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鸦片战争实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鸦片战争实录

点燃导火线(2)

书籍名:《鸦片战争实录》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鸦片战争实录txt下载 鸦片战争实录笔趣阁 鸦片战争实录顶点 鸦片战争实录快眼 鸦片战争实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鸦片战争实录》点燃导火线(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河南巡抚桂良

其他官员的意见虽然原则上赞成严禁鸦片,但认为处以死罪太过分了。连两广总督邓廷桢也认为死罪太过,应改为墨刑。一个人如处以墨刑,就再也不能在人前露面,所以应当说也是相当重的刑。

从当时的疆臣表(地方长官名单)来看,半数以上是满族,而全面赞成黄爵滋奏议的四个人当中,满族仅有河南巡抚桂良一人。后来与鸦片战争有关系的直隶总督琦善、云贵总督伊里布以及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等满族高级官员都认为死刑不妥。

要严禁鸦片,而且要处以死刑,这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从现状来说,当时人们是公开吸食鸦片的,谁也不意识这是犯罪。这就好似日本战后一度盛行大米的黑市交易,谁也不认为这是违法。

黄爵滋的严禁论正是要把这种现实颠倒过来。

在所谓的“现实”当中,除了公开吸食鸦片外,也包括官吏受贿,奢侈浪费,以及贵族靠世袭来过着舒适的生活。要推翻这样的现实,这些人就会陷入困境,所以必然要趋向于保守。

弛禁论是要使法令接近于现实,也可以说要使现实变得更加巩固。不仅公行会因此而获得直接的利益,而且保守派一般都赞成弛禁论。

严禁论则恰恰相反。

不论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只要改变现状,对他们来说都是危险的。

尤其满族是少数民族来统治中国,他们认为最上策是继续维护过去的体制。他们以前是象走钢丝似的在狭窄的小路上走过来的,稍微有点摇动都是危险的。所以尽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吸食鸦片也可听之任之。总之就是不能改变现状。满族的大官儿是这样的心理状态,当然不会赞成把吸食鸦片者判处死刑。

不过,唯有皇帝是例外。他虽然也是满族,但他和同族的臣子的处境还有所不同。军机大臣以下的满族大官,尤其是担任要职、很有权势的官,大多享受着荣华富贵。他们一方面剥削人民,另一方面也蚕食国家财富以自肥。所以国库日益空虚,皇室曰益拮据。

而且半个世纪前就是乾隆盛世,人们动辄就和那个时期对比,道光皇帝对此当然忍受不了,经常大发脾气。他心里想:“为什么到朕这一代必须要这么节俭呢?”

其最大的原因是人们买外国的鸦片,白银流出国外。税收无法增多,也是由于人民吸食鸦片不干活。流出到国外的银子本来是应该进入国库的啊!

道光皇帝痛恨鸦片。

他暗生闷气,决定这次要彻底禁止鸦片。

于是首先从自己的身边开刀,把皇族、宗室中吸鸦片的家伙拿出来示众。

他惩罚了侄儿庄亲王。

剥夺了辅国公溥喜的称号。

削去了三等伯爵贵明的爵位。

以前上奏弛禁论的许乃济被赶下了四品官太常寺少卿的宝座,降为六品,受到了“休致”停职的处分。

接着,严命各省切实惩办鸦片犯。地方长官慌成一团,开始抓捕鸦片犯。当时吸食鸦片到处都是半公开的,要抓多少有多少。不过,哪个社会看来都差不多,当时被抓捕的大多数是没有私下了结的门路关系和没有钱行贿的人。

道光皇帝督励大臣要以“蛮勇”来对待根除鸦片的工作。

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九月八日的上谕说:“务当振刷

精神,力祛积习,勿生观望之心,以副朕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寻常往事—回忆祖父刘文辉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血祭野人山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伊达政宗 一路投奔奇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