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第四节 回应与展望:环保法学向生态法学发展转型

书籍名:《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第四节 回应与展望:环保法学向生态法学发展转型,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如果说20世纪的中国环保法学主要致力于构筑环保法学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环境法治早期建设,当步入21世纪,中国的环保法治建设和环保法学研究,则必须直面生态环境改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强烈期许之间巨大的落差。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确立了更高的任务和目标,要求经济发展必须秉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逐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远景目标,并最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应该说,21世纪的中国环保法治建设和环保法学研究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和谐安全的自然环境更高期望和诉求,必须对党和国家确立的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环境治理目标和任务做出积极回应,同时助力国家深度参与并引领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最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提升中国的话语权,成为生态文明新时代法治和法学面对的最迫切的时代主题,也成为环保法学向生态法学发展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动力。

21世纪以来,环境法学研究在更加注重环境法的实施与实效问题研究的同时,对环境法的“生态化”理论与创新给予足够关注,以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的战略之需。随着我国环境治理进入了以“环境保护优先、经济增长优化”的新阶段,中国的环境法学也走向繁荣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突出表现为环保法学研究队伍的迅猛发展,研究人员知识结构日趋完善,研究能力和水平迅速提高,学术成果的日渐丰富。自新千年迄今,出版有关环保法学基础理论及制度研究为内容的学术专著40余部、国际环保法律问题研究的专著30余部,其他涉及环保法专题或交叉问题研究的专著60余部、环保法学研究的学术论文更是多达几千篇,范围几乎涵盖了环保法学的全部研究领域。

更为重要并引发趋势的是,环保法学者们已逐渐认识到“环保法”“环保法学”等概念的局限性,因为其中“环保”二字已经不能涵盖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理念、价值取向和制度体现,以“生态法”“生态法学”取代“环保法”“环保法学”正成为一个愈加强烈的学术自觉和理论趋势。特别是新一代中青年环境法学者在传承学术前辈严谨的学风和传统的同时,正积极推动国家环境法治的“生态化”转型与发展,环境法学的“生态化”改造与价值重构,为建构适应人类发展趋势、回应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强势和契合当下环境法学研究优势的全新“生态法学”助力献策,积极参与国家生态治理的法律法规完善,为国家生态立法提供学理支持和智力支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积极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和“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建设,推动和促进我国生态法学研究的繁荣和我国“生态法学”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型。

值得提及的是,2017年4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成立了生态法研究室,率先成立了国内首个以“生态法研究”命名的法学研究机构,敏锐地捕捉到新世纪中国环境法研究必将沿着“生态化”趋向发展,并在科研组织机构设置上明确建构以助长期发展。

首先,生态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得以展开。

21世纪以来,在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时代主题的指引下,我国环保法学研究已悄然开启了“生态化”的价值重构和制度转型。很多学者甚至直接使用“生态法学”来替代“环境法学”的称谓,并运用多学科理论和多角度研究方法,对生态法学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等,进行深度探讨和阐释。其中对生态法学的调整对象、原则体系、价值功能、法哲学基础、生态权理论等问题,展开更加体系化的论述和研究。这些主张向生态法转型的学者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法学的理论著作和学术论文,引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21]

中国生态法治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把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予以规范化、法治化,并切实地贯彻落实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制定新法、修订和完善旧法,到加强环境执法和司法,健全环境法实效和功能、提升生态法治的治理水平。中国生态法学研究在实现从“环境法学”到“环境与资源法学”量变发展之后,当下正经历着从“环境与资源法学”到“生态法”价值理念的跨越和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型。尽管这一进程正处于演进之中,但无论从积极回应国家生态文明法治化发展的时代召唤,还是更好地契合生态法学的学科发展规律要求,环境法学向生态法学发展都构成了一种质变转型,进而构成了生态法学研究范式的必然转型。当下,生态法学界的老中青学者正在积极倡导和推动我国生态法治和生态法学的综合一体化研究,并进一步主导和推动中国传统环境法治向生态法治新时代的价值和结构转型,以积极回应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对生态法学研究所赋予的任务、机遇和挑战。

其次,以生态法观念促进《环境保护法》修改和生态法律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建立了体系化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制度,环保法学也成为最早的法学二级学科。但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国加入WTO、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提出,需要对环保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自颁行以来,先是于1979年试行,然后于1989年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制定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再于2014年对该法进行了重大修订。环保法于2014年的修订,不仅是其规范内容进一步充实,规范体系进一步完整,更为重要的是,新修订的环保法融入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了生态法的价值体系、原则和制度。环保法于2014年的修订对生态法学的建构与研究起到了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22]

如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加强生态法体系建设,也是生态法学者的研究重点。在生态法体系建设中,生态法学者既重视生态法基础理论研究,也重视生态法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生态法学者就生态法体系构成的各个方面与层面,都有学术关注与理论阐释所及,相关研究就涵盖了绿色发展、国际环境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信息、核能立法、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环境侵害等众多领域。[23]此外,国内各生态法研究机构纷纷推动智库建设,在推动和完善生态法律体系完善方面,充分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

最后,实现生态法治建设及生态法学研究的国际平等对话。

自然环境及其功能与影响并不受国界限定,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生态保护的国际共同规则的制定和遵守,国际合作深度的不断加强和强化。为了解决全球资源、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等棘手问题,各国的生态立法和国际生态立法的趋同化发展趋向越来越明显,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事务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生态法学者在比较环境法、外国环境法、国际环境法的研究方面成果斐然。通过对国外先进的环境立法理念和科学的环境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法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制度革新夯实了学理积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环境法治建设,为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提供更多域外经验,生态法学研究一直注重对外国环境法、比较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的研究,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著述,对推动国内国际生态法和比较生态法的研究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4]

随着生态法法典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生态法学者开始集聚学术资源为生态法典的形成作理论准备。近年来,许多国外的环境法典被翻译整理,例如吕忠梅主持了“各国环境法典译丛”计划,将包括德国、法国、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爱沙尼亚、独联体等十余个国家的环境法典翻译出版。

在生态法建设和生态法学发展中,生态法学者们都非常关注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发展问题,注重实现生态法领域的国际平等对话。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生态法学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拓展方面,生态法学研究“走出去”战略得到有效实施,生态法学者能够在国际上与学界同行平等对话,将中国生态法治的建构理念、制度经验以及相关生态法学理论介绍给国外同行,越来越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生态法学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传播和话语权的提升。[25]

* * *

[1] 张友渔主编、王叔文副主编:《中国法学四十年(1949—198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65页。

[2] 张友渔主编、王叔文副主编:《中国法学四十年(1949—198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70页。

[3] 文伯屏:《环境保护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法学杂志》1980年第2期。

[4] 张文显主编、黄文艺副主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法学(1978—2008)》,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7页。

[5] 如,《法学研究》1979年第2期发表的《环境保护法浅论》(马骧聪),1980年第1期发表的《略论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文伯屏),《环境保护》1979年第4期刊载的《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制》(马骧聪),以及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论环境管理》一书中包含的《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及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基本原则》(金瑞林)、《谈谈环境保护法》(文伯屏)、《加强法制、保护环境》(邓建煦)等章节。

[6] 如,文伯屏:《环境保护法概论》,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马骧聪:《环境保护法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彭守约、陈汉光:《环境保护法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张孝烈、钟澜:《环境保护法基础》,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金瑞林:《环境法——大自然的护卫者》,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罗辉汉:《环境法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罗典荣:《环境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马骧聪:《环境保护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文伯屏:《西方国家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蔡守秋:《中国环境政策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等等。

[7] 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8] 如,马骧聪:《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制》,《环境保护》1979年第4期;马骧聪:《环境保护立法体系探讨》,《中国环境科学》1981年第1期;马骧聪:《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立法体系》,《法学研究动态》1984年第1期;文伯屏:《略论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法学研究》1980年第1期;文伯屏:《环境保护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法学杂志》1980年第2期;文伯屏:《试论环境保护法的体系》,《环境管理》1984年第1期;金瑞林:《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1980年第1期;金瑞林:《环境法的适用范围、目的和作用》,《环境管理》1982年第2期;蔡守秋:《环境法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法学研究资料》1981年第3期;蔡守秋:《环境权初探》,《法学研究资料》1982年第2期;蔡守秋:《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法学研究》1981年第3期。

[9] 如,马骧聪:《环境保护立法体系探讨》,《中国环境科学》1981年创刊号;马骧聪:《宪法与环境保护》,《法学杂志》1981年第4期;马骧聪:《综合性环境保护法比较研究》,《西南政法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马骧聪:《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立法体系》,《法学研究动态》1984年第1期;彭守约:《试论农业环境的法律保护》,《法学评论》1984年第1期;彭守约:《浅谈我国环境立法和执法的几个问题》,《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论丛(环境法)》1985年第1期;彭守约:《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论丛(环境法)》1985年第2期;张孝烈:《环境保护标准的法律调整》,《法学研究》1986年第3期;彭守约、陈汉光:《环境保护法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张孝烈、钟澜:《环境保护法基础》,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马骧聪:《环境保护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陈仁编著:《环境保护执法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等等。

[10] 如,文伯屏:《论大气污染控制的立法》,《法学研究》1981年第6期;《略论噪声控制的立法》,《法学研究》1982年第6期;《论〈水污染防治法〉》,《法学研究》1984年第5期;《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立法》,《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等等。

[11] 这四种观点的归纳引自张文显主编、黄文艺副主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法学(1978—2008)》,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3页。

[12] 如,马骧聪:《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法律责任》,《法学研究》1981年第5期;张孝烈:《试论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现代法学》1983年第1期;米健:《略论公害的民事责任》,《法学研究》1984年第3期;等等。

[13] 如,马骧聪:《日本的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康树华译:《日本公害法概论》,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1982年版;马骧聪:《关于苏联自然保护立法和管理的几个问题》,《国外法学》1984年第1期;黄之英等译:《苏联环境保护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程正康等译:《美国环境法简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等等。

[14] 参见蔡守秋《论当代环境法学的发展》,《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

[15] 如,马骧聪:《发展市场经济与完善环境法制》,《法学研究》1994年第5期;王明远:《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环境科学》1995年第2期;金瑞林:《市场经济与环境立法》,《环境保护》1995年第6期;蔡守秋:《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法学评论》1997年第1、2期;李挚萍:《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完善我国环境法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等等。

[16] 如,陈茂云:《论公民环境权》,《政法论坛》1990年第6期;马骧聪、蔡守秋:《中国环境法制通论》,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马骧聪:《发展市场经济与完善环境法制》,《法学研究》1994年第5期;邵伯定、吕忠梅:《环境法论》,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王灿发:《环境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陈泉生:《当代环境法理论基础初探》,《云南法学》1998年第3期;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等等。

[17] 如,马骧聪:《论保证环境法规的实施》,《环境污染与防治》1985年第3期;李启家:《环境法中行政处罚形式的探讨》,《上海环境科学》1987年第3期;韩德培:《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9月版;陈泉生:《环境侵害及其救济》,《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蔡守秋:《环境行政执法和环境行政诉讼》,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等等。

[18] 曹明德:《关于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若干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9] 如,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汪劲:《日本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编译:《瑞典环境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日]原田尚彦:《环境法》,于敏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等。

[20] 如,欧阳鑫:《国际法的新边缘》,《法学研究资料》1981年第5期;蔡守秋:《国际环境法的现状》,《法学研究》1982年第2期;欧阳鑫:《从全球环境保护论国际法原则的演变》,《中国法学》1986年第5期;等等。

[21] 如,马骧聪、陈茂云:《生态法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陈泉生:《论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法律变革》,《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第7期;周珂:《生态环境法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曹明德:《生态法原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制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张孝烈:《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第1期;曹明德:《生态法新探》,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刘洪岩:《中俄生态经济合作中的立法保障问题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刘洪岩:《可持续发展语境下我国生态化法制的构建》,《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汪劲:《环境法治的中国路径:反思与探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常纪文:《环境法前沿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刘洪岩:《环境法学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等等。

[22] 如,汪劲:《可持续发展下的中国〈环境保护法〉的现状和修改定位》,《环境保护》2003年第6期;周珂、竺效:《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曹明德:《关于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若干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蔡守秋:《修改〈环境保护法〉为〈环境法〉的基本构想》,《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等等。

[23] 如,孙佑海:《超越环境风暴——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文伯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对策》,《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常纪文:《我国突发环保事件应急立法的目标模式及其实现战略》,《现代法学》2005年第1期;刘洪岩:《核能利用与生态安全保障的法律规制》,《学术交流》2015年第12期;张忠利:《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若干思考》,《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吕忠梅、窦海洋:《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实证解析》,《法学研究》2017年第3期;等等。

[24] 如,高家伟:《欧洲环境法》,工商出版社2000年版;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蔡守秋:《欧洲环境政策法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黄锡生:《中美环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常纪文:《动物福利法:中国与欧盟比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刘洪岩:《中俄生态立法比较研究》(俄文版),俄罗斯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廖柏明:《中国——东盟自贸区环境法律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常纪文:《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法学》2005年第1期;刘洪岩:《国际生态法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求是学刊》2014年第6期;张忠利:《韩国碳排放交易法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东北亚论坛》2016年第5期;等等。

[25] 如,《当代中国生态立法的发展》(刘洪岩,2005,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杂志),《作为生态法调整对象的比较生态法学》(刘洪岩,2005,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杂志),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 有钱女人怎么做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赢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有一种缺点叫聪明 正向思考:预约你的幸福人生 遇见未来的自己 再启动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在思想的云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