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第二章 本体是存在的中心——《范畴篇》第五节

书籍名:《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作者:汪子嵩
推荐阅读: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txt下载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笔趣阁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顶点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快眼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第二章 本体是存在的中心——《范畴篇》第五节,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范畴篇》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其实也是他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在人类认识史上,他是第一个研究思维和语言的形式,找出其规律(“逻各斯”,由此得出“逻辑”)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是简单的主宾词逻辑。在一个简单的判断——

甲是乙

中,甲是主词,乙是宾词;乙是表述(述说、说明)甲的。“范畴”这个词,希腊文原来就是表述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将它们进行分类,得出十个范畴。“范畴”就成为分类、类别的意思。中国古代《书经》有“洪范九畴”的说法,范指法,畴就是类,所以汉译为范畴。

亚里士多德是在《范畴篇》第四节中得出十个范畴的。他说:每一个不是复合的(比如“白的人”)词,即单一的词,总是各表示下列十种情况中的一种——本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动作、遭受。接着他就各个举例说明:

本体——“人”或“马”;

数量——“二尺长”或“三尺长”;

性质——“白的”或“懂语法的”;

关系——“二倍”或“一半”或“较大”;

地点——“在市场里”或“在某个地方”;

时间——“昨天”或“去年”;

姿态——“躺着”或“坐着”;

状况(具有)——“穿鞋的”或“武装的”;

动作——“开刀”或“烧灼”;

遭受——“被开刀”或“被烧灼”。(注:1b25—2a4。)

亚里士多德在这里说的是单词的分类,但每一个词都有所指,是有客观对象的,所以,这又是“存在”的分类。“是人”、“是二尺长”或“是白的”,就是说,人、二尺长、白都是“是”的,是“有”的,是“存在”的。以上十类,都是“存在”的东西,都是存在。十个范畴,就是有十类存在。

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是本体?《范畴篇》第五节主要说明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在那里提出了本体之成为本体的几个特征、几个标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楚辞与原始宗教 人活动的效率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弹性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 混乱 2020年6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7月上半月刊·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