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玄幻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七百九十四章 让我做你的眼睛(两章合一)

书籍名:《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推荐阅读:我全家都是穿来的txt下载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笔趣阁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顶点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快眼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七百九十四章 让我做你的眼睛(两章合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大臣们议完事,向外走。



在御前行走的丁坚和杨明远,低头向他们恭敬行礼。



走出的大臣,是整个皇朝各部的最高执行官。



他俩低头间,只能看清各位大臣脚上的皂靴。



议事阁里,眼下只剩皇上、陆丞相和吏部尚书。



杨明远和丁坚在外间,作为小秘书,隐隐约约能听到几句。



这几句话,可是让两位年轻人,当即内心波涛汹涌起来。



“不足一年又如何。”



“朕算是看清了,有的人,朕给他放在哪里都放心。”



“而有的人,倒是合乎你们讲的规矩。却在任数十年,不如人一年。”



“朕要讲什么规矩?谁给朕设的?”



“朕要的是,这天下,黎民百姓能……”



吏部尚书:皇上,老臣只是想说,本朝还从来没有过而已。



丁坚听到这里,看了眼杨明远。



发现杨明远脸上毫无波动。



他就不服气了。



丁坚心想:



装的比他还像。



实际上,杨状元,你心里很激动吧?



宋福生可是你状元游街时,当场跪地认下的恩师,你恩师都要破例被高升了,你能不激动?



而且你听听吏部尚书那话,本朝没有出现过此例,惹的皇上还挺反感。



那话说明什么?说明你恩师不是要被提一级半格,他很有可能在任还不满一年,就要迈进四五品的行列。



只有越级提,才会让吏部尚书向皇上搬出规矩。



不足一年啊,丁坚心头火热。



宋福生明明和自己是同届科举,但升迁路却要给他远远甩开,这要有多得圣心才能做到。



圣心,才是天下为官者最趋之若鹜的。



此时此刻,丁坚认为只有一句话,才能形容他内心的羡慕嫉妒恨。



那就是:表弟,你可真会挑岳父。



思考这些时,丁坚一直在观察杨明远。



当里间陆丞相也在吏部尚书之后表态不太赞成时,丁坚终于捕捉到杨明远偷偷攥了下拳又松开。



他立时就在心里乐了:



嗳,这就对了嘛。



你怎么可能比我装的还沉稳。



是不是正在心里恨陆丞相和吏部尚书多事啊?



呵呵,不要担心。



陆丞相于公于私都要拦一拦的,但你要是仔细分析分析皇上那个人,就会发现,皇上一旦下定决心,谁拦得住?



不过是或早或晚罢了。



你恩师啊,我表弟他准岳父,升迁这事算是定下了。



杨明远在攥过拳头后,也想通了这一点。



宋叔在会宁还不足一年,土贡又才运来,比起吏部尚书大人的劝解,陆丞相说的话,皇上应会考虑。



一切都才开始,至少要再稳一稳才会动,这样才是对百姓对宋叔都好的事。



再一个,是他自己分析的。



如果这时候宋叔动了,那才叫这份政绩宋叔不过是牵个头,后来人接了一摊现成的。



要是不动,给坐稳了,将来会宁越好,宋叔才会越好。



因为到那时,无论宋叔身在哪里做官,这份政绩都会跟着他走,履历里有会宁县浓重的一笔。



所以说,这份升迁令,应是至少半年后才能下来。



一年半载,两年,哪怕像他们一样过三年才下来,真不算什么。



毕竟是要越级提。



不过,三年的可能性不大。



杨明远想通就放松了下来,心情非常好,不再为陆丞相拦着升迁而为宋福生遗憾。



放松下来就看了眼丁坚。



又扭过头看一眼。



丁庶吉士在瞧什么,他身上有哪里不妥吗?



杨明远对丁坚微微一点头。



咳,丁坚被抓包后,是低头接着装忙碌。



……



当日下衙后。



这个皇朝真正的高门府邸先有了行动。



在大臣们心中,皇上不会说废话啊,派出心腹盯着还未营业的会宁特产店。



其他高门又盯着他们的动向。



那位和杨明远赌约输出铺子的翰林院小子,竟被祖父和父亲叫进书房特意问话。



陆丞相是在路过会宁特产店时,让落了轿,看了几眼。



国公府的老夫人停下喝芝麻糊的动作,望向夫君,好一会儿才说:“你拦着做什么。”



老夫人最近性情有些变化,连陆丞相都有发现。



可能是皇朝只差没收复南方和以前不同。



也可能是孙儿二次受伤,致使老夫人不想再走低调沉稳路线。



稳什么,还要怎么稳。



她甚至反思过自己,她一个堂堂的皇家大长公主,今上仅剩的姑姑,从今上只是普通皇子时就站出来扶持,是不是在教养子孙时出了什么问题。



才会让她的儿子,她的孙儿都毫无皇家出征风范。



就因为没有自持过高的皇家风范,在外带兵才会和兵卒吃住一起,才会像那些毫无背景的将领一般,以命博前程。



那身上的伤无数。



她怎么就没教过儿孙,真用不着。



陆夫人就是在老夫人不高兴时进的院子。



陆夫人是从娘家听说的,见到婆母问过是真的?那公爹有没有回来讲,皇上要给升迁到哪里?



老夫人没什么耐心告知道:“如若升,自然是当地的府尹。”



陆夫人惊讶的一下子瞪圆眼睛。



六品变四品,哪怕黄龙府的府尹职位低半格也是从四品。



这这这,之前没有七品过渡,直接做了六品知县。



眼下,指日可待,又要不经过五品就迈进四品。



陆夫人很是高兴,这是头一次彻头彻尾的对宋家满意。



为自个儿子。



要知道那宋福生很是年轻。



再这么跳着升,那她儿将来在朝上,或许有一日,祖父和外祖父年纪大了都不在文官队伍里了,但又出现了岳父。



与此同时,丁坚和杨明远作为御前行走的小秘书,活多,才下职。



杨明远出了衙门急匆匆就要走。



丁坚坐在轿子里却突然叫住他:“我猜你,是要去镖局?”



杨明远一点头。



“能否进一步说话?”



这是第一次,丁坚主动和杨明远打招呼。



离皇宫有些距离的胡同里。



轿子外,站着几名丁坚的小厮在左看右看。



轿子里面,丁坚在和杨明远说着如此这般那般。



哪般呢。



丁坚在提点杨明远。



你可知,皇上今日的行为是在带头提松花石砚?松花石要成御砚了。



皇上为何要带头炒红它呢。



丁坚在心里猜:皇上要走一步看三步,可能是不想给会宁百姓为兵部制造磨刀石的钱。



目前国库吃紧,没法让采办处向会宁拨款。听书包



炒红它,让全天下的人趋之若鹜,最好到一石难求、价格高昂的地步。



然后宋知县那个人,只要不是傻子,就会懂得,有些话就不用明说,皇上不能白帮忙。



会宁特产甭管是谁的,宋知县都要想办法拿出炒红的那些银钱,贴补给当地百姓为军队制作磨刀石的钱。



而宋知县那人傻吗?



要是傻,珉瑞不会只甘心情愿认他当岳父。



傻,不会成为天子门生,那贡生卷,丁坚都阴谋论过,是不是为脱颖而出的手段。



所以,当务之急,丁坚想让杨明远这个明面上是宋福生的人,去提醒宋知县派来卖特产的亲信,让别乱卖松花石。



皇上夸过的,用的御砚,你卖百八十两银钱?



最好开业只亮相,私下订货。



相信在有心人的操作下,用不了多久,松花石砚,松花石摆件,将会天下闻名。



“懂了?”快给宋知县那个聪明人传消息吧。



杨明远郑重的一抱拳,下了轿。



回头过,丁坚回府就与母亲谈话。



要说丁家,其实早在丁坚的父亲病死后就落魄了。



但还好丁坚有个好外公。



他总出入外公家,尤其是在奉天时,外祖一家待这个外孙格外亲厚。



有时,同样是外祖家,待丁坚比对陆畔还好。



原因是,在外祖一家人眼中,陆畔什么都有。



再加上,丁坚的母亲是陆畔的亲大姨,陆家又是本皇朝首屈一指的名门,这都是沾着边的,甭管冲里子还是面子,各府明知丁家落魄,但仍邀请为座上宾。



再说回此时。



丁坚自从有了探花之身,靠自己进翰林院后。



丁府大事小情已由他彻底做主,成为几房中名副其实的当家人。



当家人要管大家吃喝拉撒啊,没银钱,高门人情往来它也转不起来呀。



丁坚叫来府中在外面开文玩店的几位大掌柜,在书房里安排了一番。



就这事儿,过后,杨明远感觉被丁坚深深的教育了一回。



原来,别人说的御前行走真能发财,不是假的。



他那时,只以为别人要送礼是让给透露皇上消息之类的,那这钱可不敢收,更不敢与别人走得近,以免让皇上反感。



却不想,还有这种方式发财。



利用第一手消息,哪里哪里的东西要涨价了,在大家都不知晓屯一些,倒手再挣。



杨明远之后有足足一年的时间后悔。



他和丁坚抱着一样的金饭碗,人家丁坚还提醒他松花石将要天下闻名。



可他让亲娘哥哥嫂子省钱,只会让家里人少买些地,丁坚却在一年内,他都不愿意去猜测赚了多少银钱,怕猜出数目,心里更呕得慌。



原来,还可以有如此发家的方式。



不过,眼下,小杨还看不到以后的事,不知道就会很快乐。



他正快乐地向镖局的方向前进。



京城郊区,千里马分镖坐落京边。



这里以前属于京城有名的贫民窟。



宋福生头几年买下几户人家,房子破败得不像样,找人修补又打通院子,就成了镖局分部。



那院落很大。



可今天,杨明远却觉得拥堵不堪,离老远就听到院子里一片嘈杂。



富贵他们到了,才到。



宋富贵手里举着馒头看到杨明远进院,急忙三五口咽下就迎了出去。



对杨明远其人,由于顺子那话,富贵之前保留意见。



但这次,听留守在这里的账房和揽单子的工人讲,门市早就被解决了,很好的地段,就是杨明远给解决的。



而且比起那几位留京的进士,只有杨状元来得最勤快,经常问镖局是否有难处,还亲自来。那几位留京当官的进士,都是打发人来问。



宋富贵能不对杨明远改观吗?



“杨状元,快,进屋。”



郭老大也站在马厮前,冲杨明远热情挥手。



杨明远明显比富贵还激动,先递给一封信。



富贵:这么厚?你这是写了啥呀,咋和俺福生那么有话说。



搞的咱都不好意思了。



因为俺家福生在出发前没让捎啥话,只让给你匀点蜂蜜,给你们留京的几位进士一人一块松花石砚。



宋叔没话说,杨明远却依旧热情不减,“那砚台千万别给我们,留着卖钱。富贵叔,你听我说。”



“可不敢让状元郎叫声叔。”



“别说这些,富贵叔,你先听我讲……”



讲到后来,杨明远和富贵对着吃馒头,边吃边说,连个咸菜都没有,俩人却觉得这饭咋就那么香,就着大喜事下饭。



“懂啦?”



“放心,保准办的明明白白的。”



杨明远是在天完全黑透时才回家。



到了家,对他娘、他哥说,会宁来人了,这是宋叔给咱家人的蜂蜜。拿给小侄子喝。



又踌躇一下:那什么,娘,哥,这次押镖来的人太多,他们忙的吃饭只吃干粮,让嫂子留家照顾侄子和家里,你们这几日能不能帮忙去给张罗张罗饭,再将咱家的存菜拿去一些。



明远的哥哥第一反应是:



去伺候他们,会不会丢了你的面子?白帮忙倒是不要紧,其实对于宋家帮你的,这都是应该的。



杨母的第一反应:



她就知晓这蜂蜜不是那么好随便吃的。



唉,好吧。



儿都说了,有些事不要想那么复杂,就当是认识的亲朋间互相帮忙而已。



三日后。



杨母在镖局院子里帮忙,看傻了眼。



踩高跷和唱大戏的扮相起来。



数不过来的挂鞭向外运送。



大鼓唢呐队伍,汉子们头上戴的小帽绣着字,难得她还认识,关键这两天总能见到,小帽正中间绣:会宁二字。



好些掌柜打扮的,正围在宋富贵身边听最后指导,“记住没?”



“放心,大掌柜,您就瞧好吧。”



最惹人注目的是,二十名身高一模一样、穿着一模一样的精神小伙亮相。



那衣服怪模怪样,可它也是真养眼。



得亏来这里帮忙的是杨母,还算镇定。



要是杨大嫂,大嫂看见小伙子们都会没空偷吃蜂蜜,她会多看一眼是一眼。



要知道这可是从会宁县选出最精神的小伙子。



会宁门面担当的选拔,那是从初试报名到复试都很严格的。



主考官团队,更不是宋知县和宋富贵这俩在外面坐着的。



而是在帘布后面的宋茯苓、桃花、宝珠,钱佩英,以及给面子亲临现场的马老太。



正可谓,老中青三代女人选拔出的帅小伙。



衣服是制服样式,鞋底弄上了铁掌。



……



会宁特产开业这一天,京城百姓们只有一个感觉:



怎么啦?发生了什么?



有一只队伍,一路走一路放鞭炮,离远就能看见踩高跷的,吹拉弹唱,东北特色,比娶亲还热闹。



最惹人注目的,踏踏踏,二十名护卫小伙整齐划一护送一块在京城“罕见”,在会宁一点也不罕见蒙着红布的松花石。



皇上忙完大半日,问:开业了?



大太监回:开业了。



唔,朕要出宫走走。



杨明远和丁坚急忙恭敬站起身。



皇上瞟眼他们,意思很明显:你俩就不要去了,朕可不想被认出。



带的随行秘书是陆畔的二姐夫。



想了想,皇上说,去给孟景遇叫来,让他随朕去瞧瞧。



陆丞相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皇上正微服出宫。



陆丞相之后,其他内阁大臣们也通通知晓了。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女博士不是玛丽苏 甜甜 盛芳 农家锦绣 龙凤萌宝:总裁大人宠上瘾 总裁明明超A却过分沙雕 少爷,请吃糖 王妃沉迷事业日渐暴富 农妻山泉:极品傻妃有点甜 误入君心:王妃逃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