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天有不测风云

书籍名:《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作者:咏慷
推荐阅读:一江山登陆大血战txt下载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笔趣阁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顶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快眼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天有不测风云,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好险!”张逸民回过神来,喘了口气,在胸腔深处唤了声侥幸。小艇的速度明显地减缓下来,船体也从狂乱颠簸中解脱出来。张逸民趁着这难得的一瞬间,向全艇爆出一声猛喝:“人都站到右边去!”铿锵乍响的吼声,驱动着战士们把身子挪向了右舷。小艇立马从倾斜状态中恢复过来,恢复成了原先的平稳状态。

小艇终于从大浪区突了出来,艇上每一颗心都平静了下来,张逸民一身冷汗,驾着小艇,艰难地前进着。这时,他胸中只跳动着“安全”两个大字,其他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突然,一艘黑洞洞的军舰轮廓,浮现在他的左前方。他心上一动,加大马力,朝那黑洞洞的轮廓追赶过去。张逸民心上涌起一个从没见过的惊喜──遮护大军舰的黑雾,迅速消散开来,一艘敌舰分明就在眼前。蹲在炮位上的王如元最先发出来一个惊喊:“嗨,‘洞庭’号!”炮手王如元有一双赛过鹰隼的眼睛。

“对,对,正是‘洞庭’号!”鱼雷兵们从大队部陈列的敌舰图片上读得烂熟了的“洞庭“号,同出现在眼前的这艘钢铁怪物完全对上了号。于是小艇爆出了一片热噪。

庞大的“洞庭”号,像条霸气冲天的鲨鱼,安闲自在旁若无人地徜徉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中。张逸民的手紧紧按在鱼雷发射柄上,心上只响起一个声音:“近些,近些,再近些!只有一条鱼雷啊!”

他沉住气,紧咬牙,下定狠心,一定要一发命中……双方的距离迅速缩短了,三百米……二百米……水手长张德玉眼望着张逸民将快艇推进得超过了发射鱼雷的规定距离,急眼了,便上去拉住张逸民的衣襟,尖声厉气地提醒他:“快,再不发射,艇要转不过头来啦!”

张逸民对水手长望了一眼,点点头,偏过脑袋去,又目测了一下距离,这才从从容容地扳动了鱼雷发射柄。一条孤零零的鱼雷,掠起又长又粗的身影,劈开波浪,对准“洞庭”号腾地跳跃着,飞掠前去。一千公斤重的大鱼雷,在劈波斩浪地飞腾。被惯性催动的小艇继续往前冲了过去。张逸民心里明白,在这个时刻,在这个鱼雷即将爆发的一瞬间,想让小艇调头,避免鱼雷爆炸的冲击波,已经来不及了,他情急智生,心一横,猛踩脚下的舵蹬,逼着小艇来了个原地倒车。 小艇在浑身剧烈的震撼中转过头来……鱼雷轰的一声爆炸开来,只见又高又大的白花花水柱,喷上天空,从半空中扑倒下来,小艇头上所有玻璃器皿——安全灯罩、驾驶舱上的玻璃,一阵呼啦啦乍响,全震碎了。

张逸民从浑身冰冷的水花中挣扎着抬起头来,一看,真好!鱼雷命中了炮舰的腰部,“洞庭”号被腰斩成两截,重重叠叠的大浪卷裹着,在滚动,在摇晃,在迅速被海水吞没。

陶勇司令员接到捷报喜不能禁。他立即指示给102号鱼雷快艇发去贺电,并随之签署嘉奖令:给艇长张逸民荣记二等功!

一些资深的海军学者曾经评价:在中外海战史上,还没有单艇独雷在大风浪中击沉千吨大舰的战例。在200米内发射鱼雷,在人类海战史上绝无先例!

当然,这一仗,只是我军攻占一江山岛的序幕,或者说是一个插曲。

元月9日至13日,“前指” 组织陆、海、空三军的参战部队在大、小猫山岛进行了实兵演习,按照既定作战计划和战役背景,实施了炮火准备、航空兵力准备、舰艇火力支援抵近射击,火焰喷射器喷射出一道道“火龙”……

张爱萍等“前指”的高级将领此刻或许已经听到消息,就在这几天,党中央政治局的领袖们正在研究为了加强国防,必须研制出我国自己的原子弹的问题。它和东南沿海前线的战事,显然是密切相关的。

他们也不断获悉,全军其他战场上,常有激动人心的捷报频频传来。同样在1954年,与东南沿海遥遥相对的祖国大西北,就有一群戎装子民从大江南北开进戈壁荒滩,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他们用铁锤和钢钎劈开千年冻土、征服亘古冰峰,在雪域高原修建了举世瞩目的青藏公路,架设了祖国内地连接西南边陲的通信线,铺设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线,从而奏响了青藏高原地区迈向现代化的序曲……

战前的等待是十分令人焦急的。

“一切准备好,只等‘东风息”’的等待就更令人焦灼。

张爱萍等“前指”的高级指挥员,相继一次次地来到了空军气象站,倾听他们分析介绍近期的气象情况。

那天,气象科长徐杰从不舍昼夜紧张工作的气象室出来,汇报了预测的近期气象情况后,说:“1月17、18、19日,这3天是好天气时段!”

张爱萍听了喜不自胜,立即问:“真的?!”

“是真的。”徐杰语气肯定地回答。

这徐杰三十多岁,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考取了留美的公费生,只因晕船而未能成行。建国后一直奋战在浙江、福建前线,从1954年开始,就着手摸索浙东沿海的天气规律,曾经以出色的工作,为海军和空军多次对敌作战和对大陈岛、一江山岛的轰击提供了良好的气象保证,处事谦虚而老成。

徐杰紧接着又作了有根有据的条分缕析:“我们认为18、19日天气好,少云,风力3到4级,符合渡海作战的要求。19日后天气可能变坏。现在这个季节,小风少云天气不会持续很久。”

他的回答,宽慰了张爱萍揪了一夜的心。“前指”其他高级指挥员也纷纷由衷称好。

“一天就够了。”张爱萍像对别人,又似自语地说,“只要准确无误,半天足矣!”

于是,1955年1月12日,中共“浙东前指”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1月13日至19日之间完成战进攻的最后准备工作。1月14日,“前指”向所属陆、海、空军部队正式下达了解放一江山岛的作战命令:

(1) 步兵第178团和第180团2营为登陆突击第一梯队,178团3营为第二梯队,在海、空军和炮兵的协同下,攻占一江山岛;

(2) 由4个登陆运输大队组成的登陆输送队,先在石浦港隐蔽集结,再开进到头门山、高岛、雀儿岙的出发海域,而后输送攻岛部队登陆;

(3) 海军战舰大队4艘护卫舰、24艘炮艇,第6舰队2艘炮舰和鱼雷艇第1、31大队,白岩山、头门山的海岸炮兵连,分别以火力掩护和支援攻岛部队航渡、突击和陆上作战;

(4) 36架轰炸机实施两次航空火力准备,24架强击机除参加航空火力准备外,还以连续轰炸扫射的方式支援步兵登陆和纵深战斗,124架歼击机实施空中掩护;

(5) 炮兵4个营57门火炮在火力准备时节,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破坏岛上的防御设施,支援步兵战斗。

为了麻痹敌人,“前指”特意将部队从前面拉回到穿山进行三军联合演习。

1月16日,陆、海、空三军参战部队开始进入各自的攻击准备位置;空军航空兵4个轰炸机大队、3个强击大队、15个歼击机大队和1个夜航歼击机中队,分别隐蔽进驻杭州笕桥、大场、宁波、嘉兴等军用机场;海军输送船队装载登陆作战的步兵后,行驶到头门山一线隐蔽待机;第6舰队和战舰大队,分别在定海、檀头山岛附近海域集结;鱼雷艇第1大队和第31大队在白岩山、高岛附近海域完成战斗准备。

当天中午,“前指”又在宁波召开了战前的最后一次党委扩大会。会上党委书记张爱萍建议:根据军委去年12月21日关于“只要准备好了,确有把握时就发起攻击”的指示,拟定于1月18日正式发起对一江山岛的进攻,上午8时航空兵出击,9时炮火准备,12时登陆舰艇起航,下午14时30分登陆作战。这一决定立即报告总参谋部和华东军区。

“前指”党委成员们显然早就憋足了劲儿等着这天。他们对张爱萍的建议,用热烈的掌声一致通过。会上还决定将登陆指挥所搬到头门山岛。“登指”参谋长王坤临行前,黄朝天司令员又叫他安排通信部门向北京直接架一条线路,中间不让任何单位插入。

王坤问黄朝天发起战斗的具体时间,黄朝天告诉他:最后由北京决定。这样吧!你等我的电报,如果我发出“东风”两字,那就是北京已经批准了,一切按计划进行。

然而,日历一直翻到1月15日,连续几个月的大风却依然在刮,整个天空也依旧灰蒙蒙。许多人忧心忡忡地说:此刻是“万事俱备,只‘怪’东风”了。

作战计划预定的元月18日越来越近。那一天,能有一个好天气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 决策大脑 经济学家时刻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好好告别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