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玄幻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六百章 我在国公府睡过觉(两章合一)

书籍名:《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作者:YTT桃桃
推荐阅读:我全家都是穿来的txt下载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笔趣阁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顶点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快眼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六百章 我在国公府睡过觉(两章合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宋福生微皱眉进屋。



钱佩英问他怎么啦?谁又找来啦?可不行再喝酒去。



“倒不是寻我的,是刚才国公府来人告诉,老太太被留在那了,让放心,说是要留下吃完晚饭才会送回来。”



钱佩英将柴火塞进灶坑里,急忙站起身:“怎么去了那里?不是去见陆三。”



“陆三临时有事,国公府的老夫人,估么是寻思老太太那么大岁数了,别让白跑一趟,正好都是年纪大的人,能说说话,就给叫去啦。”



夫妻俩边说话,边进了屋。



进屋后,宋福生坐在炕沿上,有些心不安。



“老太太到了那种地方,能不能胡说八道?别失了分寸。”



钱佩英是用围裙擦着手纠结:



“她奶一天天大嗓门,啥也没见识过,可别看啥都直眼。



那种大宅子里的奴仆,听说都是见人下菜碟的人精。



她奶脾气还不好,可别和奴仆之类的拌了嘴,出了啥岔头,那就丢了人。”



电视剧都是那么演的,有些奴仆不是个好东西,比主子们还爱瞧不起人。



宋茯苓终于停下笔:什么乱七八糟的。



“你俩轻点埋汰我奶。



我奶没有那么弱。



她有一颗向上向美的心。



人家我奶也是能欣赏美好事物,懂得藏拙的。



只要国公府,别将金子堆满屋领我奶参观,她就看不直眼。”



马老太不知道背后给几个儿子儿媳们吓的不轻。



大伙听说她去国公府做客,还埋汰她拿不出手。



要是此时能知晓,她定会说:难怪你们这些人在俺心里只是“路人”,俺很疼小孙女也是有原因的。



……



伸出手,指引美景时,长公主露出金玉戒指、腕香珠。



她一身布衣,身上也只简单佩戴这几样,就已经是很低调了。



并且,从出了花厅后,领着马老太逛园子,长公主就让马老太和她并肩走,说话也用“咱们”。



咱们这样的老年人,咱们这样已经当了祖母的人。



用称呼,来填平她和马老太身份之间的千沟万壑。



而马老太也表现的笑谈自若,只略比长公主走的慢小半步。



身后跟着随行的两顶轿子和一队丫鬟,这么多人看着她,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自在。



马老太心里一直有种底气。



那是小孙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停暗示的给予。



或许,也是她自己心底本身就向往生长的东西。



那就是:



公主,国公夫人,您的安乐富贵、锦衣玉食是经历。



我的粗茶淡饭,如何种地,如何在困难期,寡母当顶梁柱带儿女节俭过日子,如何卖点心走街串巷吆喝,如何带领村里农妇们给前线战士做奶砖,那些通通也是我的经历。



“这国公府啊,它就是叫这名,其实就是个家。



和你们寻常百姓家一样。



只不过,我却不能像你们一样随时随地出去走走。



有些时候还没有你们自在。



就得将家盖大一些,让我也有处地方走走,景多一些,能让我少了出不去门的遗憾。”



长公主示意马老太看那假山上的小瀑布。



马老太嘴上说着:“美啊,听那流水声都觉春天来啦,”心里却:这些石头能盖多少石头房。



看见那河水,老大个池子了,像望不到尽头,那上面还停着一座石舫,马老太站在桥上:这得能养多少鸭子大鹅。养鱼也行啊,养鱼。



长公主就笑着指向桥边:



“走,咱们下桥,去那面的凉亭坐坐。”



且告诉马老太:



“我啊,就爱在这季节,要么去那船上坐坐,要么就在这凉亭里吃吃茶,听着那面的笛声,一定要隔着这河岸的,恍恍惚惚,隐隐约约,听的才自在。”



马老太就笑着告诉长公主,说老寿星,我也稀罕那恍恍惚惚、隐隐约约的。



“这不是盖房子嘛。



原来住的,除了烤炉房都扒了,我三儿一家就搬进村里借住。



他住的那屋,离我借住的不远。



有一回傍晚,民妇就听见俺那三儿媳在吹葫芦萧,都是没听过的曲。



也不知怎的,俺就急忙端出炕桌,坐在院子里,给自个倒了几杯酒。



她那面恍惚间也不知到底是吹了几个曲,反正俺这里都已经被她吹的,喝的迷迷糊糊随着那小曲用手指点桌子,呵呵。”



“噢?你三儿媳也精通乐理?”



马老太谦虚:“可能不咋精通,就是会点儿。我三儿读书人,懂一些,我三儿媳的娘家家境尚可,可能也懂点儿。然后我小孙女再比她爹娘强上一些。”



钱佩英:谢谢你谦虚哈,唠嗑怎么还聊到她的身上啦?



她学葫芦丝纯属是为占便宜。



那阵陪闺女周末学钢琴,一等就是傻呆一小天,坐那直打哈欠。



那老师就说:“你要不要学点啥?有的家长陪孩子的同时也学,要不然在外等着没意思。你要是学,课时费会少收一部分。”



她就这么的,学了葫芦丝。寻思买葫芦丝,也比买别的乐器便宜。



至于会的曲,北国之春,女儿情,月光下的凤尾竹,彩云之南,驿动的心。



其他的早就当下饭咸菜忘了,过了几年后,葫芦丝也不知被她塞到了哪个柜子里。



结果老宋那天进空间帮她翻东西,从旮旯里拿出来,非得让她吹几首,说学习枯燥,要放松精神。



而马老太在那天听过曲,还好信的跑到三儿家门口瞭望钱佩英吹葫芦的背影后,她就忽然觉得,难怪三儿两口子感情好。



细想想,人家钱氏说话办事能拿得出手,为人大方,从不咋咋呼呼像村妇似的东家长西家短。



更没有富家小姐包括大姑娘们身上的漂浮。



钱氏是过日子踏踏实实,拎的了锄头,吃得了苦。弄这个风花雪月呢,又不比那些只会搔首弄姿的差。



唉,所以那天,马老太就借着曲、借着酒,分析了很多,一会儿喜、一会儿忧、一会儿又释然的一笑。



这不嘛,凉亭里,只有长公主、马老太和秦嬷嬷在,其他人都只能在亭外守候。



长公主就问了:



“我总听你提三儿一家,小孙女。



你三儿似乎只得这一个闺女是吧?”



马老太实在道:“是,就那一个。米寿是钱家的独苗苗,您也见过,现在由我三儿一家养着,”



她认为和长公主没啥可不能说的,阶层差距那么大,人家都没必要瞧不起和笑话咱,越是差距大,越不会。就那一瓶不满,半瓶乱晃的,才爱撇嘴在心里笑话别人短处。



人家能问,不过就是想了解情况而已。



人和人之间怎么能拉近关系呢,就是在不唐突的情况下,能彼此说说心里话。



“那你,遗憾吗?”



马老太坐在凉亭的石凳上,眯眼望着瀑布,坦然道:



“不瞒老寿星您讲,遗憾。



我曾万万次真心求菩萨,让民妇的三儿媳身体好起来,求老天施舍给俺三儿一个小子。



镯子、戒子、金子,不如有俩胖小子。”



马老太歪头看着长公主又一笑,脸上比岁数大的老夫人褶子还多:



“可再是想要胖小子,也不如和乐一家子。



要是因为想折腾要孙儿,给三儿一家搅合的乱糟糟,不如不折腾,别等到时再后悔。我那三儿媳,就是冲那老亲家,也不能那样。



而且,掏心窝子讲,老寿星,退一万步,俺有孙儿,仨个孙儿呢,是那俩儿子生养的,对他们三叔也极好,很是亲近。”



扛灵幡有人。



老夫人忽然轻拍了下马老太的胳膊。



之前虽然亲近,但是没动手,可见这一刻,老夫人有多感慨。



“是啊,到了咱们这个岁数就要更懂,人要知足,珍惜眼下。



就像我。



民间只知,珉瑞的父亲战功赫赫,也以为我只得那一儿,其实不然,珉瑞是有大伯的。



我这一生,生养过俩儿,只是他没站住。”



秦嬷嬷心里一哽,差些失态的出口求公主不要说了,这怎么聊着聊着,安慰别人却用自揭伤疤的方式。



马老太歪头看向长公主,眼里有惊讶,心里一紧。



老夫人眼神中带着通透,望向马老太刚才看的瀑布,声音平和道:



“如若菩萨告诉我,可以让老大活着,别说他不娶妻生子了,就是他瘫在那,事事要由我亲手照顾,让我照顾他到白发苍苍,我也会感恩极了,只要他在。



然后是珉瑞的父亲,很突然的离开,这些事,你也知。



所以,老妹妹,你刚才那句话我很喜欢,也就多说了几句。



这确实是,什么事都大不过和乐一家子。



当心烦意乱时,你就想想他们都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远处陆珉瑞院子的官家,正站在桥边听嘱咐。



他一边听,等会儿老夫人要带着那位贵客去少爷院子里转转,让他有所准备。



一边微抬眼观察凉亭里的动向:



只一眼,竟然觉得:老夫人和身旁的民妇坐在一起,气氛出乎意料的融洽。离这么远都能感觉出来。



没错,这位管家没感觉错。



因为为了宽长公主的心,马老太笑呵呵的和长公主正在边吃茶,边举例她家的喜乐事。



“您是不晓得,那米寿,有时都让我忘了他不是我亲孙儿,机灵的呦,扬起一张小俊脸,恨不得搂住亲几口。



啃完,民妇还有点臊得慌,可是控制不住的打心眼里稀罕。”



“……那米寿,那日还在我旁边摘菜叹气说,唉,我都多大了,还一事无成。您说他才几岁?他是真苦恼,还不是装的,笑的我呦。”



“您问我小孙女?该怎么跟您形容俺俩的关系呢。



民妇偏心她,到啥时候,当着其他几个孙子的面,俺也大方承认。



因为,是俺孙女帮助俺,敢于迈出家门。



敢于出去多走走,敢于在几十上百人面前不打怵说话。



敢于系着粉头巾,甭管好看孬看,哪怕在别人眼中是扮丑,俺也心里坦荡荡挣钱。”



马老太说起宋茯苓就嘴不闲。



望着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湖面,拽出好些胖丫语录:



“小孙女说,奶,见识和经历才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我一寻思,可不是?



亿起从前几十年,感觉没啥说的。



可自打来了奉天这地界,俺能说的可多着。



老寿星,民妇要这么一直折腾着,到哪天真老了,不能动,躺在炕上闲着,也能有好些往事寻思,多好。”



长公主就差鼓掌了,一脸你再多说几句的笑模样,很爱听。



胖丫能对她祖母讲出,见识和经历才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就可见那丫头的心有多广。



可比所谓的那些府中小姐们强出很多。



那些人,只能看到真金白银、眼前的好处、官阶爵位等俗物,却永远也意识不到,这世间有很多无形的东西最重要。



原来我孙珉瑞,连挑人的眼光都是一等一的好。



马老太:“民妇的小孙女也嘴甜。打的今早才发生的例子吧,我这长了白发,她今早帮我沐发说,奶奶,您这不是白发,是智慧。您听听,本是心堵的事,听的我乐淘淘。”



长公主:嘴甜好哇,我家有一个嘴闷的。



但实际上,她猜:珉瑞比谁都爱听心上之人夸赞,这是指定的。到那时,要是能时不常的听胖丫的夸,嘴上不说什么,心里都得了乐开了花。



吃饭了。



转移地方,去了石舫上吃饭。



伴着满桌小碟小碗各样好吃的,秦嬷嬷看出老夫人心情是真好,还让马老太之前提到的葫芦萧和笛子、古琴纷纷奏起,就在那河岸边,不要离的太近,太近影响说话,



也不能离的太远,太远没那意境。



将纱帘打开,让长公主和马老太一边能望着外面平静的湖听着曲,一边吃饭。



水如空,桥如虹,宜远观,宜近赏。



马老太小声问长公主:“老寿星,这筷子镶了金子的呀,”她都不敢下口咬。



长公主笑哈哈道:“怕什么,用什么做的,它也就是双筷子。来,你尝尝这个,我每日要喝上一盏,等赶明要是能有机会,我也去尝尝你每日都吃什么。”



如若迁都太忙,没机会了,那么,咱们就相邀京城郊外见。



长公主有自信。



有一天,她一定能和马老太约着在京城走走。



即便胖丫没嫁进来前,她也相信宋福生就定会带他老母亲进京。



将燕窝推过去。



马老太心想:她最稀罕吃油渣白菜馅饺子,可是,老寿星,您能吃惯吗?



哎呦,瞧她想的还怪远,人家不过就是随口说说。



吃完饭,长公主赐塌,还让马老太歪一会儿,上了岁数了,必须午间养养神。



马老太躺在榻上,屋里飘着小丫头点的安神香,她盖着锦被闭眼:妈呀,你说这事逗不逗乐,我还在这里睡上觉啦。胖丫啊,这里真得劲。



连陆丞相都听说了,老妻在安排“朋友”,给儿媳都打发去了娘家,珉瑞也在外面,那他就别去打扰了。



睡醒了,下午阳光最好时,俩老太太又开始“玩”上了。



不经意间,就逛到了陆珉瑞的院落。



“领你进去瞧瞧。”



不经意间,长公主指着打铁房,就开始说她孙儿坏话……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女博士不是玛丽苏 甜甜 盛芳 农家锦绣 龙凤萌宝:总裁大人宠上瘾 总裁明明超A却过分沙雕 少爷,请吃糖 王妃沉迷事业日渐暴富 农妻山泉:极品傻妃有点甜 误入君心:王妃逃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