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第七章 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书籍名:《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第七章 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第一节 前言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研究中一个较新的领域,近几十年来,备受关注。1966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格林菲尔德(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但并未详细阐释其功能和外延[1]。1975年,布朗宁(Browning)和辛格曼(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进一步明确了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及其功能。从发展实践看,生产性服务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但成为了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劳动就业的新机会新领域。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产性服务业研究来看,国内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起步较晚。在1978年之前,由于对服务业整体缺乏研究,加上当时主流的经济思想认为服务部门整体上只是一个消耗部门,与生产相关的服务部门只是生产过程的辅助,其重要性相对较低。因此,只有零星的文献关注了服务业对生产的支撑作用,但并没有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更没有相关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之后的1978—1985年,各种国外的新思潮涌入,生产性服务业在生产中的作用开始显现出来,开始有文献介绍国外的服务经济理论及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部分比较敏锐的经济学家,关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也关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社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但是,这些零星的文献,并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形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系统论述。从1985年开始,服务业(第三产业)的研究开始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流,相关文献虽有增加,但是直到2000年,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门研究文献仍非常少,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主要是混合在第三产业的研究文献之中。自2000年之后,经济学家开始全面引入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并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应用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深入研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 有钱女人怎么做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赢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有一种缺点叫聪明 正向思考:预约你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