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夺取制海权1

书籍名:《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作者:咏慷
推荐阅读:一江山登陆大血战txt下载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笔趣阁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顶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快眼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夺取制海权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就在我军浙东沿海的陆、海、空三军争分夺秒刻苦演练的同时,它们为了削弱在大陈岛的国民党军的海、空军力量,成功地进行了与敌军夺取制海权、制空权的斗争。

战区的制海权、制空权,是渡海作战获取胜利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条件,也是大陈列岛战役的组成部分。

要夺得制海权,要打击出没于大陈海域的敌战舰,挫击其锐气,但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呢?根据几次海战经验教训,官兵们提出“守株待兔”,避免正面伤亡。我军遂于1954年9月1日在头门山神不知鬼不觉地部署了一个海岸炮兵连。

1954年10月24日,“前指”作战部门根据设在高岛的观通站所提供的情报,向张爱萍等指挥员报告:近一个时期,国民党海军的主要战舰——大型驱逐舰“太平”号经常到温州湾、三门湾、台州湾一带进行窜扰活动。报告还详细说:根据雷达侦察,连日来“太平”号每天18时至19时都要从大陈岛出发,经过一江山岛外海转向头门山岛,再右绕驶向渔山列岛,巡逻至拂晓前返回大陈岛。

曾经创建人民海军的张爱萍早就了解,这艘“太平”号大型驱逐舰是国民党海军从美国人手中接过来的“二手货”,原名“戴克尔”号,排水量1430吨,最高航速21.5节,舰上配备有4门76毫米火炮和10门20毫米高射炮,具有航速快、火力猛等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属于美国大西洋舰队,主要行驶在美国本土至英国之间的漫长航线上,为一支商船队护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与“戴克尔”号同样类型的驱逐舰大都被拆卸解体或被封存,只有“戴克尔”号和几艘同级别的驱逐舰,由于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被赠送给国民党海军。这几艘美国驱逐舰开到中国后,国民党海军分别将其命名为“太平”号、“太康”号、“太昭”号,长期以来一直是国民党海军的主力军舰,被蒋介石集团吹捧为“戡乱”内战中的“国军英雄”、“名舰之花”。在1949年10月的金门之战中,这艘美制战舰就是由国民党海防第2舰队司令官黎玉玺少将指挥,多次冒着被搁浅的危险,强行驶进水深仅2米的金门古宁头近海,疯狂炮轰攻击金门的解放军,使人民子弟兵遭受重大损失。此后,“太平”号又多次作为舰队中的旗舰,指挥国民党海军其他军舰对大陆沿海岛屿疯狂窜扰、破坏,大肆炮击、抢劫我方的渔船、货船。

敌情就是命令。张爱萍接到报告后,第二天早晨便带领海军参谋郑武从设在宁波的前线指挥部直奔高岛雷达站。他们亲自了解了有关情况。当晚,张爱萍等还与雷达站的同志们一起,通过高倍望远镜和雷达荧光屏仔细搜索到敌“太平”号行踪。严峻的现实,促使张爱萍下决心调来海军中的鱼雷快艇部队,准备集中兵力消灭“太平”号。

张爱萍、陶勇等都极其钟情鱼雷快艇这一精巧利战的海上武器。刚刚组建鱼雷快艇部队时,我军的船只还只能从前苏联购买。从1951年开始,人民海军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制造鱼雷快艇了。小型的鱼雷快艇排水量只有22吨,主要武器装备是两座45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与两挺12.7毫米的高射机枪,4个大功率推进器足以使其航速达到52节。

在惊涛拍岸的东海边,张爱萍同郑武等参谋人员迎风而立,只见海天一色,辽阔无际,劲风呼啸,将岸边的树木都吹得向一边倾倒。

夜幕降临,在夜海喧嚣中聚精会神地搜寻“太平”号踪影的张爱萍等人,果然发现敌军的“太平”号护卫驱逐舰沿袭往常的时间、路线徜徉了一遭。张爱萍当即命令:由定海调4艘鱼雷快艇南下头门山岛海域,隐蔽设伏,张网以待。

然而,大战前夕的情况往往瞬息万变。在紧接着的连续几天之内,敌舰却忽然失去了行踪,一直没有再出来活动。张爱萍叮嘱侦察部门和雷达站密切监视。

10月31日,一支解放军海军的护卫舰编队,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东海浩瀚的海面。

同样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我军动向的国民党军头脑们,立即急切地召来情报部门的头头,询问详细情况。敌军的雷达观测人员回答:“荧屏清楚地显示,共军海军有4艘护卫舰径直向高岛海域驶去,在那里绕了一圈返航,没有发现什么其他疑点。”

国民党军队的头头脑脑们如释重负,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但他们及其雷达观测人员都万万没有料到,就在此时人民海军的6艘鱼雷快艇,已经被拖带进高岛锚地。

原来,为了防止国民党军的雷达侦测,人民海军利用护卫舰体积大大超过鱼雷快艇的特点,用护卫舰舷侧拖带、掩护鱼雷快艇,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这使得国民党军的雷达只能观测到航行中的护卫舰,根本看不出与护卫舰同行的鱼雷快艇。第31鱼雷快艇大队驶进高岛锚地后,进行了巧妙的伪装,耐心地隐蔽、潜伏了整整14天之久……

年轻的人民海军成功地实施了“兵不厌诈”之计。

11月5日,战机终于来了,当敌军“永春”号炮舰出现在一江山岛海面时,海岸炮兵连突然开火,炮弹如雨点般地飞向舰体,一会儿,敌舰带着满身的创伤撤出战场。

与此同时,我空军从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1月17日,共出动飞机260多架次,先后7次轰炸大陈、一江山、渔山等岛敌军事目标及停泊舰艇,共投掷各种炸弹1600余枚,摧毁了敌军部分防御设施,毁伤敌舰船5艘。加上岸炮对敌岛敌舰的轰击,使敌人海军舰艇丧失了行动"自由"。

1954年深秋,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笔批示:

时机不可不抓,军威不可不振,务安排近期于大陈至渔山列岛之间对蒋舰实施打击,并力求击沉中型以上军舰一至两艘。不打则已,打则必歼,以证明我海军之实力。

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夺取大陈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前指”进行了精心的谋划。

要在海上作战,首先须有渡海的舰船。

1954年11月21日,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陶勇在关于解放一江山岛的作战会议上,对军区海军舰船修造部的部长任秀生说:“秀生同志啊,你这个部长是专管船的。这次渡海作战既然哪一条也离不开船,那就哪一条也离不开你们这个管舰船的部啊!特别是要马上征用一批民船,大概100条左右吧,立即将它们改装成适合我军航渡、作战之用。我知道,民船多破旧失修,又征、又改、又修,困难肯定比较多;更要把在修必用的舰船赶修出厂,在用的舰船条条都要检查、修好,条条都要做到‘开得动,打得响,联得上’……。时间只有两个月,而且只能提前不能拖后!任务很重啊……可是,要知道,完成不好这个任务,就谈不上攻占一江山岛!”

任秀生心中不由得一震。他暗自大致估算了一下,预计需要修理、改装四五百条船。任秀生和部里的同志们闻风而动,立即组织起“找船小组”来了个“千里寻访”,沿江沿海地找,终于在华东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一个多月就顺利征用和改装修理了原美军留下的大型登陆艇(俗称“大开门”)、一批美式LCM小型登陆艇(俗称“小开门”)等各类舰船139艘。

张爱萍是在洪泽湖和长江上打过仗的将军,自然懂得战船对水上作战的意义。当年第10兵团在登陆金门岛的作战中,因轻视船只准备以致造成全军覆灭的惨痛教训,更是时刻啃噬着他的心。如今,他听了陶勇报告的情况,知道找大厂修理是件颇麻烦的事,便亲自到上海去求援。

张爱萍原是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驻上海吴淞时,同市委、市政府、各大公司、大工厂都关系密切。当此火急火燎时刻,由他出面去上海求援,自然能得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利。

张爱萍赶到上海后,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亲自接见。这位鼻子明显较大的“一路诸侯”呵呵大笑着说:“哎呀,我们的张大司令、诗人将军驾到,必有大事吩咐啊!”

张爱萍也笑答:“无事不登三宝殿。当年赤壁之战,诸葛亮找老天爷借东风。我这回来上海,不借东风,是专门向上海市委、市政府讨船的啊!”

柯庆施问明情况,便拿起电话:“找阿丕!”

阿丕是市委书记陈丕显的昵称,也是张爱萍在苏中时期的老搭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 决策大脑 经济学家时刻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好好告别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