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第三节 至亲之死和赵光义的责任(2)

书籍名:《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作者:张程
推荐阅读: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txt下载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笔趣阁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顶点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快眼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第三节 至亲之死和赵光义的责任(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赵德昭。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初,赵廷美官爵显赫,赵德昭依然被称为皇子。然而赵德昭死后,赵德芳也相继去世,赵廷美就开始没有安全感了。后来有人告发赵廷美的不端行为,赵光义问赵普怎么办,赵普秘密回答说:“我是旧臣,有一些事情想提醒一下皇上。”于是,他将当日杜太后的顾命和宋太祖的遵守之事都又说了一遍。赵光义在宫中找出了赵普当年所写的藏在金匮中的誓书,抚卷深思。第二天,赵光义又召见赵普说:“人谁能无过?朕就要50岁了,知道自己的前49年都错了啊。”他以传国之意征询赵普的意思,赵普这一次明白地说:“太祖皇帝已经耽误了大事,陛下您还要再误吗?”赵光义于是决定追究赵廷美的罪行,借此将他排挤出权力继承序列。

这件小事在正史《宋史》中有明确记载。《宋史》在记叙完这件事后,加了一句话:“凡廷美所以遂得罪,普之为也。”可见正史将赵廷美的死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赵普的推动。从这一处,我们起码可以得出两点可靠的信息:第一,赵普即使是“金匮之盟”的忠实记录者,也绝不是忠实的执行者。相反,他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考虑,出卖了最终的立场,劝赵光义违反可能存在的“金匮之盟”;第二,将所有责任都推到赵普身上是不公平的。赵普毕竟只是一个大臣,在皇室内部的权力继承问题上只是起了外因的作用,而赵光义作为决定者,责任不容推卸。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在即位之谜中有重大关系的宋皇后的命运。

宋太祖的遗孀宋皇后在小叔子即位后,享有“开宝皇后”的封号。因为赵光义是以同辈继承大统,因此宋皇后不能称“皇太后”,而称“开宝皇后”。宋皇后在新皇时期没有什么事迹记录,只是在她死后却没能按皇后的礼仪隆重发丧,这就有点蹊跷。有大臣提出依制,要以皇后之礼为宋皇后发丧,但是赵光义没有理会。宋皇后最后以一般妃嫔的礼仪出丧,这又不能不让人对宋太宗赵光义的动机产生猜测。

一位嫂子、一个弟弟、两个侄子的死都有不正常的地方,都给后人猜想的空间。《宋史》中赵光义的本纪对赵光义推崇备至,但就这四位至亲的死也委婉地指出赵光义带有一定的责任。“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说赵光义在哥哥宋太祖死了不到一年就改元,赵廷美死在贬居地,赵德昭自杀,宋皇后死后没有依礼出丧,这四点都使后人议论纷纷。这四点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却一语中的。但这四条都只是猜测和议论而已,史书中没有更详细的记载,也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赵光义有任何阴谋。因此,非议永远是非议,后世所谓的许多揭秘和研究,也只是停留在推断和猜测阶段。

笔者的解释是:赵光义对四位至亲的死负有间接责任,但是我们不能说这四个人就是他害死的,更不能以此来否定赵光义即位的合法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血祭野人山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伊达政宗 一路投奔奇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