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写作这回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写作这回事

简历(41)

书籍名:《写作这回事》    作者:斯蒂芬·金
推荐阅读:写作这回事txt下载 写作这回事笔趣阁 写作这回事顶点 写作这回事快眼 写作这回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写作这回事》简历(4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那之后不久,我太太终于认识到,单凭我一己之力无法从这丑陋的堕落之路上退步抽身,决定加以干涉。阻止我并不容易--那时候我已经走得太远,喊话声传不到我理智思维的大脑--但她做到了。她组织了一个干预群,由朋友和家人组成,给我来了一场“看看你生不如死的生活”大展示。塔碧一开场就把从我书房里搜罗出来的一堆东西倒在地毯上: 啤酒罐、瓶装的可卡因、塑料袋装可卡因、安定药片、安宁神--一种精神药物的注册商标,镇静剂,抗焦虑药,又名阿普唑仑--、惠菲宁止咳露、奈奎尔感冒药,甚至还有成瓶的漱口水。大约一年前,塔碧发现浴室里大瓶的李施德林漱口水不见了,就问是不是我喝那玩意。我很愤慨很骄傲地说绝对没有。事实上我确实不喝那玩意,我喝的是Scope牌--跟李施德林一样,也是漱口水的商标,Scope以口味好著称--。那东西味道好,有薄荷气。这场干预会对于我太太、孩子和朋友们来说跟对我一样不愉快,它的目的就是要让我看到: 我眼看就要死在他们面前了。塔碧说我可以自己选择: 要么我去康复中心请人家帮我戒毒,要么我就滚出家门。她说她和孩子们都爱我,正是出于这种爱,他们才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我自寻死路。我跟她讨价还价,所有的瘾君子都这副德行。我施展魅力哄她,所有的瘾君子也都擅长这种勾当。最后她答应给我两个星期想清楚。现在回想起来,这个结果很可以概括当时的疯狂状态。这家伙站在起火的大楼顶上,直升飞机来了,在他头顶悬浮,扔下一条绳梯。烧着的大楼顶上那家伙却回答说,给我两个星期让我想清楚。可我确实想了--尽我当时的混沌脑袋所能--最后使我下定决心的是安妮.威尔克斯,《米泽丽》里那个神经病护士。安妮就是可卡因,安妮就是酒精,我认定自己已经厌倦了被安妮奴役、为她写作。我担心自己戒酒戒毒以后无法再写作,但我决定(又一次,在我筋疲力尽、极端抑郁的状态下,只能做出这么点决定),我宁肯放弃写作,也要保住婚姻家庭,看着孩子们长大成人。如果别无选择的话。当然事实并非如此。这种认为创作活动跟精神药物和酒精必然混在一起的观念,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俗知识分子圈里最大的怪谈之一。二十世纪里,有四位作家的作品对这种观念的形成负有最重大责任,他们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舍伍德.安德森,还有诗人迪伦.托马斯。是他们使我们大致形成了这种看法,认为英语世界是一片废墟,人们彼此孤绝,生活在精神隔离和绝望的氛围中。这些观念大多数的酗酒者都非常熟悉;对这套说辞最常见的反应是一笑了之。酗酒和滥用药物的作家只是些瘾君子而已--换句话说跟其他的瘾君子毫无二致。认为药物和酒精是舒缓他们过分敏感内心的必需品,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惯用伎俩而已。我也曾听开铲雪车的司机说过同样的借口,说他们喝酒是为了让魔鬼安静下来。你是詹姆斯.琼斯也罢,约翰.契弗也罢,纽约宾州车站打盹的随便什么酒鬼也罢,任何一个瘾君子都会不惜代价保住他嗑药酗酒的权利。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酗酒并非因为他们从事创作、隔绝世外,或者是道德不够坚强。他们酗酒是因为酗酒者停不下来。从事创作的人比起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也许确实面临更大风险,容易沉沦于酒精或者药物,但是那又如何呢?当我们对着水槽呕吐的时候,丑态无甚差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 历史总是叫人惦记 像曹操一样活着 薛岳传 许倬云谈话录 徐志摩新月社 徐梵澄传 熊彼特传 醒思录 星月皎皎水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