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叁:决定家族命运的接班人选拔

书籍名:《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作者:渤海小吏
推荐阅读: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txt下载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笔趣阁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顶点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快眼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叁:决定家族命运的接班人选拔,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此时,晋国权力游戏的大玩家还有四家,其中智氏最强,魏、赵体量相当,韩最单薄。

这场淘汰赛,还没有完。一般按照“强者恒强”的淘汰规律,最终一统江湖的应该是实力最强的智氏。

因为强者一旦占据了有利条件,可以打的牌就太多了,它总是可以靠着自己的庞大身躯去欺负人,恐吓、交好、暴力,可用的招数非常多。

弱小者则往往比较可怜,生存成本也比较高,比如恐吓、暴力就不能用,只能在诸强之间游走,在夹缝之中求存。

但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最强的智氏永远地离开了历史舞台。历史上罕见地出现了一群弱势力干翻了领头羊的现象。

东周的历史拐点,源于两个家族的接班人选拔。智氏的宗主智申和赵氏的宗主赵鞅,这哥儿俩都已经很老了,接班人的问题必须提上日程。关于立接班人的问题,二人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办法。

先来说智氏。智申有两个选择,长子智宵,次子智瑶。

长子智宵是个普通人,无太多过人之处,但宗族大佬们比较拥护、看好他。

次子智瑶,不是个普通人,他有五个闪闪发光的大优点:

优点一:外貌好,身高貌俊,仪表堂堂。

优点二:武功高,精于骑射,力能驾车。

优点三:口才棒,能言善辩,通晓诸能。

优点四:文笔佳,才思泉涌,文章流利。

优点五:有主意,坚决果断,勇猛刚毅。

智瑶的任一条优点单独拎出来,都足以扬名立万,要是在今天也是了不得的人物,或许可以当个明星,实力片、动作片、感情戏全能接,还可以当个金牌律师或特约评论员,大嘴一张,钱就来了。这种“高光”复合型人才,放哪儿都是棵摇钱树,但在那个血腥的竞争年代,作为一个掌门人,只有个体的超强优势是不够的,只能算是添头,有没有其实无所谓。

一个政权的继承人有三个基础是极其重要的:

第一,要清楚地认识你自己。

知道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欲望,对别人家的地盘知道克制贪欲;最好离女人远点儿,别看谁家的媳妇都是自己的;知道手里只有两块钱,胸怀五百万只是个梦,是梦就只能想想,不能当真。

第二,要清楚地认识别人。

要知道手下的人都是要防范的,也都是要尊重的;知道他们的长处,适合干什么,知道他们的短处,知道如何遮盖它们;了解他们的利益需求,该出手时不抠搜,人家喊你声主公,你就得有个大哥的范儿。

始终要谨记:工作都是手下人干的。

第三,要知道自家有几斤几两。

知道自家的实力,更要清楚别人家的实力;强的要联合,摇尾巴,弱的要扶持,或作为吞并目标;明白因地制宜,面对不同的对手,要用不同的策略,永远壮大自己;无论怎样都不要打光底牌,不要逮谁咬谁,要永远让自己留在权力的牌桌上。

尤其在乱世,这三个基本点是每家都应该时刻放在脑子里的。

尤其在立储这件大事上,上述这三点应该永远排在最前面考虑。

智申打算立有五个大优点的次子智瑶,不过这个孩子却并没有牢固树立“三个基础”。

智老爷子忽略了智瑶有一个最大的缺点:自视太高、刻薄寡恩。

同宗的大佬们对智申的打算非常不满,他的族弟智果就非常明确地与他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智瑶这孩子满身的能耐,却毫无容人之量,自己太牛,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谁能和他和平相处?大哥你要是立他,咱智氏家族就完了!”

自己的孩子自己爱,看不出自家孩子的缺点是天底下父母的通病,但同族长辈们看待族里孩子,其实往往是很有一套的。

这里也为我们提了个醒,在看待自家孩子的问题时,多问问老师和自家的伯伯大爷是很靠谱的,他们往往会提出比较客观的想法与建议,纠正我们对孩子的溺爱、偏见。

智申已经被智瑶优秀的基因冲昏了头脑,兄弟的话他没听进去,正式立智瑶为继承人。

他的族弟智果很有性格,随即向政府的太史登记,脱离智氏宗族,另立族谱,改姓“辅”。

因为还没发生的、仅仅有一定可能性的灾难,就不惜放弃自己很牛的氏族身份,可见他大爷是多么的了解他这个大侄儿。

智氏说完再说赵氏。赵鞅也有两个儿子,长子赵伯鲁,次子赵无恤。

这两个儿子看着都差不多,没看见谁有绝对优势。鉴于此,赵鞅又发挥了他工于心计、精于算计的手段,只是这回用在了他的儿子们身上。

赵鞅先是将一段训诫的话刻在了竹简上,又把两个儿子叫来,告诉他们,这是你爹这辈子的心得,要切记在心。然后,黑不提白不提,再也没有了下文。

三年后,赵鞅开始收网,把两个儿子叫来,都给老子背背老子的那段话。

赵伯鲁当场傻眼。赵无恤却潇洒地背出,甚至当场从袖子中拿出了那块竹简。

赵无恤胜出,继承族长。

有的人会说,这算什么?就拿这标准选接班人,不是胡来吗?这能看得出什么呀?万一就是凑巧呢?万一赵无恤就是个草包,只会天天记得他爹的指示呢?

没那么简单。

其实这相当科学,里面大有学问。

接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赵鞅“背书选储”的合理性。

第一,站在赵鞅的角度,我说的话孩子们会不会记得,我的政策将来孩子们会不会贯彻,这很重要。政策的平稳性、战略的连贯性,往往是坚持数代才会出来效果的。

第二,通往权力的道路注定充满荆棘,每一个参选者都应该提着十二分的小心,每日如履薄冰,只有不断通过每天都可能出现的随时考验,才有可能继续参赛。

这看起来很辛苦,就像进了权力战场上的军校,只有通过了魔鬼训练,将来才能坦然面对云谲波诡的政治环境和瞬息万变的周边形势。

谨慎与小心,是权力游戏最重要的生存技能。

一场考试布局三年,考三年前让你背的东西,这种方式很有效果。

第三,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他们应该最明白自己的爹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们家老爷子是个有名的爱做局、爱算计人的人啊!

当初既然布了局,就一定会成局,你所要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破局,自己的爹自己都不了解,你将来怎么控制一个个人精样的家臣?

除此之外,我们仍然能从史料中挖掘出一些很有意思的故事,比如赵无恤在他老爹身边安插了间谍。

我们来回顾一下赵无恤的精彩表演:流利背出,还当场拿出了那块竹简。

要知道春秋时的竹简,很大很笨重,那时候是没有裤兜的,随身的东西只能往袖子里放。如果这1000多天的时间里,赵无恤天天甩着这么个大袖子东奔西走,他不容易,衣服袖子更不容易。

唯一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早早得到了消息。

权力的运作精髓在于信息的掌握,赵无恤深得精髓。

从上述的几条分析中可以看出,赵无恤的胜出,其实是必然的,更是赵家的最优解。

两个接班人选出来了,两个家族的未来也将在这两个年轻的掌门人手下定调。他们各自挑了怎样的路呢?

智申和赵鞅像说好了一样,几乎是前后脚地离开了人世。两个新舵手在同一个时间段闪亮登场,他们的家族大船将要驶向何方呢?

智瑶登台后,迅速开始了战略扩张。他东面伐齐,南面两次伐郑,北上灭掉了中山属国仇由。一系列扩张战斗打下来,地盘扩张不少,看来当年他老爹这个接班人选得没问题啊。但很多事情,是需要将时间轴拉长来看的。

智瑶这个舵手,是个玩赛艇的。他并不知道,权力的游戏向来是帆船拉力赛。

甭管是吃东西还是吞地盘,你都需要时间去进行消化,一味地扩张并不符合食物消化的规律。

智瑶不仅以霹雳手段开展各种开打,还很快就展现了他的诸多缺点。有一次,他领着另外三家去伐卫,不仅和赵无恤在战场上闹翻了,战后与韩氏、魏氏的宗主搞聚会时,自视甚高的他还戏弄了韩氏的宗主韩虎和韩家的总管段规。

态度放浪,说话很不规矩。他认为自己很风趣,结果弄得老韩家上不来下不去的。

这就是损人不利己的孩子气行为。事后,他的族人对他进行警告:侮辱了别人就要有所准备,如果不进行防备,灾难就要降临。

智瑶则充分展现出了他的辩才:“我就是灾难,我不去给别人带来灾难就很不错了,谁敢给我带来灾难?”

对外打了一圈后,他觉得智家现在太牛了,那三卿着实碍眼,自己得琢磨下一统晋国了。

不过,智瑶虽然狂,但他并不傻,他不像慈禧太后敢一口气对十一国宣战,那三家他得一个一个地收拾。

那怎么能让那哥儿仨排队让你揍呢?

这难不倒智瑶。我想搞你,理由跟办法总是不缺的。

智瑶先是嚷嚷晋侯太可怜了,自己要捐给晋侯一个万户大县重振大晋雄风。姿态表完后,智瑶很快又陆续找了另外的三家。注意,这小子很聪明,他并没有拉着大伙开四方会谈,而是一家一家地过去谈。

他先找的是最弱的老韩家。

韩家掌门韩虎气得想开战,你爱发扬风格你随便,凭啥你做慈善却把我家电视机抱走了!

不过,他的总管段规说:“这小子性情刚愎,我们不如先顺从他,他尝到了甜头后,势必会如法炮制地再去别家索要,我们再伺机而动。”

韩虎作为老牌政治家,压住火气,采纳了段规的建议。

老韩家服软了,智瑶又向魏驹张了口,索要一个万户大县。

魏驹的身边也有明白人,魏相任章也分析了智瑶的性格,认为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欲使其灭亡,必让其疯狂。魏家也让出了地。

再次得手的智瑶将手伸向了赵无恤。

赵无恤其实是智瑶的第一目标,因为这哥儿俩之前就不对付。智瑶满世界咬人的时候,赵无恤总是出工不出力,俩人已经红脸出汗很多次了;智瑶还曾当众羞辱过赵无恤,你爹当年咋选了你这么个东西接班?这跟骂街没啥区别了。

赵无恤一听智瑶索地的消息就火了,他没有忍耐,选择了雄起,严词拒绝,并准备应战。

这道选择题,赵无恤没有做对。

其实,他应该选择忍耐,给智瑶甜头。智瑶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肯定还会干出更离谱的事儿,到时候再约上一同吃过智瑶亏的韩、魏二氏向他开炮。

赵无恤还是年轻,如果是他爹,一定不会选择此时与智瑶翻脸。不过,他还是想起了他爹临死前的那句交代:“关键时刻,只能相信晋阳。”

赵鞅早早地就把晋阳当作了赵氏末日来临时的方舟。

当初,赵鞅派手下尹铎治理晋阳时,尹铎问赵鞅是拿晋阳当现金奶牛,还是当养老保险?(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

赵鞅大笔一挥,这是养老账户,不能动!

赵鞅死前再三叮嘱赵无恤:他日有难,不要考虑尹铎年轻、晋阳遥远,一定要回去!

赵无恤走前,曾经和手下们讨论过未来。大家的首选是长子城,理由是城墙高大完整,扛造。

赵无恤说:“百姓们刚帮我修完城,这会儿又帮我守城,没人会和我同心的。”

大家又说:“邯郸城里仓库充实,咱打持久战。”

赵无恤说:“我拿邯郸薅羊毛,人家交了重税,不会和我同心的。”

最后,赵无恤拍板:“只有晋阳!”

晋阳作为老根据地,民心附,城池坚,更重要的是当年六卿混战时就共同经历过风雨。

最好不过结发妻,一起经过事儿的两口子,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还在质疑赵鞅当年让赵无恤背自己的语录吗?

赵无恤在关键判断上想起了老爹的遗言嘱托。

这就吻合了我们前面所说的乱世生存基本点之一:知道自己的实力有几斤几两。

赵无恤挑选了最适合自己进行战略性决战的战场。

晋阳风云之第二回合最后开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