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第二节 农村金融理论借鉴与经验总结

书籍名:《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第二节 农村金融理论借鉴与经验总结,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自1979年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农村金融研究逐步恢复,学习国际农村金融理论与经验以及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史,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为热点。此阶段影响较大的文献是译介国外农村金融理论,研究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农村金融发展史的著作与总结中国农村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材。

一 对国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988年,汤世生等翻译出版了《发展中经济的农村金融》。这本文集是由世界银行组织的50位经济学家通过调查而撰写的论文,是当时国际上有关农村金融问题最全面的文集,也是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人员进行培训的教材,内容包括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经济与农村金融互相促进的过程分析,例如,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金融市场运行、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差异、国家的农村金融政策等。[15]另一本重要的译著是《农村金融研究》论文集,内容涉及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当时农村金融研究的各个领域,如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低收入国家利用信贷计划促进农业发展、发展中国家动员农村储蓄的政策等。[16]这两本译著的内容都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金融理论、政策和实务各界渴望了解的,为中国农村金融研究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农村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窗口。

二 回顾和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这一时期对中国农村金融史的研究主要涵盖古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金融发展历史。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文献是1991年詹玉荣编著的《中国农村金融史》。该书从农业经济史、农村金融史双重角度出发,本着“厚今薄古”的精神,在对古代农村金融的发展做了概括论述之后,着重对近代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性质、作用等诸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对中国农村金融历史进行了初步较为全面的研究。[17]该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为农业院校编写的中国农村金融历史教材,在中国农村金融史研究和农村金融学科建设上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

第二本比较有影响的历史研究文献是1996年徐唐龄编著的《中国农村金融史略》。该书收集了自先秦至改革开放之后有关经济与金融的大量史料,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农村金融史三篇。该项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古代的金融史就是中国的货币金融史和农村金融史,涉及平准均输、漕运仓储、招垦移民、赈济赊贷、粟帛货币、储粮平籴、钱庄票号等。该书既对几千年来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做了简要概括,又深入研究了近代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18]

1990年,吴强主编出版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对改革开放后十年间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吴强等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为立论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40年和改革10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系统分析,内容涉及农村经济货币化和货币流通、农业银行和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农村金融制度、农贷利率、农村金融宏观调控、农村资金总供求等方面。这些研究正处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其思想方法和观点不免有计划经济的深深烙印,但同时呈现出市场经济思想的倾向。例如,吴强认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至少为农村金融市场准备了三个条件:一是农村经济主体具有独立而明确的财产权利,较少受到计划指令和行政强制的影响,所以,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比城市有更理想的市场主体存在;二是随着农村多样化的经济主体的诞生和多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农户、个体户和私人企业中滞存了大量货币在银行体系外循环,成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物质基础;三是随着农村收入增长,农民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同货币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村的货币信用关系有了很大发展。[19]同时,他们认为,中国最大限度地、长期地、人为地将农村信贷实际利率定在负利率水平上,将利率杠杆运用到了极限,与货币的票面价值同购买力的背离、货币比价的本币高估捆在一起,形成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货币相对价格扭曲,使资金配给制和资金黑市交易并存,支撑了中国经济中长达几十年的统购统销,并给信贷管理人员的腐败提供了可能。[20]这些反思对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颇具启发意义。

三 农村金融理论的初步总结与学科建设

1988年王世英主编出版了《农村金融学》,这是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农村金融教材。它有三个突破:一是突破了以往农村金融就是农村信贷的范围;二是突破了农村金融就是一般货币信用学在农村运用的界限;三是突破了过去单纯地揭示现行政策,只见实务,不见理论的思维方法。该书从农村资金运动出发,围绕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机制关系,分别阐述了农村融资形式、渠道、利息和利率、信贷与货币的调节机制、农村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等各内容,把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融为一体,摆脱了就金融论金融的局限,既体现了农村金融的特点和规律,又体现了农村经济运行和农村金融活动的统一性。[21]该书在农村金融学科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 有钱女人怎么做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赢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有一种缺点叫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