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第四节 中国农业支持保护理论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书籍名:《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第四节 中国农业支持保护理论研究的趋势与展望,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从“皇粮国税”、工农“剪刀差”快速转向系统性的支持保护,历经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总体来看,在这一过程中,理论变化最为重要,对农业支持保护的实践产生了引领作用。这一时期,在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的结合作用下,学术研究容易得出共识性结论,不仅服从服务于思想认识的变化,同时也对理论发展的变化起到积极作用。

从趋势和发展来看,加入WTO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支持保护的思想认识与政策实践逐步分化,相关学术研究及结论不断分化,学术研究、理论发展与政策实践三者之间呈现出正反馈的互动关系。这样的反馈更多地体现为研究的探索、思想的碰撞、实践的尝试。可以认为:未来中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研究进程将为转型国家,特别是存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一 中国农业支持保护理论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中国农业从“负保护”转向“正保护”开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研究包括:针对整个政策体系的整体研究,针对具体政策的个体研究。改革开放初期,正处于农业支持保护思想认识的转型期,相关的政策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转型阶段的讨论上;加入WTO以来,随着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实践的落地,研究对象开始转向政策体系,由于涉及的具体政策工具较少,所以整体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具体政策的个体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政策工具的丰富,整体研究与个体研究开始分化,从研究本身来看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即整体研究侧重思辨,个体研究侧重实证,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从中国农业支持保护研究的趋势来看,具体研究将包括对政策影响的评价与讨论,相应地完善和改革意见,整体研究将是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具体研究更多地聚焦已有的政策实践,例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等。上述内容都是现有具体研究讨论的内容。就农业支持保护研究来看,始终与政策实践高度契合。

《农业投入》总课题组提出农业保护的系统性框架,对象涉及农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领域,具体涵盖农产品保护、农业资源和基础设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这三个方面;马晓河总结各国经验后发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种类增多、力度加大、范围得到拓展,形成扇面支持的特点。胡冰川[31]结合美国农业法案,同时针对中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中的具体问题提出系统性构建中国农业安全网,具体指从农业风险管理的需要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保障农业生产者收入为目标,构建指向明确、重点突出、协调配套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无论是WTO农业协定还是中美经贸摩擦,无论是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还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中国都将是全球最大的农业资源进口国。因此,对于未来中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而言,通过边境措施降低国内农业供给,提高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手段可能会大大减少。反之,在面对国际农业生产资源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情况下,中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必然将“由边境措施向国内措施转化”,意即未来中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将立足国内。

二 中国农业支持保护理论研究的讨论

农业支持保护理论发展都是实践产物,在全球范围内,更多的是实践发展推动理论研究的改进,而理论研究的改进又推动思想认识水平的进步,从而形成正反馈机制,即实践领先。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思想认识的差异,直到加入WTO之后,才实现了农业“负保护”向“正保护”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中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从无到有,更多地体现了思想认识的解放对实践发展的推动,这一点与全球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演进路径不同。加入WTO以来,形势发生快速变化,随着中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理论研究与思想认识已经完全和国际接轨。不仅如此,就实践和理论发展来看,未来中国的探索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总结70年来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从理论发展角度出发,一言以蔽之:充分市场化。一是指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消费等环节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这也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标志;二是指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市场化,从统购统销到托市收购,再到综合利用市场手段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市场化的进程中,政策工具正在从借鉴走向创新,理论研究也从经验分析走向体系建构。纵观70年来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实践与理论发展,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更是新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缩影。从中国农业支持保护理论研究出发,也经历了普遍共识到百花齐放的局面,未来研究分化将会更加普遍。随之而来的,政策实践的选择成本和试错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改革的难度也将不断加大。因此,中国农业支持保护理论研究势必将提供更多的思想指引与实践依据。

* * *

[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5页。

[2]张忠法等:《农业保护:现状、依据和政策建议》,《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2期。

[3]杜鹰:《中国农村改革:问题和出路——在留美同学经济学会1990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演》,《发现》1990年第2期;《关于深化农村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第E1期。

[4]张元红:《论中国农业税制改革》,《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12期。

[5]唐仁健:《对农村税费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9期。

[6]严瑞珍等:《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经济研究》1990年第2期。

[7]段应碧:《有关农产品收购的一些情况和意见》,《农业技术经济》1983年第7期。

[8]安希伋:《农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89年第2期。

[9]陈吉元等:《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路》,《经济研究》1989年第10期。

[10]朱希刚:《借鉴国际经验促进农业补贴由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转变》,《农业经济问题》1992年第10期。

[11]叶兴庆:《论我国农业问题的本质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第10期。

[12]李周:《农业比较利益、农业补贴与农业本质问题——与叶兴庆同志商榷》,《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第11期。

[13]蔡昉:《论农业保护及其替代政策》,《农村经济与社会》1993年第2期。

[14]程国强:《农业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研究》1993年第4期。

[15]冯海发、李溦:《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保护问题》,《农村经济与社会》1994年第1期。

[16]潘盛洲:《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研究》,《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第5期。

[17]柯炳生:《加入WTO与我国农业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期。

[18]朱钢:《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政缺口》,《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2期。

[19]陶然等:《农民负担、政府管制与财政体制改革》,《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20]李成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体系》,《调研世界》2002年第11期。

[21]朱满德:《中国粮食宏观调控的成效和问题及改革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第4期。

[22]马晓河等:《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

[23]钟甫宁:《从供给侧推动农业保险创新》,《农村工作通讯》2016年第15期。

[24]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25]李国祥:《完善粮食支持政策应发挥好政府积极作用》,《粮油市场报》2018年6月9日第B03版。

[26]张宗毅、章淑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付制度对农机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基于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第12期。

[27]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改革》2016年第2期。

[28]黄季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2期。

[29]方松海、王为农:《成本快速上升背景下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

[30]黄季焜等:《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期。

[31]胡冰川:《中国农产品市场分析与政策评价》,《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第4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 有钱女人怎么做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赢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有一种缺点叫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