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写作这回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写作这回事

金先生论写作(1)

书籍名:《写作这回事》    作者:斯蒂芬·金
推荐阅读:写作这回事txt下载 写作这回事笔趣阁 写作这回事顶点 写作这回事快眼 写作这回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写作这回事》金先生论写作(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金先生论写作陆谷孙Stephen King(斯蒂芬.金,以下统称金先生)是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大师,十岁前后开始试笔,到二年五十三岁时已发表作品三十五部,其中大多畅销,不少被改编为电影,可算是妙品等身了,而金先生所得稿酬之丰,数达亿万,时辈亦少见其比。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九日,金先生在缅因州作每日午后例行散步时遭遇车祸,伤势严重,但此人此时已经染上人称“写作强迫症”的痼疾,因而在动过六七次大手术,膝盖处打入又取出七八枚大号钢钉之后,在自称“日服百药”的情况下,终于坐在轮椅上重新握起笔来,将一部已经破题的经验谈加回忆录式小书续完。翌年,一本十数万字的《论写作》①问世,旋成畅销,引来好评如潮。一时间,读书界流传一句“Long live the King!”的口号,直译当然是“国王万岁”,用在金先生身上则是祝他体健又笔健的意思。早从友人处借得一册《论写作》,只是不相信写作这一行可论可教,所以仅信手翻阅一二而未窥全豹。这次要出远门,便故意把这本书带上,心想读不了几页,准保发生催眠作用,使我可在长途夜航机上睡一觉了。哪知道,金先生毕竟是位通俗高手,把个枯燥且已被人做烂了的题目发挥得妙趣横生,让我飞一路读一路,旅程结束,刚好把书读完,下飞机时--据接机人说--不但没有倦容,而且被金先生的幽默诱发的笑影还挂在脸上呢。(我们将译名改为《写作这回事》。--编者)作家论写作往往容易落入窠臼,即使像奥威尔(George Orwell)如此富于创意的作家也不例外。我曾选用他的“政治与语言”(Politics and Language)一文作教材,意在请学生质疑此文最后的写作“六诫”,诸如“决不使用你在铅印文字中常见的隐喻、明喻或其他修辞手段”(Never use a metphor, simile or other figure of speech which you are used to seeing in print.),我告诉学生奥威尔这话说得过于绝对了,而Never is a long word,即不可轻言“决不”或“永不”,特别是一个自诩信奉自由主义的作家。金先生的《论写作》虽也有慎用被动语态,多读加多写之类的劝诫,但他不作高头讲章,不强加清规戒律,而是“开口见喉咙”,瑜瑕不掩地径作经验谈。奥威尔“六诫”之四就是“可用主动语态时决不用被动语态”,理由则付之阙如;金先生却用了好些例句,将主动和被动两式并列比较,像把“我的初吻总被我想起和莎耶娜那番罗曼史开始的情景”一句改写为“我和莎耶娜的罗曼史以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吻开始”(陆谷孙先生的译法自与正文的中译不同,我们没有强求统一。--编者),顿时生动地凸现被动语态在何种语境中何以不宜的道理,比之一般的泛论自有更强的说服力。说到作家必须多读,金先生又以自己为例,坦陈童年读过不少于六吨的漫画,之后才敢效颦试笔,成年后每年读书在七十至八十种,平均一个月六七种,可谓书蠹矣!《论写作》的最后附有约百部的书单一份,那都是给金先生留下过深刻印象的作品,虽则并非都是经典。(很高兴,拙译欧文.肖的《幼狮》亦在其中。)看得出金先生读书仔细,不但对前辈大家艾略特、海明威、斯坦倍克等以及当代作家格里森姆(John Grisham)、黑利(Arthur Hailey)、卡普特(Truman Capote)、欧茨(Joyce Carol Oats)、普佐(Mario Puzo,《教夫》作者)等人,还有畅销作品《廊桥遗梦》和《指环王》等,都要点抹议论几句,甚至连怀特(E.B. White)惯用“事实上”这一短语,文章写成总要检阅一遍,将它砍削一半等细节,牢记在心。说到多写,金先生比较详尽地回顾了《安妮.惠尔克斯的版本》从构思到成文的全过程。我没读过这篇小说,但看过据此改编的影片《蜜柔丽》(译者在正文中译作《米泽丽》。--编者)(Misery,用作人名,与“痛苦”等字义无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 历史总是叫人惦记 像曹操一样活着 薛岳传 许倬云谈话录 徐志摩新月社 徐梵澄传 熊彼特传 醒思录 星月皎皎水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