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传记回忆 >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40岁考研(1)

书籍名:《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作者:成思行
推荐阅读:一个记者能走多远txt下载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笔趣阁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顶点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快眼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40岁考研(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艾丰第二次人生重大选择,是1978年报考研究生。这个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新闻工作上能够做出众人所知的建树。

1978年,国家在“文革”后第一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因为多年没有招收研究生,所以年龄放宽到40岁。这年艾丰的年岁不多不少刚刚40岁。

这对艾丰来说,是最后一班车了!

艾丰果断做了报考的决定。他说:“40岁读研究生,主要目的是想干报纸。因为干了17年广播,不想再干了,倒不是怕辛苦,而是我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喜好更适合干报纸。我不愿意拿着话筒老在人家面前举着,我从年轻的时候起一直有这个思想障碍。有的人拿着话筒问人家话觉得很过瘾,我拿着话筒问人家,觉得挺害臊。我愿意坐下来想问题、写文章,这样比较舒服,想一些问题也深入。听说研究生招考后面的背景单位是人民日报社,毕业以后可以分到人民日报社工作,所以就去考了。其次的目的,就是干了那么多年,觉得有一个机会学习学习、总结总结,很难得。”

◎大学毕业照,一排左四为艾丰。

四十学艺,这可能是经历过“文革”的那一代人的共性,“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艾丰28岁,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艾丰已经38岁了。

当时做这个决策也不是没有过犹豫,因为毕竟工作17年了,能不能考上是个未知数,就说外语吧,放了17年没动。最后,艾丰一咬牙对妻子和朋友说:“试试吧,考不上,丢点脸也丢不到哪儿去。”

当时报考要由工作单位开证明信,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去报考。台长赵正晶先后和他谈了三次,累计时间8个小时,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电台要重用你,不要走。艾丰说:“我只是试一试,多半考不上。”赵正晶说:“你肯定考得上。”最后还是请编辑部主任田月华说情,田月华对赵正晶说:“现在提倡向科学进军,这是国家的政策,你不能阻拦人家。”这样才算勉强同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 决策大脑 经济学家时刻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好好告别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 变革的HR:从外到内的HR新模式 120医生答120问 生命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