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叁:伊阙大屠杀

书籍名:《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作者:渤海小吏
推荐阅读: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txt下载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笔趣阁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顶点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快眼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叁:伊阙大屠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韩魏联军由黄河入伊水铺天盖地而来。由于人家的军队人数多,铺开打对自己不利,于是白起将军队顶到了伊阙(龙门)。

双方展开了对峙。由于伊阙地区地形狭窄,根本无法将韩魏的二十四万联军展开,所以在最终的两军博弈后,跟秦接壤的韩军居前,其友军魏军的位置处于韩军侧面略后,魏护其侧后翼。

这时,白起收到了探报:韩魏两军主帅貌合神离,两军互相推诿,各自保存实力,谁都不愿先与秦军交战。

白起是如何分析这个探报的呢?韩国是主场作战,魏国是帮架来的。

无论何时,联军都往往存在着貌合神离的问题,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路)。

各方的力量越杂,合力越小。每家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都希望别人先拼,自己去捡便宜。

从士气上来讲,联军的士气通常也不太可能会高涨。

当然,盟军要是组团去欺负人就又不一样了,甚至会抢着往前冲,参考案例是八国联军组团攻进北京。去晚了,东西就没了!

白起认可了探报,并判断此时身处韩军后方的魏军士气最弱,看戏心理最强,所以要出其不意地先打魏国军队!

白起先派出了少量军队同韩军对阵,摆出要进攻韩军的架势,堆出无数旌旗列在阵前,令敌人眼花缭乱。随后主力部队走小路,绕道去魏国后方。

伊阙地形狭隘,韩国军队不知虚实,被秦国二队疑兵牵制住了。

魏军由于殿后保护侧翼,看到秦国人先来找韩国的麻烦,主帅公孙喜比较高兴,乐得坐山观虎斗。不过,他正得意扬扬之时,却发现自家的军队莫名其妙地乱了。

因为白起攻击了他的背部。白起集结了精锐主力绕道联军后方,趁魏军不备,突然向魏军发起攻击。

由于主战方向判断错误,魏军毫无防备,被杀得措手不及。公孙喜情急之下被迫在伊水岸边仓促应战。但因为事发突然,阵形根本来不及统一调度,仓促间,魏军只得各自为战。

阵形一被冲垮,魏军军心大乱,四散奔走。

冷兵器时代,尤其是步兵方阵对打,最重要的就是队形,一旦敌人从你最先没有布防的方向杀过来,队形就非常容易被冲垮。

由于当时没有大喇叭,往往都是旗语,一旦军阵垮了,谁还有工夫听你指挥,跑还来不及,于是很快就被摧枯拉朽了。

打垮魏军后,白起马不停蹄地再赶着魏国败兵冲韩国军队。韩军在得知其侧翼的魏军被击溃后,军心开始不稳,此时面对前后夹击之势,士兵哗变,主帅控制不住颓势,军中的指挥命令已经无法传达到位。

军心浮动,前后被堵,韩军方寸大乱,主帅无法组织起正常的防御阵形,十四万大军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像一团散沙。

这时,白起率精锐大砍脑袋,韩国军队的后方完全暴露在强大的秦军主力面前。秦军前后猛烈夹击,一时间,韩国军队溃败而逃。

一般将领得胜后,也许就到此为止了。

不过,白起之所以作为超一流名将,在于他的撒手锏是歼灭战。

纵观白起的诸次战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他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

这在当时,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当时的军事通识是孙武的“穷寇勿追”,商鞅也曾在《商君书》中指示道“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打跑了敌人后,最多撵十里)。

这样不容易遭到埋伏,而且由于当时都是步兵,追的永远没有跑的积极。一方开始掉头跑时,往往是丢盔弃甲怎么清爽怎么跑,追击方则开始各种收拾战利品。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没事撵兔子干啥?赶紧捡东西!

这样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追上去,也根本打不垮人家。因为敌人的有生力量不容易被歼灭。

战国几百年,在白起出现前,很少看到非常多的杀敌数,往往杀六万、八万就已经是极其重大的胜利了。几十万的部队打败了,过一段时间还能组织起来。

这往往就失去了战争最大的意义——让对手无力再反抗。

歼灭战则不同,比如韩国三川区域,最多可以动员十万兵源,一仗全给打没了,三川地区短时间内就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力量,直接就可以吃下这块地方了。白起将这一点看得比较透。

当然,白起的歼灭战思想是有着制度基础作为后盾的,人家秦国的战功是拿敌人的脑袋算的,脑袋能换地、换钱、换地位,比捡战利品要来劲得多,所以白起的歼灭方针也得到了广大将士们的坚决拥护。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就喜欢漫山遍野地撵兔子。

白起不仅发表了歼灭战的思想论文,还将歼灭战的指挥演绎成了一门艺术。白起的部队只要一上战场,打跑是不行的,打残是不够的,全部打死才是必须的。

秦军后来也因为白起而都发了大财,当时军中流传一句话:跟着白起有脑袋砍。

白起也被后世冠名了一个很可怕的外号——“人屠”。

白起人生的首次大歼灭战成功落幕。

此次战绩,杀敌二十四万,拜伊阙的狭小地形所赐,人基本都没跑掉,秦国占领伊阙地区五座城池。

伊阙之战以秦国军队大胜而结束。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白起因战功卓著升官。

同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魏国旧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白起之名,开始成为各国的梦魇。

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不仅门户大开,而且短期内难以再次组织起实力去对抗秦国。

之后的四年内,秦国先后进攻并占领了韩国的宛(南阳市)、叶(叶县南)、邓(孟州市西);夺取了魏国的蒲阪(永济市)、轵(济源市东南)、皮氏(河津市西)等城池六十一座,自此开辟了河东战区和南阳战区的先头阵地。

韩、魏两国因为此战被秦国打得落花流水,之后再也没有了称雄的本钱,基本上也退出了大国间的争雄。

赵国开始正式接过了三晋硬扛强秦的大旗,实行“胡服骑射”后的赵国事实上也展露出了作为老牌强国的勇猛、顽强、血染的风采。

正待秦国欲再起波澜之时,遥远的东方发生了重大的格局改变,东方政治格局重新洗牌。

到底发生了什么?白居易有首诗,是来逗道德模范王莽的: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堪称战国时代的最大谜案,就要在东方上演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