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隐权力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杂文随笔 > 隐权力

第35节:食权者的分肥原理(2)

书籍名:《隐权力》    作者:吴钩
推荐阅读:隐权力txt下载 隐权力笔趣阁 隐权力顶点 隐权力快眼 隐权力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隐权力》第35节:食权者的分肥原理(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此外,具体负责催粮、收粮的胥吏差役,也会巧立名目索取规费、耍尽手段克扣钱粮,敛钱名目有“加米色钱”、“免筛钱”、“开廒钱”、“倒箩钱”、“加箩钱”等,敛粮手段则有“踢斛”、“淋尖”、“验样米”、“私置大升大斗”等。粮户稍有不从,即当“抗粮”处置,抓入看守所“躲猫猫”,甚至其亲属、邻居都会被当成人质关起来,不交钱就不放人。

官吏为刀俎,粮户为鱼肉,刀俎掌握着对鱼肉的加害权,所以通常情况下,粮户只能逆来顺受、任其宰割,但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铤而走险,不惜拼个鱼死网破。假如有人登高一呼,立时从者如云,不谋而集。于是一宗闹漕案就发生了。

我们来看看崇阳县的浮收勒折情况。长诗《钟九闹漕》这样形容:“提起国课好伤心,官吏依势压乡民。”官吏压乡民的手段主要是:

明目张胆地加征。比如,按照崇阳县的惯例,水脚银每两银征钱四千六百文(水脚银是一种以漕粮运费名义征收的附加税,一般每石米另征银半两、一银不等,崇阳县看来是折钱征收),道光年间,一两银子约可兑换二千文制钱,但崇阳的水脚银却按每两征钱四千六百文的标准折算,这是典型的勒折了。然而,在实际征收中,粮胥还会自行加码,每两银收至七千文左右。粮户纳完粮,还要花二百文钱向粮胥领取完税凭证。

暗盘操作的浮收。比如粮户交粮时,粮胥要拿一斗米做样米,看合格不合格,这个样米就归粮胥自己。粮胥还使用一种特制的大斛收米,量米时踢斛淋尖,如此一来,粮户交来一石米,量出来往往只有六斗多(按旧时计量,一石等于十斗)。崇阳县的法定漕额是七千石米,但实际征收居然超过两万石。这浮征的收入,部分上交县衙,部分则被粮差私吞。粮差一年的科敛所得,甚至“倍于官之羡余”。

崇阳官差下乡催粮时更是如鬼子进村,按晚清大学者魏源的说法,“崇阳圜万山中,胥役虎而冠,凡下乡催征漕米,久鱼肉其民”。粮户为了招待这些衣冠楚楚的虎狼之徒,仅备肉蛋酒水是不够的,还要宰鸡宰鸭,否则,他们就会“摔盘掷碗”。有些穷人小户,本来只有数十文钱的税额,结果孝敬官差的小费、饭钱、路费等,加起来就要几百文钱。所以崇阳的老百姓都恨死了这帮敲骨吸髓的胥役。

话说崇阳城外有个造纸匠,叫做金太和,为人任侠好义。道光十六年(1836年)冬天,正是完漕之时,金太和有事进城,见收粮的官差百般刁难粮户,看不过眼,忍不住上前说了几句公道话,官差骂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金太和一时义愤填膺,索性将官差平日的恶行都抖了出来。那帮作威作福的官差,平日只有他们欺负人,哪有谁敢说他们半句不是,所以干脆将金太和拖进县衙,当时的知县姓王,老迈无能,一味听官差教唆,把金太和狠狠打了几十大板。

说了几句公道话,换来一顿大板子,这便是强出头、充好汉的后果。如果是旁人,大概也就忍气吞声,就这么算了。民不与官斗嘛,粮胥虽不算官,但也是吃公家饭的,背后有国家权力机器撑腰呢。但金太和也不是良懦之辈,咽不下心头愤恨,决心到衙门告状,控诉崇阳胥役把持漕政、勒索粮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第二十个妻子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英雄无名阎宝航 影子富豪查克·菲尼 祈念守护人 沉默的巡游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 财务自由之路:3年内让你的个人资产翻一番! 财务自由之路:欧洲巴菲特为你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体系 财务自由之路:人生赢家的30条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