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陆:田单复国

书籍名:《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作者:渤海小吏
推荐阅读: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txt下载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笔趣阁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顶点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快眼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陆:田单复国,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即墨民选最高长官田单是一个做局高手,他下了四步棋,每一步都高妙无比,且环环相扣。

第一步,田单在燕昭王死后,先是派出了间谍在燕国散播谣言,把曾经大家怀疑的那堆车轱辘话又都说了一遍,最后还画龙点睛地加了一笔,说乐毅一直就有自立之心,但老王尚在世,乐毅只是一直不忍心罢了。

其实,有没有这个谣言,燕惠王都会对乐毅动手,国家不会无限期地等着他攻下这两座城。

毕竟就像这谣言中最贴心的那句话说的那样:老王尚在世,乐毅只是一直不忍心罢了。

燕惠王的心理其实很好推测:你手握大兵在他乡经营这么多年,谁知道你是什么心思。

你又不是我的人,我是不允许有这样大的不确定的威胁的。

燕惠王派大将骑劫去接替乐毅,让乐毅回国接受封赏。

乐毅并没有像吴三桂那样被削藩后就反了,也许他想到了自己的知遇之主燕昭王的封王之;也许他也知道,这几年他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在齐地播下多少恩泽。最终,他选择了逝如冬雪般地离开齐国这片自己的传奇之地。

他虽然选择了离开,但他不傻,他知道燕惠王是什么意思,因此他没有北上回燕,而是西去奔赵。

乐毅一走,燕国军心大变。

田单的第一步棋走完,开始走第二步。他搞起了封建迷信。

他单命令城里的百姓每家在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上饭菜来祭祀他们的祖先。

祖先吃没吃到不一定,反正各种鸟却都被吸引到即墨城上空盘旋,时不时地飞下来和人抢食。

城外的燕军对此开始感到奇怪,各种传言开始流传。

田单扬言说:“这是有神仙来教导我,让我拯救孤城。”

这时,有一名士兵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幽默情绪,说:“我可以当你的神仙导师吗?”这个大兵说完就意识到自己闯祸了,于是回身就跑。

田单马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将那个士兵拽了回来,倒头便拜,还请他面朝东坐着,导师长导师短地侍奉他。

那个士兵傻眼了,说:“我是闹着玩的。”

田单说:“小点儿声!别废话!说你是你就是,说破了我就宰了你!”

今后,每当田单发布约束军民的命令时,一定宣称是这位神仙导师的旨意。

第二步棋,增加了己方的信念,打击了城外面燕军的信心,让燕军以为毕竟人家有神仙下凡指引,这仗还怎么打?

第三步,同仇敌忾。

他先是派人扬言说:“齐国人非常在乎鼻子,死都不怕,但鼻子没了就活不了了。”

大将骑劫于是下命令,把所有齐军俘虏的鼻子都给我割了。

即墨城中的百姓愤怒异常,民意被激发了出来,誓与城池共存亡。

紧接着,田单又散播谣言说:“燕军如果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齐人就失去了精神支柱,更活不下去了。”

骑劫拿到剧本后,马上命令燕军挖掘城外的全部坟墓,焚烧死尸。

被刨坟掘墓的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咱们爷儿们誓与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一看,民意可用,下了最后一步棋。

田单先是麻痹燕军,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让老弱、妇女登城守望。他又派出使者诈降,并让一个城内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守不下去了,准备投降,希望到时能够保全他的妻小。

此时已经围城三年多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田单集中了即墨城中的千余头牛,牛角绑上利刃,牛尾扎浸油的芦苇,并在牛身上画上了五彩花纹。准备完毕后,田单下令点燃牛尾上的芦苇。

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通道狂奔燕营,即墨的五千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一时间,杀声震天。

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慌失措,以为真的是神兵天降。即墨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能上战场的全部尾随出战。燕军大乱,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

田单率军乘胜追击,所经过的城市纷纷起义,田单的部队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节节进击,很快燕军被逐出了齐境,尽复失地七十余城。

田单的复国过程,其实比乐毅破齐更为传奇,但这也有一个重大的疑点。

为什么齐人会纷纷响应?

战国时期,人们心中并没有祖国这个概念。那时候,除了各国王室,人们都是以天下为概念的,这个国待不下去了,就去那个国。

之前,我们详细介绍过了,比如乐毅在燕国混不下去了就跑到了赵国,并没有丝毫犹豫;比如各国前线的那些城,今天秦国打下来了,我们就是秦人,明年魏国光复了,我们又变成了魏国人,无所谓,只要能吃饱,有田种,剩下的都好说。

我们在这一章中讲了两场迅速灭国的战争,之所以齐灭燕、燕破齐如此迅速,都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百姓离心离德。

燕国内乱多年,所以齐宣王可以钻空子;齐国穷兵黩武,所以乐毅可以半年攻克七十余城。

在古代,所有“闪电战”能够取得胜利,其实都是因为失了民心。

如今,燕国人也是如此。

乐毅拿下临淄后,颁布了各项法令、新政,削减赋税、任用贤能,将所有占领的齐国的土地变成了燕国的郡县。

这看起来很美好,但这五年燕国的占领军究竟是怎样做的,史书上却没有记载。

我们从乐毅的法令中看到,虽然他选拔了齐国在野的人才,但也冷落了那些曾经的既得利益者。他一直喊出的口号是恢复旧法,但那都是上百年前的制度了,根本不适应现在的日常生活。但这都并非最重要的。

秦国每占领一个地方也是将过去的贵族等既得利益者连根拔起,但秦国治下的老百姓始终有饭吃,有地种,而且想奋发向上还有渠道,去砍脑袋嘛!有那扯闲篇的工夫,早成战斗英雄了!

所以,秦国每打下一个地方,都能守住那个地方,也从没见哪个地方的百姓配合前政府去反对秦国的。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燕国人做的和乐毅说的并不一致。在那五年多的时间里,燕国人早已失去了齐国民心。

在这五年多的时间中,乐毅作为占领军总司令,并没有说到做到,而是相当失败。说到底,是因为乐毅并没有让齐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再来复盘一下乐毅破齐,除了当初力主深入攻齐的决定外,所有攻齐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是提前摆好的,中期的攻齐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围而不困,让燕军一直师老于外,后期对于开疆拓土后的消化吸收也做得并不成功。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每每自比管仲、乐毅,笔者都觉得他的这个自比,其实有点儿自污的效果。这乐毅是大才,却并非顶尖高手。

最后说说乐毅的结局吧。

毕竟田单是从骑劫手上复的国,所以乐毅还是那尊“神”,赵国非常看重乐毅这位灭国名将,将他封在了燕赵交界的观津。

燕惠王有点儿怕这位他得罪过的名将带着赵国人再来打他,于是让他的儿子乐闲继承了他之前在燕国的昌国君爵位。乐毅也乐得忠臣之名,与燕王和好,最终在赵国逝世。

每提到乐毅,笔者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白居易曾经在《放言》中写过的这么一首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齐虽然复国了,但元气经此五年大耗,再也没有缓过来。

“东秦”的衰落,让西秦开始肆无忌惮,有一个“巨无霸”就要成为下一个目标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