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第三节 朱由检的性格之谜(2)

书籍名:《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作者:张程
推荐阅读: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txt下载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笔趣阁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顶点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快眼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第三节 朱由检的性格之谜(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政事,吃穿住行从不讲究,声色犬马概不沾身,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国家治理中,有时通宵达旦地批阅奏章。据说朱由检登基之初总觉得宫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神奇的芳香,非常奇怪,最后他发现有个小太监坐在宫中的复狱内,手中持“迷魂香”,使室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幽香,以达到催情的效果。朱由检马上命人撤除这些小把戏,大发感慨地说:“皇考、皇兄皆为此误矣!”他不像父兄那样沉溺于宫闱艳事,而是一心治国图强。朱由检铲除魏忠贤势力后拨乱反正,起用东林党人,试图解除内忧外患,挽救慢慢下沉的大明江山。但是具有个性缺陷的皇帝遇到了一个经不起折腾的王朝,历史注定是一场悲剧。

正如前面所言,传统贵族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自负、不切实际的皇子,再加上励精图治的心态,他们往往会给王朝政治产生消极影响。朱由检就具备了传统贵族的所有缺点和优点:自负、冲动、不切实际。独特的成长背景又让朱由检扩大了这些优缺点,还有多疑、性急的个性。他仅凭改革祖宗朝政,扭转政治颓势的决心就对明朝内政外交进行了伤筋动骨的改革。当改革不如意的时候,朱由检不是从王朝本身和自身出发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不断强化自己的思想意图,强力推翻障碍,推行改革发展。

朱由检对改革抱有很大的希望,急躁地追求政绩,而他的性急又往往起着消极作用。在外征伐的明军将帅稍有败绩,非死即贬,朝廷栋梁之才多数是被朱由检杀死的。在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过程中,明军主帅陈奇瑜被贬,熊文灿被斩,孙传庭入狱。在辽东方面,洪承畴13万大军在朝廷一味催战下陷入清军重围,全军覆灭,明王朝山海关外军事要地尽失。而这些人都各有能力、优势和想法,只是不能与朱由检的期望保持一致而已。渐渐地,朱由检越来越怀疑外廷大臣,于是在清除魏忠贤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他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的大权(掌握军权的太监多数投降了李自成),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朱由检甚至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政务。他的性急和多疑丝毫没有减轻明朝的弊政,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在找不到失败的原因时,朱由检就归结为“天意”。他不断反省,下罪己诏,减膳撤乐,结果都没有奏效。

从袁崇焕一案可见朱由检执政一斑。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10万清兵绕境蒙古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袁崇焕闻讯带兵两日急行三百里,袁崇焕本应将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但当他侦察得知敌兵已经越过蓟州向西进发时,只是率兵跟蹑,赶到河西务时,又不顾将领反对,率部前往北京,于次日晚抵达广渠门外,大败清军。皇太极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半年后,袁崇焕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市米盗资”等十大罪状的罪名磔死,开膛破肚,惨不忍睹。袁家兄弟妻子也被流放三千里。袁崇焕的死极大地打击了军心士气,还引发了一系列前线将领投敌事件,致使前线态势一发不可收拾。

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话,性格决定人生。朱由检的性格不适合做一个挽救危局的君主,这就决定了他最后的悲惨命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血祭野人山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伊达政宗 一路投奔奇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