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伊达政宗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伊达政宗

人取桥之 三

书籍名:《伊达政宗》    作者:山冈庄八
推荐阅读:伊达政宗txt下载 伊达政宗笔趣阁 伊达政宗顶点 伊达政宗快眼 伊达政宗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伊达政宗》人取桥之 三,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不论是谁,终其一生当中都可能数度超出理性的范畴。

例如一向小心翼翼的德川家康,就曾因为失去理性而忽略了武田大军会从三方原进犯的可能,以致留下惨败的记录。只是,当时德川家康已经三十一岁了。因此,年仅十九岁的政宗因为父亲之死而被感情蒙蔽了理智,乃是无可厚非之事。

政宗在父亲葬礼后的次日,也就是十五日当天返抵小滨城,随后立即筹划出兵事宜,等到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已经是二十五日中午了。

家康的三方原之战因为天降大雪而备尝艰辛;同样,雪也成了伊达政宗此次出兵的最大阻碍。在北国,阴历十月二十五日距离降雪时间还早;但是在此地,紧接着初雪之后还有声势惊人的大风雪,而且连下三日不止。对二本松的军民而言,这次的大雪乃是因为孝子的至情感动了上天,所以特地降下大雪来拯救他们。

当然,这里所指的“孝子”并非伊达政宗,而是十二岁的畠山国王丸。

人类的悲痛、憎恶等情感,全都是以自己的感情为主所产生的,因此如果以世人的眼光来看,则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例如伊达辉宗与畠山义继之死,原本应该只是战国武将之间的恩仇,而不需牵扯到双方的家族。更何况两个人都死了,当然更不应该记恨。然而,伊达的士兵不但割下义继的首级,而且将其枭首示众。由于义继之子年仅十二岁,而将其父枭首示众的政宗却已经十九岁……在双方年龄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一般人当然偏向于同情弱者。政宗已经借着枭首示众报了大仇,但是国王丸却必须忍气吞声,等待报仇的机会。

“畠山殿下才十二岁就得临阵出兵了。”

“自从接获父亲被杀的消息之后,他就已经决心要报杀父之仇了。”

“这场大雪一定可以迫使伊达家的部队退回小滨城。”

连刮三天的大风雪,确实使伊达军蒙受重大的损失。除了积雪妨碍部队前进之外,寒冷的天气更使冻死的人马不断地增加。

在大雪纷飞之际,不但景物不易辨认,甚至连方向也无法加以区别。

当伊达军无奈地退回小滨城时,正是援军抵达二本松的重要时刻。

由于街道七家已经知道伊达政宗有意称霸奥羽,因此帮助十二岁的畠山国王丸报父仇之联合战线,便成为人人都不肯放弃的歼敌机会。

更重要的是,一旦二本松为伊达军攻陷,则上述诸家都会直接受到影响。

“拯救国王丸!”

“不要攻打国王丸!”

由来自各地的反对声浪看来,现在无疑是讨伐被他们视为眼中钉的政宗的大好机会。

正如殉死的远藤基信和片仓小十郎景纲所料,奥羽一带很快地集结了七家的联合军。

来自芦名义广的邀请,使得佐竹义重率先出兵,接着岩城常隆、石川昭光、白川义亲、相马盛胤、二阶堂辉行等人也陆续加入,因而援军的人数在瞬间增加了许多。到了十一月间,联合军的总数已达三万余骑。他们以破竹之势席卷安积郡、降伏中村村,并且朝着小滨城直攻而来。联合大军的攻势所向披靡。

此时,二本松的士气比义继生前更加昂扬。在老臣新国弹正的拥戴下,年仅十二岁的国王丸身披铠甲出现在城内各处。

“大家好好地守城,距离我们取下伊达小儿首级之日已经不远了。”

为了鼓舞士气,国王丸亲自到各地慰问士兵,并且散布即将打败伊达军的消息。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即使是一向英勇过人的政宗,恐怕也无暇顾及冰雪消退的问题了。不难想象此刻畠山国王丸一定正幻想着要割下政宗的首级,然后一如父亲所受的待遇一般,将政宗的首级挂在二本松城下枭首示众。

“小儿?他竟敢称我政宗为小儿?”

政宗率领八千士兵由小滨城进入岩角城,并在各地要塞配置军力,是十一月十五日的事。在众多的部将当中,政宗特令桑折宗长、富冢近江、伊东重信等三位大将带领两百支火枪固守高仓城,而濑上景康、中岛宗休、滨田景隆及樱田元亲等四家老,则负责守护本宫。此外,玉井城由白石宗实负责防守,而政宗本身则在高仓与本宫之间的观音堂亲自坐镇指挥。至于被视为第一阵线的青田原,则由互理元宗、重宗父子、国分盛重、留守政景、片仓小十郎及原田宗时等人率领四千精锐在此守护。

这是一种如鱼鳞般的防御阵式。

当然,除了这些兵力布署之外,还有一支刚强敏捷的游击队。

不用说队长当然是精悍无比的伊达藤五郎成实。成实率领一千精兵镇守在观音堂的西南方,经常派出斥候观察荒井一带的动静,等待时机成熟。

在敌人这一方面,首先,联合军分为三队,采取齐头并进的策略。先是先头部队由前田泽抵达高仓城的西方,准备进攻政宗本阵;另一队由荒井口出发来到人取桥,准备向成实挑战。至于进兵中央的一队,则临机应变朝左右移动,采用游击队般的作战策略。

时序进入十一月后,谁也无法预知白魔雪将军何时会成为敌人或盟友。因此,这场皑皑白雪都使双方产生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两军的战火于十一月十七日首先在高仓城点燃。

来自前田泽的敌人,不断地朝高仓城西方逼进。城将伊东肥前守重信不顾富冢近江宗纲的制止,出城讨伐来袭的敌军。

“如果任由敌军继续前进,那么必将影响到大将的安危,所以我必须立刻制止他们。”

于是他率领有两百名勇士的火枪队及三十名骑兵,一齐冲向敌人的阵营当中。

由于当时的火枪无法连续发射,因此在一起发射之后,如果不能一击中的、歼灭敌人的话,那么就没有太大的效果。再者,如果敌军只有三、五百人,则这种突击策略还可能成功,但一旦敌军人数超过太多,则很容易被对方杀出一条血路。

“快点包抄过去,绝对不许有漏网之鱼!”

一声令下,两军立即陷入激战当中。

在观音堂的本阵里观看战况的鬼庭左月入道良直突然高声喊道:

“伊东危险了!目前敌众我寡,恐怕胜算不大。”

于是七十三岁的左月入道立刻率领步卒一百五十人及六十名部众,在转眼间便冲进了敌阵当中。此时政宗不但没有思考的余暇,而且再也不能像以往般地悠然指挥作战。在他眼前的敌人,早已和伊东重信、左月入道的人马展开厮杀,只见到处鲜血四溅,景况十分惨烈。

“千万不能让入道被杀!快,把指挥刀交给入道。”

政宗把自己随身佩带的金黄指挥刀交给近侍,然后驱马奔向敌阵。连总大将都已加入作战,其他的人当然也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战斗刹时变成一场混战,甚至连政宗的生死也在未定之数。整个形势对伊达家而言,是相当不利的。事实上,如此轻率的作战方法,可说十分罕见。因为在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下,甚至连富冢近江都由城内杀出来了,虽然这是迫于无奈的决定,但是对战争本身来说,并不会因此而转为有利。

十九岁政宗的情绪失控,是导致这场混仗的主因,然而此时他根本无暇静心下来分析利弊得失。自从由城内冲出之后,伊达士兵个个奋勇杀敌,但是敌军却有愈来愈多的趋势。此时,连岩城常隆的五百余骑也加入了混战当中。

枪声、马蹄声及短兵相接的刀剑声,使得天地刹时变成一片阴暗。在这阴沉的冬日里,雪地上沾满了士兵们的鲜血,形成一幅红白强烈对比的画面。

这时,伊达成实也正和由荒井口攻过来的芦名义广的部队展开殊死战。

(观音堂的殿下危险了!)

习于作战的成实,很快就看出形势对伊达家不利。然而他却无计可施,因为不断涌上的芦名军,早已使他分身乏术了。

终于,伊达家的残兵向高仓城退去了。想必如今他们已经发觉,当前除了紧闭城门死守高仓之外别无他法…… 而最先由城内冲出的伊东重信又如何呢?被称为“战场之鬼”的七十三岁之鬼庭左月入道和富冢近江又如何呢?……

在观音堂的本阵附近,政宗的身影忽左忽右、忽隐忽现,因此连伊达家的人也不知道他是否仍然健在。正当伊达军队在大田原节节败退之际,原本在天际飞舞的雪花也逐渐变为雪片降下,使得人们无法看清彼此的脸孔。然而,在敌军的一阵猛攻之下,观音堂的本阵终告失守。这时,就连伊达家的人也深信这场战役必败无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路投奔奇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 决策大脑 经济学家时刻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