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珊瑚梦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诗歌戏曲 > 珊瑚梦

—《珊瑚梦》序

书籍名:《珊瑚梦》    作者:忻延
推荐阅读:珊瑚梦txt下载 珊瑚梦笔趣阁 珊瑚梦顶点 珊瑚梦快眼 珊瑚梦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珊瑚梦》—《珊瑚梦》序,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苏叔阳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金末元初的大诗人元好问在他流传千古的《雁邱词》中发出的诘问,悠悠八百多年,无数才子佳人以青春作答,无数哲人、骚客以思想升华。然而,平凡如青草的庶人、百姓的实践与思索才是最令人心动的答案。元好问大约未曾想到八百年后他的一位同乡名叫忻延的,用一生为他的提问做出了极其通俗而又精深的解答。他的大半生默默无闻,而今已年过花甲,却在爱妻病逝后的四百多个日日夜夜里,通过人世与天堂间的心灵絮语,诠释了“情为何物”,为什么能“生死相许”。读罢这本用心、用泪、用至爱真情写成的文稿,我被这位素昧平生的朋友深深地感动了,贸然答应为此书作序。

这是一位普通人写给自己与亡妻的书,是一本没有想到要出版的书。所以,没有虚构,没有做作,惟有真诚与真情,只对天与地,苦乐两心知。是一对“草根”夫妻蚌病成珠、祈盼齐年的生死“情”书,相濡以沫、美玉胜金的心路纪实。在他们由相识到相恋的整个过程中,也许从未写过一封“情书”,在他们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也许从未向对方说过一个“爱”字,而“病”这位不速之客却几乎伴随了他们全部的婚姻生活。像影子一样追逐着生命的“病”,没有减损他们的情感,反让他们“爱”得更深,至诚地祈盼齐年尽老,他甚至愿以自己之“寿”消弭无涯之“孤”。然而老天无情,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共渡“金婚”,只渡过了三十五年的“玉婚”。但“蚌经病痛凝成珠,至纯美玉远胜金”。他们凄美的日子令人心痛,却也令人在泪眼迷离中生出一种崇敬甚至哀婉的向往。他们对“爱情”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在絮语中,他这样写道:“爱情应是果,而不是因。其实人在最初交往的时候,还谈不上爱情,但却有远比爱情更高尚、更纯洁的东西。正是这种高尚与纯洁的种子才萌生爱情之芽,绽放爱情之花,最终结出爱情之果。”“常说‘柴米夫妻’,但我要说,夫妻之间绝不止于‘柴米’,也不止于爱情,至关重要的是‘恩爱’。恩爱也许没有单纯的爱情那么浪漫,但却比单纯的爱情更加珍贵。夫妻之间,由爱而生情,由情而结合,同甘苦,共命运,经磨难,历坎坷,相濡以沫,始终不渝,由情而生恩,有恩则爱的更深,有恩爱才更真挚,更纯净,由爱情到亲情,由亲情到至亲。单纯的爱情像糖,她可以在短时间内‘榨’出来,用嘴去咀嚼;但恩爱却像蜜,她必须长时间地‘酿’,用心去品尝。”我想,有幸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一定会从中得到启示,对“爱情”与“婚姻”有新的理解与感悟。

这是一本“草根阶层”生命轨迹的真实记录,人生历程的写生画卷。他们的人生经历在那个时代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他们的至爱真情在今天社会转型期,更显得弥足珍贵。对自己的终身大事究竟该怎样定夺?他说:“或许真如柏拉图所说,我们的爱是一种灵魂的爱。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想生生世世做夫妻,天上人间永相伴。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一个贫农的女儿嫁给一个地主的“狗崽子”,福耶祸耶?她的回答是“我有福”。一个大学生娶了一个缝纫工,幸耶非耶?他的回答是“一针一线总关情”。他们患难与共,艰辛备尝。他一知道了她的病情,便无怨无悔,延医诊治,竭尽全力,关怀备至;她则入得门来就还债,为他舍命生育,呕心扶养。读着这些发自肺腑的心语,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深深感动,对基督教婚礼中承诺“与她(他)在神圣的婚约*同生活,无论是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裕、美貌或失色、顺利或失意,你都愿意爱她(他)、安慰她(他)、尊敬她(他)、保护她(他),并愿意在你的一生之中对她(他)永远忠心不变”这一点有新的感悟与思考。面对唯一一次人生机遇究竟该怎样抉择?她为了他,选择了支持;他为了她,却选择了放弃。对此,他无怨无悔,她却总觉得亏欠于他。最终,父母的梦想在孩子身上实现了,这让两人都感受到了莫大的欣慰和满足。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的婚姻越来越牢固,他们的爱情越来越纯美。在絮语中,他用心写下这样的话:“我们之间完全不设防,婚姻却固若金汤;我们之间无任何隐私,心底反信彼如己。金无足赤,玉有至纯,我们的婚姻,纯净得没有锱铢杂质,契合得没有丝毫缝隙。”婚姻乃人生大事,人人都必须面对。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也许即将、正在或已然步入婚姻殿堂,对此一定有很多憧憬和感悟,当你读到这些文字时,会作何感想?

这是一位花甲老人对生活、生命、人生、死亡、爱情、亲情、孝道、伦理、婚姻、家庭、夫妻、父子等哀思苦想凝铸而成的灵魂的结晶。书中的很多看似?常的文字,却极具哲理,发人深思。这是一杯苦茶,读着让人觉得有些苦涩,却能养心养性。全书虽以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为主线,但又涵盖了家庭关系的方方面面,特别突出了对子女的教育,是一个传统家庭仁爱孝道、诗礼传家、逆流勇进、奋发向上的代际家书。相信所有读到本书的朋友,都会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真正的爱情拥抱永恒,在天在地,幽明两世,绵绵不绝;真正的爱情不是卡拉OK,它拒绝流行,拒绝泡沫,拒绝瞬息万变。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扎根于普通的民众之中,不管时光怎样流逝,追慕崇高与至诚始终是我们的目标。这正是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在汹汹的物欲大潮中晕眩,始终清醒地向着伟大的理想前进,为人类贡献自己的文明,将造福世界视为己任的根本原因。

是为序。



10月13日

于京华寤斋



著名评论家张颐武序




张颐武

这部题为《珊瑚梦》的书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和生活历程的真切而生动的记录,也是一对恩爱夫妻的真实的感情历程的记录。

这一对夫妻在患难中生死不渝、相濡以沫,几十年相爱相知,他们虽然普通,但其实是中国的脊梁的这个国家的中坚的一部分,是我们中间的“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表。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其实普通人的生命的感受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部关于情感和生命的书其实有其最真实和最深切的感慨,也有着一种来自生活本身的厚重的力量。这部书在平铺直叙中深深地蕴藏着作者的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来自“悼亡”的深切的感情,这种感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积淀;也来自这对中国夫妻在艰难中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在家庭中和社会中都坚韧地努力争取着美好的生活,相互支撑、互相扶持,共同走人生的长路的两个个体生命的故事的讲述。这位作为丈夫的作者把一生的经历倾诉给已经去世的妻子的时候,是如此地真诚和如此地投入,这是他对妻子的在她活着的时候未及做的倾诉,是对于妻子的最后的诀别,也是留给他的孩子和亲友的一份感情的真实的记录,又是对于我们这些这个家庭之外的普通读者的一次弥足珍贵的陈述。所以这部书不是一个职业的作者的作品,而是一个心中积郁了强烈的感情和无限的怀念的丈夫的独白,也是一位走过了人生的长途的长者对于他的同代人和后来者的一份生命的告白。这当然是一个人生活的“小历史”的记录,但也是对于“大历史”的补充和提示。

这部书对于逝者和这个家庭的意义无需我多言,这里自有他们的家族的纪念和生命的传承的意义。但这部书对于我们的意义却是值得思考的。这部书里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中的对于长辈和晚辈的那份责任的真切的呈现,有在艰难的生活中奋力跋涉,共同分担生活责任的表达,有在妻子将要告别人间时的不舍和终于告别后的无尽的缅怀。这些都通过这部书的率真的笔触传达给了我们。让我们看到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妻在艰难的日子里的生活的实况,其间的诸多人生的况味被写得相当具体和生动。这就既留下了变动的大时代的一个难得被勾勒得清晰的侧面,也画出了个体生命在一种艰难的处境之中争取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为实现这种愿望而进行的艰苦的努力。它既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的普通人的生活的真实的面貌和内心世界的丰富,也让我们领略了中国的普通人的力量和气度。这些都足以感动我们,让这部质朴无华的书给我们相当丰富的启示,也从一个侧面留下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形象。因此,这部书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看了这部书,我有两个感慨。一是对于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有了新的体认,中国的家庭从古到今都是生命的最后的依托。中国的家庭的那种生死不渝的情感和对于上一代和下一代的责任的承担都是中国文明赖以延绵的关键。正是有了以家庭和家庭的扩展的家族为中心的血缘的联系,中国人才找到了认同的基础。这种以血缘关系作为责任的根基和权利的基础的思考模式其实对于中国人在现代的剧烈的冲击之下的自我更新和寻求新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漂洋过海,到了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中国人还是能够凝聚起来,共同创造未来,其实正是由于有这种关系。我们过去往往看到的是这种传统的观念的局限,而往往没有看到这种关系正是现代中国人在艰难中寻求发展的一种“不变”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中国人就可能被历史的大潮所裹挟席卷而失掉自信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以家族为中心的力量其实正是这个国家今天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中文里“国家”这个说法所包含的“国”和“家”的联系其实是意味深长的。当然对于这种家庭和家族为中心的文化也需要反思和调整,但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也不能抹杀。这部书里的真挚的家庭的感情正让我们看到传统中国的价值虽然经历了巨大的冲击,但还保留着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二十世纪的生存和发展的艰难。二十世纪的前半期,中国人面临着国家的失败和屈辱,面临着作为一个公民对于国家的期望的根本无法实现的痛苦。因此中国人在争取民族国家的实现中经历了异常艰苦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而在二十世纪的后半期,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富强和发展,为了国家的现代化的基础的确立,也将自身的消费和满足压到了最低,在极度的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艰难中努力奋斗,一面为国家的发展无怨无悔地努力,另一面却是为了家庭和个人的基本的生存而坚持,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部书的价值就是写出了中国人在二十世纪的后半期的艰难中的努力和坚持。

这些其实都是值得今天中国在新世纪的新的发展中牢记的,在今天的“大历史”已经给了中国人?偿的时刻,我们应该记住中国人在走向今天的过程中的付出和艰辛的无数个体生命的“小历史”。正是由于有了像这部书所写的这样的“小历史”,中国的今天才会有一种新的光辉。这是中国人的光辉。

是为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上海,逆爱寻欢 上海的红颜遗事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企业家赵本山 隐蔽的总统 隐权力 第二十个妻子 英雄大爱:邓稼先与许鹿希相互托付的一生 英雄无名阎宝航 影子富豪查克·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