高效工具。

制造短缺,给自己一个金贵的身份

在第1章中,我们谈到,如果想让某人喜欢你的话,你应该让自己容易接近,因为这样会增加喜爱的程度。如果真是这样,不是与“物?稀为贵”的法则相矛盾吗?误解常常会在这里产生。是的,如果要讨某人的欢心,你的确该“常在他面前晃悠”,这是事实。但你也需记住:喜欢是任何关系的基础,一旦你们超越了喜欢的阶段(就是说,对方已经喜欢上你),彼此的关系显出更认真的迹象时,你就要限制自己的“可得性”,显得矜持些了。

要知道,生活中,几乎每一件事都是主观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新情况下,并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而所谓的“主观评价”,倒是很容易变成“事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这句话你得好好说:超完美“拒绝”攻略 我创造了赛博修仙 妖孽村医 龙追凰 回首苍凉 我在地府打狂工 红星仓库 九天问心 穿到古代席卷餐饮业 绕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