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玄幻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八百零三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两章合一)

书籍名:《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推荐阅读:我全家都是穿来的txt下载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笔趣阁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顶点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快眼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八百零三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两章合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百姓们道理都懂。



听说,会宁知县的位置空着,空一日,就代表宋大人会多做一日他们的青天大老爷。



即使会宁知县被派来新人做,宋大人高升府尹,知县又越不过府尹去,宋大人依旧会管他们。



听说,宋大人虽然要搬去府城住,但是这面的山货站、花岗岩站、滑石站等等,包括县太爷娘亲的点心店,都有留下不少管事的亲人,还照以前那样该怎样就怎样。



想必,有宋家的亲属们在,就不会和宋大人断了联系。



宋大人会时常知晓他们会宁的消息。



可道理懂是懂,还是敌不过不想让宋福生走。



百姓们看到钱佩英和宋茯苓他们的车从后街出来了。



知晓亲眷一出来,大人也会坐进车里跟着离开,纷纷穿着大棉袄二棉裤,头上扣着打补丁的棉帽子,情不自禁地向前。



他们就是个老百姓,他们哪有资格和大人说出什么挽留的话。



更何况,高升不该是天大的喜事吗?是会宁从上至下同喜同贺的事。



可到了送别这一刻,他们还是敌不过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您是我们盼了太多年的父母官,您能别走吗?



从您来以后,家家都不用费脑子就能挣到点儿钱。



家家都会有盼头边吃饭边笑着讨论:



哎呀,明年咱家日子应是能更好过。



大人说了,明年能让咱们从春天一直忙乎到冬天,闲不下来,不像今年就干这么俩月。



从您来以后,关乎生计的粮、盐、布匹、棉花价钱慢慢下降,您知道有多少百姓在买这些时,当场露出过惊喜的表情?



一人回村喊,便宜啦,便宜啦,全村跑出来询问。



询问完,还会关上家门私底下品评:



你看看,你看看,还是这位县太爷他办人事。



那对,咱们县太爷长的就像那办实事的样,两袖清风的。



您成了家家户户都能说上一二句的美谈。



从您来以后,县衙门口再不是龙潭虎穴要绕着走,而是百姓时常要来看看哪里有招工的吉利地方。



您更是第一个会回应我们百姓请求的县太爷:



“县太爷,要冬捕了,您能露面帮着一起祈求吗?”



您一身官服,卖进官衙的脚步顿住,回头看我们笑:“可以啊。”



冬捕头鱼打出来了,那鱼还没有化透呢,您就要走了。



会宁下面好些村的里正来了,还没有挖出土特产呢大人。



会宁县当地好些百姓来了,还没有制出万民伞呢大人。



越来越多的人,他们慢慢挪着,向县衙门口涌动。



宋福生解释完那句话,特意没有再看百姓,有点心理负担的上了车。



接着,一直伺候阿爷的巡检队支队长掀开车帘,他都伺候惯这位老爷子了,给挂香囊给摇扇子给送回家,宋阿爷也上了车。



钱米寿在对老师郑重鞠躬,教他一日就是恩师。



在对同窗们抱拳示意,后会有期,望同窗们继续积极向学。



阎同窗握着两个小银葫芦,这是钱同窗在秋收休沐假后,到家玩,送他家里俩小儿的礼物。



杜同窗更是郑重的向钱米寿回敬。



钱同窗曾在得知他有难处时,出手相帮,帮他寻到了活计。



米寿一掀长袍,上车。



金宝、蒜苗子,二蔫吧,二郎他们,以及有几位跟随离开,丫鬟们的弟弟背着书包,陆续上车。



列队,上马。



会宁县衙的衙役们立即站成四队,领头骑马在县太爷车辆前引领,四队衙役们分为两拨,一拨人在前方打气肃静回避的牌子,另一拨人在车队两侧护卫。



本来这一摊护送的活是黄龙府衙役们该干的。



但请示到会宁,会宁一众衙役强烈表示不用。



且激动的向宋福生请求,请让他们送大人一程。



那时宋福生还不知晓百姓会来欢送呢就有点心理压力,和钱佩英吐槽过:



唉,不至于,争着抢着要送他。



他是升迁,又不是生老病死。



怎么搞得一个个脸上没啥喜意,倒是像要送他最后一程似的。



这话让马老太进屋寻胖丫听见了,宋福生当场被诰命太恭人一顿臭骂。



三儿那嘴一点儿把门的没有。



以前,咱家是从死人堆里趟过来的。



那时要吃没吃要喝没喝,脚趾头在鞋外头露着,要是臭讲究那就有些矫情了。吃喝都没了,那还顾及啥?都差些走向极恶。



可眼下,咱家要啥有啥,就得有些讲究和避讳了。



没听说过那话吗?人不怕拥有,最怕拥有后再失去。



你死啊活啊的,不当回事的胡说八道,我呸呸呸。



衙役们为何非要送你,那是心意和舍不得,知不知道?



是,最懂衙役们的是马老太。



这些衙役面带敬重的打起官牌。



他们中,有许多人是从宋福生上任后才被选拔上来的。



从不敢想,家里没有做官的人,没有关系,就是普通的泥腿子出身,竟有一日能有机会穿上官服。



一人被选上,那份荣耀,全家多多少少都有些微妙的改变。



如此多的人,要有多少家庭真心诚意在心中感谢宋知县。



此刻,像极了宋福生他们一家才来会宁的场景。



那时,路边也有很多百姓。



只是那些百姓跪他,要靠锣声响。



只是那些百姓望着他,眼中是麻木和呆滞。



但眼下,车队才一动,就有三五十人百姓跪地,接着一片又一片的百姓不由自主的跪下。



宋福生心口当即一热,攥了下拳。



钱佩英在车里轻拍了拍他的手。



马老太也穿着诰命服在第二台车里,旁边是火树银花和宋胖丫。



她老人家正精神层面直线上升。



百姓们一片片跪下那一瞬,马老太的精神世界都要起飞了,拽都拽不住,在对茯苓说:



“瞧见没?你爹作为文官,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这就是他的功勋,就即便上面没人知晓,只百姓心中知晓,咱也知足了。”



阿爷坐在第三台车里,也在掀帘看外面的百姓,吸了口气听身旁的宋大伯说一些屁磕。



宋大伯眼圈微红嘀咕道:“哎哟,真能整景,又不是不回来了。再者说,你们舍不舍得的,俺侄子还能为你们留下是咋的,那不升官啦?不升官的官,能给你们做多大的主?一点儿不动脑子,不会朝前看。”



阿爷瞅他一眼,那你眼圈红啥?



说实在的,咱宋九族的心肠比照常人要硬一些。



来自于他们的经历。



要不然也不会在离开任家村时,任家村的原住民们对这伙后来的人面露不舍,而咱们自己人却是笑呵呵的潇洒再见。



但今儿个还是被感动了。



宋九族人怕的是最质朴的东西。



如若这些百姓是被有组织的召集起来,被带领着喊:恭祝大人高升,他们还差一些。



整景嘛,和福生走南闯北见识太多,知晓哪里都爱整那套虚头巴脑的。



但这些人是自发的来了,这东北大冬天的路不好走,从乡下还来了不少村民,脸上带出的是内心最真实的东西,比如:



大人,您走后,俺们日子还能不能好过啊?您说的那些话还能不能实现?



眼神中那种带着期盼的不安,那么的真实。



像极了他们这伙人逃完荒,在城门口,听说要被分开时的无助。



像极了宋福生高中进士要去外地,家人们既感到高兴又担忧会不会被扔下就此分家。



这不嘛,宋福喜他们这些汉子就在笑着说,三弟是真不容易,甭管在哪里,哪里都有一群指望他的人。



逃荒那阵,一点经验也没有,怎么走,向哪走,到底杀不杀人,他们当初就瞅福生。



任家村被征兵和后头闹雨灾,全村都闹哄哄的,当福生一回来,全村人都看他。



这回妥了,高屠户问:“会宁多少人口来着?小十万吧。呵呵,这一天天的,小三是真不容易,耳朵都得被好些人念通红。”



宋阿爷的大儿子说,“这才哪到哪,还得去府城呐。”



装载老太太们这台车里,是在边对百姓们挥手边说:



“哎吗,我从来没有想到还能有今天。”



王婆子说,她早就享受过自己是普通人,却因为是官员的家属而受到百姓敬重和跪礼。



来会宁的第一日,她就感受过了。



这些老太太们做梦都不敢想有如此高光的时刻。



同时,即使没有文化,无法用语言形容出来,心中也正共同慢慢涌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使命感。



父母官的家人要怎么当,不能被惹急了,想骂街就叉腰骂老百姓啊,不能只借光不付出啊?



而米寿他们也犹如第一天来会宁一样,发现姐姐宋茯苓露头对大家挥手了,他们也探头,车窗处露出好些脑袋瓜:天冷,快家去吧。



米寿刚喊完,那老天就像配合他似的,毫无征兆的就开始落雪花,而且有越下越大的趋势。



许多在街上开铺子家的小孩儿,以前天天看哥哥们下学站一排走,从他们各家的铺子前路过。



爹娘说,这些哥哥们要随县太爷去大城池里念书了,他们这才鼓起勇气和大哥哥们挥手。



这日,十里相送,百姓们在大雪天里送知县上任的一幕,被记录进地方志。



秦主簿手冻的通红,亲自着笔记录。



他站在路边,一会儿看车队一眼,一会儿看百姓们一眼,记着记着眼圈儿都红了,给自己感动坏了。



尤其是声情并茂的写下大实话,写到那句:



百姓真心相送官员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赶紧走吧,终于走了,另一种恰恰相反。



曾有一位知县,他任期不过短短数月,百姓们自发步行十里外相送,面露挽留。



并且,秦主簿还在县志上记录宋福生的反应。



写下宋知县不忍看百姓,从上车后,并未掀帘挥手告别。



他写下:大人曾对同僚露过话,并不是告别,并未离开,而是更好的开始,让更多人有更好的开始。



直到写下这番话,老秦才掉了泪。



可是,大人,你都打算让那么多人有好的开始啦,您是不是忘记将我带走啦?我还没有发挥好,您就不给我机会再表现表现?



宋茯苓的车辆正好路过秦主簿面前。



茯苓望着在大雪中的秦主簿憋不住笑。



昨儿她爹还说呢,到任后,要将秦主簿调到黄龙做文书。



因为她爹很满意秦主簿拒绝黄龙官员邀请。



这不是新官即将要上任嘛,黄龙那些中低等的官吏就想私下里先了解一番新府尹的做事风格,会不会也比照会宁似的找茬重新选拔官吏,吓得不行,好些人就托关系打听。



听说,秦主簿小舅子岳父大嫂家的四侄子,在黄龙府衙做吏,要给好处要请吃饭,秦主簿拒绝了。跑到她爹面前一顿邀功一顿投诚。



爹回头就到家说,秦主簿那人,红脸白脸很会唱,摆谱整景捧人很有一套,用着挺顺手,带走。



就在这时,宋富贵和宋福寿、郭老大终于一身风霜的骑马赶了来。



那面在卸车,车队帮会宁商户进的货,没拉空车,完成任务。



拉去的货物更是卖空了不辱使命,一堆事还没有汇报,这面咋就走啦。



王忠玉及时将富贵他们拦住。



特意多等你们三日,实在等不及要到上任日了,这才启程。



不中,这时候必须让福生离开会宁,不能调头回县衙再住一宿,你看看这气氛,已经被渲染到顶点,县志也记着哪,回头你让全县百姓怎么看,又回来啦,还得再欢送一遍?



宋富贵口干气急。



这一路甩不掉郭大哥和宋福寿的手爪子,眼下又被忠玉和大姐夫田喜发纠缠。



郭老大挡住忠玉要伸向富贵的手:“别动手,他怀里有银票。”



那语气夸张的,不知道的以为富贵身上有雷呢,一碰就会炸。



到底送行队伍还是乱了阵型,百姓们也知道特产队回来了。这就代表着好些人家的小子也回来了。



车帘掀开。



宋福生和钱佩英正拉手呢,被跳上车的富贵吓一跳。



都不知道该问哪句了。



最终,福生先说的是,“你没睡过觉吗?”



那富贵,眼睛抠抠着,掀开车帘那一瞬,身上一股怪味吹进来。离开许久,冷不丁一瞅,好似瘦了二十多斤,瘦的都变了模样,成了瓜子脸。



富贵开始掏银票掏信件,“快点吧,福生,接过这些烫手银票。也先啥都别问,让我跟车睡一觉,缓过精神去府衙再汇报。”



宋福生给富贵拿车上的棉被盖上,又给脱鞋,想用手炉给暖暖脚。



那鞋都脱不下来了,脚被冻的、肿的,最后用剪子将鞋剪开脱掉的。



而宋福生这一路上,也从杨明远的信中知晓了许多事。



比如,铺子是杨明远打赌赢回来的,租赁金最初是他们几位留在京城的进士凑的。



比如,杨明远的一些现状,皇上都会让他做些什么。



比如,会宁那个万家的案子,万禀义这种小人物的结局,明远是没提的,包括毛大人的外甥被抄家女眷发卖也没怎么细说,只细细地告知毛大人被牵累,从三品降到五品官,从户部被调到礼部做闲差管祭祀去了。



且杨明远还在信中对宋福生道,他入翰林听说过一事,叔的那份卷子就是原毛侍郎大人,进宫呈给皇上的。



所以在毛家一落千丈搬出三品宅子时,他有在毛大人病倒登门探望。



毛大人让转话给叔,和宋知县无关,不要心有顾虑,是治家不严,望为官者都以他为戒。



宋福生看完这封信,心绪复杂。



那位老毛,是户部少有的能人干将。那么强的能力,没有升成尚书,或许都和老毛一门心思搞业务有关。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女博士不是玛丽苏 甜甜 盛芳 农家锦绣 龙凤萌宝:总裁大人宠上瘾 总裁明明超A却过分沙雕 少爷,请吃糖 王妃沉迷事业日渐暴富 农妻山泉:极品傻妃有点甜 误入君心:王妃逃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