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玄幻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八百七十七章 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两章合一)

书籍名:《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推荐阅读:我全家都是穿来的txt下载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笔趣阁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顶点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快眼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八百七十七章 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两章合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状元游街,一见倾心。



今日,梁家六小姐能在被指婚的情况下,还想偷偷看一眼杨状元,就可想而知,她心仪的人,始终是杨明远。



今日,梁家六小姐认命般接受指婚对象颜系涵,就说明她之前,已经将能争取的全争取过了。



可是,杨明远还是拒绝了这门亲事。



所以说,在梁家六小姐的事情上,杨明远属实得罪透了梁家。



第一次暗示,梁家六小姐对母亲提了杨明远,梁母就下了帖子。



在梁母这里,她一把年纪生下的小女儿,小女儿脚有残疾,她什么也不求,只求小女儿顺心顺意,当然要她喜欢什么就弄来什么。



梁家有这个实力。



梁父临闭眼前也在嘱咐大儿子梁将军,对这最小的妹妹,要多多爱护。



杨明远却收下梁家帖子,石沉大海,没给回话。



梁母就纳闷了,这是贫寒出身,才做状元,还不懂规矩?



第二次又以梁家二房的名义下贴邀请,这回给回话了,说忙。



一打听,就“忙”这个借口啊,状元郎真是没轻了用,用的那叫一个熟练,对许多府上都是这么回话的。



给梁母气的,你知不知个好歹?



就这样,这件事就到了贵妃那里。



梁贵妃派出身边最得力的大太监去了杨家小院。



大太监在杨家厅堂,面见杨明远,高高在上提点。



话不多,但该说的意思都传达到了。



那意思就是,你的明白?你应该懂梁家为何对你两次递出橄榄枝。下次,梁家再让你去,杨状元应知晓该怎么做了吧?



末了,添上一句,贵妃娘娘很是疼爱六小姐,在外征战的梁将军也很是宠爱这个最小的妹妹。



杨母和杨大嫂就是在这时候知道的,他们家的明远被贵妃的妹妹看上了。



就在贵妃包括梁家所有人都认为,这事就基本定了,下一步就要奔明面上去时,再再次递出橄榄枝,杨明远说“忙”,没空去梁家。



嘿,装傻是吧,非得给你来硬的?



梁六小姐哭着说,他没装傻,他正因为知晓是什么意思,才再再次拒绝。



最鼎盛的梁家,贵妃的娘家,本朝排名前三的门庭,梁家的小姐被人看不上,还是那么个无依无靠的穷状元,简直不知天高地厚,简直岂有此理。



给梁家人气的,这时候就有些置气了,有种非要让你杨明远进门的意思,就不信只要个小小的状元郎要不到手。



贵妃在皇上耳边吹枕头风,可惜的是,皇上装没听懂。



直到这次六小姐的大哥梁将军归来,再次提出小妹妹的婚事。



其实,颜系涵之前,梁将军求皇上指婚,还在意指杨明远。



梁将军那时候抱的态度是,就不信皇上指婚到你头上,你敢抗旨。



等你成为本将军妹婿的,你看本将军怎么收拾你。



皇上要顾及梁将军,这回没装听不懂。



唤过杨明远,“杨翰林,你这可不小了啊,成家,立业……”



杨明远当着梁将军面前:“皇上,微臣诚惶诚恐,微臣目下不想成亲,只想……”



杨明远退下。



才有了梁将军跪在皇上面前,气的在心里咬牙,对皇上说,他求指婚,给妹妹指最好的小伙子。



皇上心想:



指谁啊?你倒是说个人啊。



你看煜亲王,人家求,直接就说是谁。朕只需要考虑行与不行即可。



到你这里可好,要最好的,范围之狭窄,朕哪里知晓你们梁家眼中最好的是什么样?



朕这么忙,还要给你们各府指婚。可朕自己的儿媳都不知晓该指哪个,静妃最近更絮叨了。前儿个,静妃就“病”了,他在装不知道。



就这样,梁将军考虑妹妹喜欢读书好的,要不然能看上那个狗屁状元吗?他手下好小伙子那么多。



才有了品貌学识都很上等的颜系涵。



梁家人不知晓的是,颜大儒还不满意这门亲事呢。



颜大儒听说后,背着人扶额,系涵是他最满意的孙儿。



这怎么又和皇子扯上关系了?



贵妃的妹妹,贵妃所出的皇子,多少年后,颜家恐是又要陷入皇子纷争。



却无奈于,皇上金口玉言,当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他还在国子监呢,皇上说出的话覆水难收。



就这事儿,颜大儒老两口关上门,互相埋怨。



颜老夫人说,“我们又不想图什么,系涵却被配个坡脚的,想想我就心口窝疼。你说,你当初怎么不提茯苓?”



颜家人对茯苓熟悉的很,很亲,一直私下里叫茯苓。



茯苓正经在颜家日日混,混了大半年,前院后宅的乱晃。



颜大儒:“恩?茯苓?”



听这语气就知道,他压根就没往那上面琢磨过,一门心思著书研究学问,真拿茯苓当同辈小友了。



此时,夫人这一提。



颜大儒捋着胡须,想象着,茯苓给他做孙媳,那该多好啊。



话说,在颜大儒心里,他对各府的姑娘家都没什么印象,他一个搞学问的,有印象也是宋茯苓最好。



“你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心思,你怎么不早提醒我?”



“你还埋怨我,你才是做祖父的。”



颜大儒摆手,“我是没空想到,我一向不参与这种事。既然你有此心思,为何不早说?”



颜老夫人忽然气短了,是,她那阵日日看着茯苓在她面前晃悠也没说,那是因为:“她祖母骂街。”



宋知府家那位老太太,经不起一丝一毫的委屈,你敢私议我,我就骂你,连个你来我往的机会都不给,一言不合就骂街。



这?



是始终顾虑两家有些方面太不一样。



有些话不必多解释,都懂,再者说,现在还说那些作甚,已经定了。



颜系涵站在窗外,听完祖父祖母这一番话离开。



心想:贵妃所出皇子,他知晓祖父担心什么。可那又和他有什么关系,



以后他是梁家的女婿又如何?他只看谁最适合最明君。



至于六小姐,嫁他,他要教的第一件事就是你不姓梁,端正好你的姿态,你是颜家妇。



这是颜家对指婚后的反应。



而杨明远那面就淡定多了。



明知那日茶坊楼上搞不好就是梁小姐在看他,明知那日当着皇上面拒绝指婚,算是得罪透梁将军,那他也一副日日照常当职的模样。



甚至心里年轻气盛还憋着火:



得罪梁家怎么了?就得罪了。



即使想要给他头上安最莫名其妙的罪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他又没有多少。



那不想娶,还按头非让娶?成亲要讲究一个甘心情愿。



再说,他这么年轻就开始怕事,他得怕到什么时候是个头。爱怎么着怎么着。



京城没有秘密的。



就杨翰林这洒脱的态度,使得和杨明远不太熟的,陆畔的二姐夫都高看一眼。



陆畔的二姐夫属于典型心高气傲的世家子,以前不会去踩贫寒出身的,但同时也不会去交往贫寒出身的,可在杨明远这里,“唔,杨翰林,休沐日有空吗?有个诗社聚会要不要去?”



杨明远:我都失恋了,正愁没目标呢,不想看书,不想骑马射箭,不想努力当差,不想做优秀的人,每日心情潮乎乎的,“去。”



诗社聚会,杨明远正经和几位世家子弟走近了。也了解到,世家子也不是出门就大把大把花钱。



皇上将一些都看在眼里。



那日,杨明远拒绝的时候,皇上在心里都笑了。



皇上有种越用杨翰林越顺手的感觉,说心里话,他就喜欢有锐气的手下。本来最初,对杨明远的印象不过是平平无奇。



梁将军,那场仗打的很好吗?



朕说论功行赏,就真以为有多大的功劳。哼,以为朕不知是煜亲王到了才扭转局面?



还最好的。



朕要是真小肚鸡肠之人,事儿虽然不大,不过就是个芝麻绿豆大的指婚,但你这个词就用的不好。



最好的不应该在皇家?你敢向朕要最好的?



此时,皇上又叫杨明远进御书房了,没叫丁坚进来记录,让杨明远进来。



杨明远谢谢皇上了,他真不想进来。



因为他一听“黄龙”二字就闹心。



有种,一个字也不想错听,可又觉得每次听完那面的消息,白出门放松了,心里更潮乎乎的。就很矛盾。



皇上笑,“税收?”



回话的官员说,是。



在杨明远听来,总结起来就是,今年不收税,然后黄龙卖的钱太多了照常交。为啥非得交啊?都给运来了,放不下啦。



真放不下。



黄龙府衙仓库要放存马老太出产的大列巴应急粮,要存放衙门正常运作的支出储备银钱,剩下的堆在那里干啥呀,给皇上运来吧。



反正那是公家的钱,以免还要受累给看管。别丢了,乌纱帽再丢喽。



还有大米。



杨明远知道,皇上最高兴的就是宋知府弄的试验田。许多以前的荒地,现在大米种出来了,虽谈不上丰收,但产量也不错,这次给送来让皇上尝尝。



他在一旁记录,据说,黄龙知府还要继续研究米面种子,宋知府明说不懂这方面的事情,已将改良种子的事情弄出一个研究小组。



杨明远偷抬眼,观察皇上表情。



皇上正低头看着手里奏报,一笔笔干巴巴的账目,一目了然。一件件利落不废话的汇报。



按理,这毫无感情的奏报,他应该什么也看不出来。



可皇上却好似看到了,黄龙的官员顶风冒雨指挥百姓们开荒。



好似看到黄龙的官员,外面甭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也不管。



不怕私议,不怕被人背后参一本,就一门心思奔波于让百姓吃饱饭,让朝廷多税收。



皇上好似看到黄龙的官员,支起一个个展销会帐篷,宋知府牵头,每个官员都放下身价去拉拢欢迎各地商户。



如若都这样,本朝一定会开疆扩土。



皇上不想让人看出他动容了,转过身,“恩,呈上来,朕看看那米。”



而今日让旁听的杨明远动容的是,当聊完黄龙的事情,提起户部一个重要空缺时,不是皇上提的,不是陆丞相提的,



是户部那几位打头的官员提的。



户部尚书笑着对皇上说,想向皇上讨个人,宋知府,想调到户部。



这几人都没怎么和宋知府有接触。



你说这是靠关系?这是只靠皇上的赏识?



靠这两样,户部尚书不会主动去提。



即使想迎合皇上很看重宋福生,也不会提。



这些官员能在实干的皇上手底下干到有今天,能坐在这个位置上,他就不是靠谄媚。



倒是升的太快,对于宋福生的履历来讲,对比大多数官员的升迁路来讲,真可以说是升的太快太快,这些官员倒是很容易站出来提出异议,给皇上施压。



就像上次,宋知县升知府,其他尚书以及在场官员不支持不反对不表态,这就说明不是很赞同,心里是存有想法的。



吏部尚书当初是直接就站出来反对。就是没说过皇上。



再看这次。



户部尚书先下手为强,开始抢人了,从三品的空位,直接就向皇上要人了。



一副,皇上,将宋知府给臣吧,好吗?



而其他部的官员面露稍许不高兴,也不再是像上一次的理由是不是升太快,压根就没有人考虑这一点。倒是更像“你凭什么要啊?”



杨明远心潮澎湃。



他今日能看到这一幕,终于觉得替像宋叔一样的官员值了。



当别人在周旋,在应酬,在想着搞好上下级关系,他宋叔有的是机会去弄这些,各种关系在,不得不说,眼下有那么个王爷女婿在,要想弄那些杂七杂八,更方便了。



可他宋叔,日日是“我就创收。”从不停下脚步,从不费心思去看别的。



什么叫做指明灯,他宋叔就是。



他宋叔用自身的经历让他杨明远知道了,这个天下,只要你认干,只要你能做事会做事,只要你足够优秀,你就算无依无靠也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前程。



皇上不瞎,这些最有能力的官员也不瞎,他们心中不是只有那些“出身、贫寒、偏见、猜疑、默守陈规”,别小看他们,别贬低自己,别纠结于前怕狼后怕虎,一定会有人为你出头。



不过,关于宋知府又要升迁了这事,皇上这回缩了。



皇上笑着拒绝。



且没看陆丞相,和宋福生上次知县变知府可不一样。



宋爱卿和陆丞相没关系,宋爱卿是朕的,朕要考虑考虑。



再等等。



而之前杨明远心潮澎湃想的那些也不白想,因为他憋不住心情好,皇上看出来就问了。



杨明远第一次不再害怕皇上,不再战战兢兢,只满是敬重实实惠惠的回答,将他想的和皇上说了几句。



皇上听完笑了,真的有被取悦到。



认为自己听到了最好听的“奉承话”。



相信朝廷,相信以丞相为首的那些官员是眼明心亮的。



这话比高呼朕万岁万岁万万岁都好听。



上行下效,是啊,上要是不行,下面怎么可能会行。



所以说,只要你是像宋知府那样的干将,朕就会让你相信,朕能越级提拔你。



……



就在宋福生晒黑两圈,黑瘦黑瘦的,正带着黄龙官员们,振臂一呼:



“百姓们,秋收啦。”



连家里的小年年和小败家,最近乱嚷嚷的奶音口号都成了:“让咱们撒开膀子干吧。”



“驾,驾!”



秋闱开场。



顶级世家在陪着皇上参与秋闱盛事。



本来世家子们,陪同的官员们表现的都挺出彩的,皇上是给他们比赛赏了彩头的。



陆姓玉面将军却来了。



煜亲王一到,谁与争锋,风华正茂。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女博士不是玛丽苏 甜甜 盛芳 农家锦绣 龙凤萌宝:总裁大人宠上瘾 总裁明明超A却过分沙雕 少爷,请吃糖 王妃沉迷事业日渐暴富 农妻山泉:极品傻妃有点甜 误入君心:王妃逃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