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伊达政宗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伊达政宗

人生胜负之 六

书籍名:《伊达政宗》    作者:山冈庄八
推荐阅读:伊达政宗txt下载 伊达政宗笔趣阁 伊达政宗顶点 伊达政宗快眼 伊达政宗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伊达政宗》人生胜负之 六,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秀吉与政宗的胜负之争,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在祥和的气氛中揭晓。在和谐的气氛下,双方畅所欲言、互相满足彼此的好奇,可说是一场充满禅味的胜负之争。

虽然竞争的对手只有两个人,但是战况却十分激烈。双方在言语上虽有矛盾之处,但由于人类的“心”具有不可思议的作用,因此相互之间依然能够了解。

不过,即使是在今日,有关政宗和此次暴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如果秀吉一开始就认定政宗与暴动有关,那么就不会去注意鹡鸰眼上有无针孔的问题了。如此一来,政宗当然也就没有机会自我表白了。

不过,尽管秀吉已经原谅了政宗,但心中却始终还是半信半疑。事实上,他一直认为这是政宗的诡计。对于这么有才华的人,如果不能好好加以活用的话,岂不是太可惜了吗?这就是秀吉真正的想法。

总之,呈现在诸大名眼中的,是双方已经将问题解决,并且一前一后抵达京城,在聚乐第里展开了第二幕戏。

这时,戏剧大纲及角色都已经排定了。

“希望你不要再怀疑我了。我的花押虽是鹡鸰状,但凡是有关军事方面的文件,我都会在其眼上穿洞。喏!请你看看这封信,鹡鸰眼上并没有眼洞,对不对?”

在蒲生氏乡的席位前,政宗谦和有礼地低下头来。

“你可以把政宗平常往来的书信拿来比对一下。”

仔细比对之后,连秀吉也忍不住赞叹出声。

“嗯,的确如他所言一般!虽然政宗一度涉嫌重大,但是如今证据确凿,谁也不能再怀疑他了,知道吗?政宗,所有的疑点都已经澄清了,真是恭喜你呀!不过,由于救出木村父子乃是大功一件,因此我决定在聚乐第内为你建造一座新宅。来人哪,快把浅野长继召来……。长继,我要你接到命令之后,立刻为伊达大人建造一座宅邸。另一方面,如果政宗在此时踏上归途,必然会遭遇大雪,因此你必须加紧赶工兴建,让他在回家之前能够看到新宅落成。至于叙任之事,我会面奏天皇。”

一切都如政宗的计算……

三月二日,政宗叙任为从四位下、兼任越前守,并且获准冠上羽柴之姓。

于是这位新任的羽柴越前守政宗,在飘着新木香味的京里新宅苦笑着对夫人说:

“爱子!现在我变成羽柴了。这一阵子让你在此受苦我很过意下去,但是我不是告诉过你,我一定会在聚乐第里享有一席之地的吗?你瞧,我已经办到了!如今在京里,谁不说我是全日本最气派的伊达者呢?总之,一切都辛苦你了、辛苦你了……”

天正十九年(1591年):对政宗来说,是地位和实力逐渐趋于稳定的开运之年。相反,对一代英雄丰臣秀吉而言,却是超越命运的巅峰,逐渐步入晚年的凋零期。

伊达政宗于五月二十日回到米泽。

早在京中之时,他就已经看清这一点了。

最令政宗无法释怀的是,二月二十八日这天,自秀吉身边被流放边境的千利休奉命切腹自尽。

距离于正月二十三日病逝、对秀吉影响至深的大和大纳言秀长之丧不到一个月,秀吉就将其最亲近的朋友杀害了。

(此人终究没有可取之处……)

利休纵有冒犯秀吉之处,但毕竟不是拥有强大军力的大名,而是一个深谙茶道的居士罢了,又何必非要赶尽杀绝不可呢?更何况,利休不论是在掌握边界情报或辅佐秀吉方面,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呀!

既然不必担心他会谋叛,那么又何必一定要置他于死呢?

根据密探所传回来的消息指出,导致千利休被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利休在紫野大德寺山门的二楼,肆无忌惮地雕饰自己的木像,根本不把秀吉放在眼里,因而使得秀吉大为震怒。此外,利休甚至还在木像身旁雕上了鹤与龟,此举无异是要把秀吉踩在脚下,结果当然会招致秀吉的愤怒。

另一方面,自从秀长死后,许多不希望利休继续待在秀吉身边的人,也趁机巧立各种名目来陷害他。

(不希望利休待在秀吉身边的人……到底是谁呢?)

政宗直觉地认为,原本应该已经结束的“战国时代”,恐怕又要死灰复燃了。无可讳言地,这个发现令他感到非常吃惊。

根据政宗的分析,认为利休留在秀吉身边对自己最不利的人,首推同为堺地出身的小西行长,其次是继秀长之后,成为秀吉身边第一权臣的石田三成等两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人的野心完全不同。

行长是切支丹(天主教)的信仰者,与向来主张茶禅一致的利休,在信仰方面即已处于对立之势。在现实事务上,行长经常透过壹岐、对马和高丽进行贸易之事,早已在利休的掌握之中,因此他认为利休是一大阻碍。

此外,他对利休认为乐长次郎的茶碗是日本最杰出的艺术作品,进而指责自己将其以便宜价格给高丽的作法相当不满,因而只要一有机会,总是毫不留情地大力抨击利休。

“利休居士属于清寂和敬之人,平日极讲究生活情趣,因此连普通瓦师所烧的便宜茶碗,他也会将其视为天下罕见的逸品。在他眼中,几乎所有的物品都像黄金一样,值得人们费心收藏。”

听到行长的议论之后,一向缺乏审美观念的秀吉也深有同感。

“的确如此!事实上,他只不过是个守财奴罢了。”

本性单纯的秀吉,轻易地就相信了行长的话。

至于石田三成的想法,就更加复杂了。

(也许此人的想法和我一样,认为关白是人,我也是人!)

也许他是一个自尊自大的人……政宗暗想。

大番头(相当于中国旧时的大掌柜)秀长的死,无疑是身为秀吉近臣的自己,取而代之处理一切事情的大好机会……由于怀有这种企图,因此三成对于秀吉身边的事情,都会本能地特别关心。

(这是属于阴谋型的人。)

想到这里,政宗不觉摇头苦笑。事实上,自己不也是这种类型的人吗?

(蛇蝎自有其钻营之道!)

秀吉真正在乎的,只有他那不知能否养大的三岁嫡子。因此,只要能够巧妙地运用其父子关系,那么就算不直接掌握天下,也能够以其子为傀儡,在幕后操纵自如。

这么一来,经常口不离禅道、茶道、希望秀吉清心寡欲的千利休,当然也会成为三成实现梦想的阻碍。

(这样的人还是及早处理为宜!)

随着利休之女被送出京城一事的发生,有关秀吉和利休不和的传闻,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过,最令政宗感到吃惊的是,类似这样的阴谋和思想,居然仍普遍地残留于天下。

(也许我出生的时机并不太迟,否则我可能会遭到更大的压力,毕竟统一天下不是一蹴可及的……)

这次上京倒也不错!政宗心里暗想。

至少目前天下大势未定,而且在三成及行长的策略,还有足供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么一来,自己势必得要重新估量天下大势才行。

正当政宗这么打算时,奥州却突然送来一则十万火急的报告。

原来是南部信直派遣其子利直上京,向秀吉报告九户政实兴兵叛乱之事。

这次的叛变无异是暴民暴乱的持续,因此镇压此次叛乱的责任,当然与政宗脱不了关系。

除了首先派遣前田利家父子前去打探消息之外,秀吉立刻下令养子秀次、江户的德川家康、会津的蒲生氏乡、米泽的伊达政宗及越后的上杉景胜等五人,联手出兵镇压。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叫政宗感到十分惊讶。

那就是:认为日本已经完全平定的秀吉,竟然在三月二十日当众宣布计划经由朝鲜半岛进攻明朝。这个计划一经提出,立即受到部分大臣的强烈反对,并且纷纷发表谏言,然而秀吉却依然坚持己见。

对于出兵高丽一事最感狼狈的,莫过于小西行长及宗对马守两人。为了扩大与朝鲜的贸易,两人故意捏造事实,让秀吉误以为高丽王已经完全臣服于自己。

如果利休还活着的话,当然会把事情告诉秀吉,并且极力劝谏,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事实上,高丽王之所以臣服于秀吉,完全是迫于形势的压力,而不得不对日本表示忠诚,但是秀吉对此却全然不知。

“既然高丽王已经臣服于我军,那么就由他担任向导,带领我们前去攻打明朝吧!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看来日本已无可攻之地了。”

小西行长及宗对马守所希望的是贸易而不是战争,因此他们感到狼狈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不过,暗地里煽动秀吉以达成自己理想的人,也不在少数。

当从利家的口中听说此事时,政宗直觉地问道:

“这是不是治部大人的主意?”

利家虽未明白地予以承认,但是也未加以否定。

“在新旧近臣交接之际,新继任者难免会想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政宗当然了解这个道理。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纵使必须冒险,也值得一试,因为唯有展现新局,才能获得王上的重用及其他近臣的信服。

(所以治部才竭尽所能地促成攻打高丽之事!)

这么一来,京都再也没有安闲之日了。如果现在不立刻回国平定奥羽的话,那么就势必要率兵攻打高丽了。

更何况早在上京之前,政宗就曾明白地表示,愿意身先士卒为秀吉作战,因此平定叛乱的任务当然也就不好推辞了。

于是政宗在五月初从京城出发,二十日到达米泽,然后赶在秀吉的命令抵达之前,很快地召集重臣,准备出兵平定九户政实之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路投奔奇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 决策大脑 经济学家时刻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