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

到南京去

书籍名:《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    作者:张功臣
推荐阅读: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txt下载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笔趣阁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顶点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快眼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到南京去,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去南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罗孝全参加太平军的计划首先遭到了美国驻华公使马沙利的反对。

1852年8月,太平军刚入湖南,美国政府就派马沙利来华,他被“给予广泛的自由,以处理在中国的变化不定的事件”。这位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一上任,便急于了解太平军的情况。次年4月,他指挥美国驻远东舰队的旗舰“色士奎哈那”号去天京,但因该舰吃水太深,从吴淞口进入长江只航行了三十英里就遇礁搁浅,使他十分沮丧。

马沙利并不同情太平军起义,此间他在给国务卿麻西的报告中认为:“中国(指清王朝)的稳定是美国的最大利益所在”。在这节骨眼上,冒出个疯疯癫癫的传教士,口口声声扬言要去帮助太平天国,当然令他不快。

牛津大学藏《旧遗诏圣书》封面及创世传。《旧遗诏圣书》即旧约圣经,太平天国根据传教士郭士力译本改编。对于罗孝全的询问,他回复道:“我倾向于把你去南京向天德的追随者传教一事视为违背美国政府希望在中国出现纷争之际保持中立的立场。你到天京,不管是否是以牧师的身份去,而且仅仅向他和他的追随者传播基督教义,你这一行动总是对叛军的帮助、支持和鼓舞,因而,把你卷入重大的犯罪之中……你在广州有一个礼拜堂,你就在那里进行正常的活动好了!”

罗孝全是个倔强的人,他并不理睬马沙利的威胁,而是径直从广州来到上海,为自己的天京之行作准备。他于1853年7月5日离开广州,到达上海的海路用了整整25天。在此之前,他关闭了东石角礼拜堂,并宣布脱离美国南部浸会而成为独立传教士。这样,他就不必为自己的行动而承担教会方面的责任了。

接下来的困难来自经费方面。脱离教会后,罗孝全立即尝到了独立传教士的穷窘滋味。他此时已一文不名,到上海的旅资还是由广州的一个商人提供的;此外,在苏格兰的一个团体又资助他一百块银元,助他成行。抵沪后,他寄住在一个相熟的传教士家里,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况且,在当时,从上海经太平军占领下的镇江等地到南京,不仅路途艰险难测,还要想办法越过沿江清军水师的封锁线,是一件要冒很大风险的事。凡此种种,使罗孝全一度感到束手无策。

7月31日,他在给远在香港的妻子的信中写道:“今天我陷于很大的困难,对预期的任务不知该怎么办……公使不认可。帝国分子(指清廷)自然也不会赞成——路上有海盗,我也没有带药品……我为自己的犹豫感到羞耻,特别是想到冒死救赎世人的救世主时更是如此”。

在上海的许多美国传教士和商人都极力赞同罗孝全早日到南京去。在此之前,英国驻华领事官员及法国、美国的使团相继访问过天京;其间,有不少的西方传教士和商人还到过镇江、苏州等太平天国占领地区,不仅带去了圣经、药品,有些人甚至向太平军供应手枪、小望远镜及美国制造的新式滑膛枪。他们的收获还包括了解了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战守进退和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政策,并在各种报刊上披露太平天国人士所赠诏旨、禀报、告谕、照会和书信,发表有关的见闻和评论。

太平军在礼拜堂内举行宗教仪式。这些事情为什么他们做得,而罗孝全一个独立传教士做不得?罗孝全的支持者们特别看重他与洪秀全的特殊关系,希望他闯出一条路来,为所有想和太平天国打交道的人做出一个榜样。

不几天,众人中站出一个名叫戴勒的美国传教士,他自告奋勇愿意陪罗孝全往南京去走一遭。几个月前这位戴勒医生曾随同美国公使马沙利乘军舰赴天京,军舰中途搁浅后,他没有返回,而是改乘一艘小船西上,到了镇江。他是第一名到太平天国统治区进行访问的外国传教士,在那里停留的三日里,他受到了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的接待,并搜集到了一些被马沙利认为有价值的情况。有戴勒带路,罗孝全一下子感到又有信心了。

临行前的黄昏,传教士们专门举行了祷告会,并把两人送到一只小帆船上。然而时运不佳,小船进入长江后不远,就遭到清军水师的拦截而不得不返回上海。这一天是8月5日,罗孝全称之为自己一生最倒霉的日子。

但是罗孝全并因此挫折放弃自己的计划,从1853年夏到翌年秋,他继续留在上海,等候和寻求机会去南京。在此期间,因马沙利的对华政策在国会受阻,美国政府换麦莲为驻华公使,并督促其早日访问天京。罗孝全本以为这下可以作为随行人员一同而去了,但麦莲启程并没有理睬他。这使他非常伤心。

后来,美国南部浸会被罗孝全的执著精神所感动,认为他是可用之才,因而召请他回国任加利福尼亚州一所教堂的主教,却被他谢绝了。他说:“我认为南京的召唤更重要,这是上帝的召唤”。但这个信念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经济上的困难一直困扰着他,使他的生活渐渐捉襟见肘。在上海的一年多里,他举债已达两百元,难以再撑下去。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返回广州的礼拜堂继续等待机会了。

罗孝全在广州又等了4年。这期间,他没有打消到天京去布道的念头,洪秀全也没有忘记他。

1858年末,天王洪秀全发布的《赐西洋番弟诏》。

1858年末,洪秀全发布《赐西洋番弟诏》,其中有云:“朕前游行粤东省,礼拜堂诏罗孝全。那时朕诏上过天,天父天兄托大权。于今孝全曾到否?到则上朝共朕言”。不久,太平军大举进军江南,连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等地,直逼上海近郊。罗孝全才从广州辗转至太平天国的统治区苏州,在忠王李秀成的安排下抵达天京与洪秀全会面。

时光如箭,这已是1860年10月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亚历山大大帝 雅子妃:菊花王朝的囚徒 鸦片战争实录 寻常往事—回忆祖父刘文辉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血祭野人山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伊达政宗 一路投奔奇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