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

第六章 将死之囚

书籍名:《希特勒最后的阴谋》    作者:伊恩.塞耶
推荐阅读:希特勒最后的阴谋txt下载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笔趣阁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顶点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快眼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第六章 将死之囚,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柏林,4月5日,星期四

名囚们转移后的第二天,分别从弗罗森堡集中营和雷根斯堡监狱醒来。这时,远在几百英里以外的德国首都,正在酝酿的祸端可能会对他们带来深远而致命的影响。

1944年“七月阴谋”的调查就要迎来关键突破。因此次希特勒在东普鲁士总部险些丧命的事件,加之柏林政变未遂事件,盖世太保和党卫队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上千人被捕。许多人在普林茨阿尔布切街的盖世太保地牢中遭受残忍的虐待,有的被处死,还有的绝望地等待着命运的审判。他们的家人作为囚犯家属正被转移到德国南部。

调查总负责人是帝国安全总局局长兼党卫军副总指挥恩斯特·卡尔滕布鲁纳。4月的某一天,他走入总理府邸花园下的地堡中,参加元首的午间例会。例会结束之后,卡尔滕布鲁纳抓住机会,把他带来的一沓纸交给希特勒。希特勒将头埋进手中的纸,用不太敏锐的眼睛读这份定罪文件,这位脸颊消瘦、棱角分明的奥地利人仿佛体验到了片刻胜利的喜悦。

纸上印着的是纳粹德国军事情报机构阿勃维尔的前负责人威廉·卡纳里斯上将所写日记的选文。选文证明了卡纳里斯与此次轰炸阴谋的策划者关系紧密。卡尔滕布鲁纳帮着元首翻到了几个重要段落上,正如卡尔滕布鲁纳预期一般,希特勒读了后怒不可遏。自那刻起,卡纳里斯就时日无多了。不出几个小时,处死上将和其亲信阿勃维尔的命令就被下达。

除了卡纳里斯和汉斯·欧斯特(Hans Oster)副官两位领导以外,名单上还有卡尔·撒克军官(Karl Sack)和西奥多·斯特伦克律师(Theodor Strünck),两人都在抵抗行动中非常积极。两天前还是布痕瓦尔德牢房中的囚犯的路德维希·格雷上尉也在名单之上,他是从魏玛绿色囚车下车的三人之一。卡纳里斯团体中最知名的人是牧师迪特里希·潘霍华,他也曾和其他名囚一起在绿色囚车。

另外一份名单在同一下午发布,却没给出同样清晰的处置囚犯方式。除了希特勒下达的处决命令以外,第二份名单是由卡尔滕布鲁纳手下臭名昭著的军官海因里希·穆勒(Heinrich Müller)发布的,他是纳粹德国盖世太保首长,也是镇压一切反对纳粹政权的重要人物。“穆勒密令”(The Müller Order)向达豪集中营长官爱德华·魏特(Eduard Weiter)下达。该令称,根据海因里希·希姆莱的规定,“同时收到最高授权决定”(即希特勒)后,名单上利用价值非常高的囚犯应当集结起来,立刻带到达豪。

这份名单上有弗兰茨·哈尔德(Franz Halder)、乔治·汤玛斯(Georg Thomas)和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上将、博吉斯拉夫·冯·博宁上校(Colonel Bogislaw von Bonin)、银行家亚尔马·沙赫特(Hjalmar Schacht)、苏联军官瓦西里·柯科林、敌军特工西格蒙德·佩恩·贝斯特、前奥地利总理库尔特·冯·舒施尼格(Kurt von Schuschnigg)。命令的措辞礼貌至极:“就我所知,牢房空间极为有限,请经审查后,将名单内囚犯一同监禁。”

该命令还附有一份副令,与现于达豪关押的囚犯有关。这份代号“艾勒”的命令旨在处置1939年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刺杀希特勒的格奥尔格·艾尔塞(也是纳粹误解怀疑贝斯特参与的同一事件)。艾尔塞已被关押了数年,原本目的是在德国打赢战争后给予公开审判;仗已经打不赢了,“最高决策机构”已经做出决定终结他的苦难。下一次盟军空袭慕尼黑或达豪的时候,“‘艾勒’应假作遭受致命伤”。魏特长官要求道:“时机成熟之时,应尽可能谨慎地处死‘艾勒’。请注意,得知此事之人越少越好,且务必叮嘱他们对相关事宜缄默……请在得知命令内容并执行之后销毁此信。”

处死卡纳里斯及其亲信的命令,集结关押在达豪的重要名囚和处死艾尔塞的“穆勒密令”,都是在那天下达的。两份都由人亲手送达,没有使用邮政或无线网络,所以不可能被敌军截获。

第二天,处死卡纳里斯及其亲信命令的送信人从柏林出发。慕尼黑党卫队军事法庭的公诉人党卫队旗队长瓦尔特·胡本柯腾(SS-Standartenführer Walter Huppenkothen)是个冷酷、淡漠的反社会分子,在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和党卫队国外政治情报处瓦尔特·施伦堡(SD-Ausland chief Walter Schellenberg)的栽培下任职于帝国安全总局,并得以高升。就和他两位老师一样,他也有着永不知足的野心:他曾被人描述为冰冷典型的功能主义者,能完成元首独裁政权下达的任何任务,不问任何问题。“七月阴谋”之时,胡本柯腾的任务是针对涉嫌阴谋的叛国贼,施以极端冷酷的问询,并予以公诉,不仅限于卡纳里斯的阿勃维尔。

卡尔滕布鲁纳和希特勒在柏林地堡对话的几小时后,胡本柯腾就收到了命令。第二天,即4月6日星期五,他从柏林出发,首先去往萨克森豪森。那里,第一批毫不知情的囚犯正等着他。

匈牙利著名指挥家多纳伊的儿子汉斯·冯·多纳伊(Hans von Dohn-ányi)与迪特里希·潘霍华牧师上同一所学校并结为好友。他曾是纳粹的支持者,与戈培尔、希姆莱甚至希特勒都成了点头之交,但1934年“长剑之夜”的清算行动令他震惊不已,随后反对纳粹。应征进入阿勃维尔后,他接受任务,完整、翔实地记录希特勒统治下反人类罪行。他将自己的挚友和妹夫迪特里希·潘霍华引荐到反纳粹抵抗行动中。他以阿勃维尔的谍报活动为伪装,将德国犹太人偷偷运往瑞士;然而不幸的是,盖世太保发现并逮捕了他。

多纳伊在普林茨阿尔布切街惨遭酷刑。胡本柯腾及其手下给他施加的刑罚残忍到难以启齿的地步,多纳伊甚至为了能暂时缓解痛苦,吞下了妻子给他的白喉杆菌。细菌感染了他的心脏,让他处于半瘫痪状态,完全无法站立,也无法控制肠胃运动。多纳伊被送往萨克森豪森接受医治,但他若真认为这种行为能够唤起施暴者的同情,他将大失所望。

4月6日,胡本柯腾来到萨克森豪森,并安排了临时法庭。胡本柯腾像往常一样执行了公诉人的职责。审判过程不长,官员各自入座后,党卫队士兵将躺在担架上那位病入膏肓、半睡半醒、对周遭事物毫不知情的被告带了进来。这场装模作样的戏做完,多纳伊被判有罪,处以绞刑。

胡本柯腾没有留下观看执刑,审判当晚就离开萨克森豪森进驻柏林。午夜过后没多久,他就向海因里希·穆勒报告,还得到了第二天准备前往弗罗森堡集中营的命令。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威廉·戈加拉(SS-Obersturmführer Wilhelm Gogalla)收到了“穆勒密令”,将和胡本柯腾一同前去。

命令涉及10位达豪名囚,博吉斯拉夫·冯·博宁上校现在还被关押在柏林的盖世太保总部中。他37岁,英俊潇洒,曾获众多荣誉勋章,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German Cross in Gold),却由于违抗希特勒直接下达的命令而被逮捕。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执行部门的将领,1月份面临强大的苏联攻势,博宁下令允许德军从华沙撤军。第二天华沙被苏联攻下。博宁违背希特勒下达的“拼死搏斗”指令,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成百上千条性命。盖世太保逮捕博宁也是希特勒的指令。博宁被列为“荣誉囚犯”,因此可以享受符合军衔的特殊待遇,他仍然可以穿德意志国防军制服,甚至还保留了藏在外衣下的武器。

现在,博宁将被送往南部的弗罗森堡,与其他的名囚关在一起。关在盖世太保柏林总部的另外四名囚犯也和他一同被遣送。

看管五人的士兵,即“穆勒密令”的执行者威廉·戈加拉也上了一辆绿色囚车,但幸运的是,这辆车用的是汽油引擎。戈加拉非常期待此次行程,因为这可以让他从柏林一片狼藉的废墟当中摆脱出来。他也很期待和他最喜欢的囚犯重聚,那就是“穆勒密令”名单上的西格蒙德·佩恩·贝斯特。

戈加拉在1939年柏林的一场质询中遇到了佩恩·贝斯特,他被送往布痕瓦尔德之后不久又见了面。戈加拉曾效力于纳粹特别行动队(Einsatzgru-ppen),1939年入侵波兰进行大屠杀,但是佩恩·贝斯特好像总格外偏爱最恐怖的纳粹战犯,他认为戈加拉是一位友善、乐于助人的狱警,还称他为“狱警挚友”。至于这种友好关系是否能够维持到下一次重逢,还尚待分晓。

4月7日,星期六早晨,胡本柯腾和戈加拉在柏林一条被废弃的高速见了面。胡本柯腾当时和怀孕的艾瑞卡坐在自家车内,随后胡本柯腾下了车,上了那辆绿色囚车的副驾驶座位,车后坐着五名囚犯。

胡本柯腾和戈加拉驶离了柏林,带着集结处死众多囚犯的命令,向南250英里以外的弗罗森堡行进。他们能在此时逃离德意志帝国首都实属幸运,因为不到一周后,柏林就会被苏联红军包围。此行,永无归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我想要两颗西柚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