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伊达政宗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伊达政宗

时机成熟之 一

书籍名:《伊达政宗》    作者:山冈庄八
推荐阅读:伊达政宗txt下载 伊达政宗笔趣阁 伊达政宗顶点 伊达政宗快眼 伊达政宗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伊达政宗》时机成熟之 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东方人所谓的”时机成熟”之”机”字,寓意相当深远。

诚如文字所示,人必须掌握时机,才能创造席卷天下之势,否则终其一生都只能穷居陋巷,默默无闻以终。 换言之,唯有敏捷地抓住机会,配合适当的计划、适切的机宜,才能一鸣惊人。反之,一旦任由机会从指间流逝,则终必成为一名失败者。

当然,时机必须配合天地的作用及人类的智慧,才能趋于成熟。因此,时机并不像柿子红了就表示成熟那样,可以由外表来判断,而必须在事情尚未成型之际,就开始酝酿。

禅家对于”机熟”的掌握,亦称为机用,极为重视。例如在禅的问答方面,就经常探讨有关掌握机会、察觉机会并且即席活用等问题。时机稍纵即逝,因此一定要确实把握成熟的时机,调整自己的气息(呼吸),这就是佛家坐禅的道理所在。

“掌握时机则气正。”

虎哉禅师之所以经常以”时候未到”为由,制止藤次郎蠢动,主要便是为了等待成熟时机的到来。一旦真正掌握住成熟的时机,即表示此人已经长大成人。相反,在尚未掌握机用之前就蠢蠢欲动的人,不但会白费力气,甚至可能招致身败名裂的后果。根据战国时代的传统,男子初次临阵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十五岁,像信长和信玄那样十三四岁就上战场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当然,像家康那样直到十九岁才初次上阵,并且充分展现大将之风的人,也不在少数。

总之,太早出入战场而能成大事者,可说寥寥无几。对于毫无责任感的年轻人而言,战场上的妄动,只不过是一种寻求刺激的表现。这种因为寻求刺激而变得好战的心理,往往使得他们在战场上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

因此,直到十六岁才初次临阵的政宗,对于作战之前的准备事宜始终抱持谨慎的态度。更难能可贵的是,政宗一直秉持着虚心求教的原则,既不自认为作战奇才,更不敢以领导者自居,始终都以学习的精神聆听重臣们发表意见。另一方面,由于自认时机已经成熟,因此政宗对这次出战充满了信心。更令他引以为傲的是,此次出阵人才济济,除了年仅十五岁、身材却比政宗还要魁梧的伊达藤五郎成实之外,连以顽固着称的侍卫大将片仓小十郎、担任守卫之职的冈野助左卫门也在初阵行列当中。

所有的作战评定终于在正月十一日告一段落。在等待积雪溶化的这段期间,各部队均必须做好战备工作。一般而言,作战所需准备的粮草,必须足以供应由自己的领地内到攻入他人的领地内为止所需。因此,在出兵之前,首先必须向领地内的百姓征收兵粮。不过在此同时,还必须防范因为征粮而引起的叛乱事件,以免还未出战就先自乱阵脚。严格说起来,战国时代的战争可说是名副其实的”口粮之战”,人们除了在自己的领地内征收兵粮之外,一旦进入他人的领地,则必须恣意掠夺,借以补充己方所耗损的粮草。 战败之国的百姓,当然无法抵抗入侵的敌军。更可悲的是,除了粮食被夺之外,城内的妇女往往也难逃被凌辱的噩运,有些敌军在扬长而去之际,甚至还放火烧了他们辛苦所建立起来的家园。面对这种凄凉的景况,无辜的百姓除了仰天长叹之外,又能怎么办呢?

守城遭到敌军入侵的领主,对于这些暴行当然非常清楚。当时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因敌人入侵而必须弃城逃走时,城主通常会划出三天的时间,默许城内的居民或士兵一切掠夺行为。遍布在战场上的尸体及负伤者固然会遭到掠夺,有些暴民甚至预先埋伏在途中,等待撤退的人潮经过时,再下手抢劫财物及妇女。在那样的时代里,有人专门以贩卖取自百姓或死伤者身上的工具、武器为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战场之狼,在奥羽之地被称为”卖刀者”。相传后来名闻日本的武士宫本武藏,乃是卖刀者出身。

总之,伊达藤次郎政宗一直等到十六岁那年,才初次见识到这种无秩序时代的纷乱景象。根据报到的人数来看,伊达家的兵力总共为四万二千七百人。藤次郎预备由其中挑选出一万五千名精锐,然后在四月出阵,九月班师返回米泽。以每位士兵每天一升口粮来计算,则平均每天必须消耗粮食一百五十石。而从四月到九月这六个月内,全部消费总数约两万七千石。因之,一旦侵入他人的领地之后,他们势必要借由掠夺敌人口粮来补充己方所需才行。当然,如果能够一举击退敌军,那么就会有一笔相当可观的年贡米。一般的战国武者由于必须经常面临大小不同的战役,因而很少考虑到粮食问题。

“基信,你认为只要动用一万五千名兵力就够了吗?”

在军事评定席上决定今年将要经由板古岭进攻大森城的政宗,迂回到辉宗的房内之后,突然以犹豫的语气询问基信。不待基信开口回答,其父辉宗随即摇头说道: “一万五千人……太少了。此次招募的人数将近四万四千人,为什么你所动用的兵力不及一半呢?”

? 他看着精于计算的心腹远藤基信。

“我想这样就够了!”

基信很快地拿起算盘来计算:二万五千名士兵大约需要三万石粮食,以领地内总收成量二十万石的一半十万石来计算,则征粮的比例达三成左右。以本年度的作战计划而言,我想应该是可以了……”

辉宗惊讶地瞪大了双眼,说:”基信,你怎么能用这种方式来衡量作战呢?”

“啊……?请大人看看算盘上所呈现的数字。”

“住口!难道你忘了梁川的宗清及川俣的景亲都正面临着性命之危、正等待着我军前去救援吗?”

“微臣不敢忘!不过,我已经把它列入计算了呀!”

“你把人的生命也用算盘计算吗?真是蠢材!万一敌人派出两万以上的大军,那该如何是好呢?”

这时,政宗突然笑了起来。

“那么就用一万五千名士兵把对方赶走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路投奔奇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 决策大脑 经济学家时刻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