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

开启心理适应

书籍名:《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    作者:亚历克斯·洛伊德
推荐阅读: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txt下载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笔趣阁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顶点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快眼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开启心理适应,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在第1章中,我们讨论了心理适应,这是一种让我们能够适应几乎任何情况的机制,不管是令人欣喜若狂的成功还是损失惨重的悲剧。在大约6个月后,彩票中奖者和截瘫患者对生活的平均幸福感受度和满意度与6个月前相同,心理适应便是这一现象的原因。

心理适应在很大程度上与前额皮质有关。它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问题是,当消极记忆太多时,就像我在第一部分提到的那样,我发现心理适应并没有发挥作用。它试图发挥作用,但无法克服来自恐惧记忆的极端消极面。这就是为什么霍普抑郁了12年,而不仅仅是6个月。我的胃酸反流也一样,持续了两三年。在某种程度上,消极记忆会变得难以克服,如果没有额外帮助,心理适应的自然过程就无法起效。

如果你能设法把消极记忆的评分从-7降到-3,心理适应就会开始起作用,6个月后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另外一个人了。“我现在没事了。我真的很好。我要好好活着!”当评分为-7时,你可能永远无法过上最好的生活,不管你尝试了多少种方法。

当然,如果没有记忆的退化,我们大多数人从一开始就不会得到-7的评分。我们会经历困难,甚至是悲剧,但是心理适应最终会起效,我们会再次恢复正常。但是几千年过去了,现在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触发恐惧反应小队,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太消极了,经常出故障!没有任何东西(甚至治疗代码或任何其他应该用于解决根源问题的治疗形式)能够抵消家族遗传下来的被解释为生或死问题的数万亿个记忆。你可能会变好,但永远无法发挥你的最大潜能。

我的第三个突破是:虽然我们每天都有选择爱的机会,但如果我们的内心环境太过消极,就几乎不可能选择爱。我们太恐惧了。在我的来访者身上我发现:他们需要让内心环境变得足够积极,才能选择内部法则。

记忆工程直接解决了我多年来一直忽略的这三个问题。我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团体和个人中进行了测试,我从未见过任何东西能像它那样可靠、快速地改变消极记忆。它首先帮助你的整体内心环境变得更积极,这样心理适应就可以发挥作用,然后它治愈记忆本身和所有相关的记忆,用合适的工具为要解决的问题创造新的自然倾向。

即使你现在还不能完全遵循内部法则,也可以利用记忆工程。当你的内心环境变得更积极,你就有能力选择内部法则,这将助你痊愈。



心的控制板:影像创造者


什么是适合这项工作的工具?记住,这些影像不是由骨头、血液或组织构成的。它们是由能量模式构成的,这意味着你需要用能量工具来修复它们。记忆工程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星际迷航》(Star Trek)里的东西,但它只是一种基于能量的工具,可以创造、治愈、编辑和修改这些影像。记忆工程就是适合这项工作的工具。

你不需要手术、药物,甚至一名专业的医生来为你做这些。这是因为我们生来就有改变记忆的内部技术:我们的想象力,我称之为我们的影像创造者。

我觉得很有趣的是,医学不能准确地找到记忆储存的地方。研究者把大脑的每个部分都切除后,记忆依然存在。那些被宣告死亡后又复生的人不仅能回忆起他们“死”后的经历,而且对这些经历的记忆比他们“生”前的记忆更加清晰详细。

我们可以在影像创造者的屏幕上看到记忆,而科学无法找到这个屏幕。我认为造成这两个怪异现象的原因是,你的无意识记忆以及呈现它们的屏幕实际上属于内部精神领域。再强调一次,我们没有可以测量它的工具。对于没有实证的事物,批评家通常都认为它不存在,但为什么他们不认为记忆或者影像创造者不存在呢?因为它们的存在是如此明显,如果非要说不存在,会让这些人看起来很可笑。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影像创造者与以下生理机制有关:

右脑。右脑的语言是影像,它的世界观是空间的而非线性的。它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脑干。脑干是你的“感觉大脑”,它以每秒286 000英里的速度获取无意识和世代记忆及其相关的生活信息。

海马体。它的功能包括对记忆的编辑、存储和回忆。

杏仁核。杏仁核是情绪和感觉及其背后的智慧所在。

网状结构。该大脑结构会根据上述所有结构的指令来激活动作。

最重要的是,影像创造者会生成影像、智慧、明智的判断、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最佳表现、合适的行动和强大的力量。

你的影像创造者并非噱头,它确实是你生活的控制板,它能直接接触你的记忆。记忆工程让你可以控制你的心,从根源上治愈你的影像(因此也包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你可能从来都不知道你可以监督和控制那些驱动你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影像。我想告诉你,你可以。事实上,如果你想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你就必须这样做。

你有两个选择:利用你的影像创造者来创造不真实的幻想,对现实生活放任自流,浑浑噩噩、不加思考地活着,一辈子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或者你打算控制影像创造者,利用它为你和周围的人创造一个新的、积极的现实世界。

别担心,你不必成为一名对记忆工程了如指掌的“视觉大师”。就我自身而言,我只能用“糟糕”来形容我的技巧。每当我的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玩游戏时,我最害怕的就是画图猜字游戏。每次我画画的时候,所有人都哄堂大笑,包括我的队友和对手。(虽然我的妻子霍普是个艺术家,但是这对我没有任何帮助。)游戏暂停时,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你画的是什么鬼东西?”当我告诉他们是什么时,他们都感到难以置信。“你在开玩笑吧!你就只能画成这样?”这通常是当晚最大的笑料,而且以后也时不时会被大家提起。

我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指用手和合适的材料创造出来的工艺品。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视觉型的,他们只是没有活出自我。我们的世界观、计划、希望、梦想和恐惧,所有这些都是基于我们脑海中的视觉影像(我们觉得世界是怎样的以及我们希望它是怎样的)而构建的。出现分歧时,我们就会试图用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认为问题出在钱或者健康上,或者认为其他人没有做我们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我们寻找外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实际上植根于我们的内心。

问题是,透过内部图像的镜头,你是如何感知生活的?你的影像创造者代表了你如何看待和改变这些内部图像。

这些图像是如何运作的?通常我们认为图像是印在纸上的——静止的、永久的、无生命的。但我们的记忆影像更像是一部电影,是充满活力的。它们会扩散和增殖。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忽视或封锁消极记忆,我们无法用爱的替代品、逃避机制或成瘾来安抚它们。“浑浑噩噩熬过一天”不仅不会长期有效,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们可能会暂时分心,但在无意识中,那些消极记忆仍然存在,会继续传播和感染周围的记忆。最终,它们会不知不觉地一次又一次地触发我们的恐惧反应(我们也不会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始莫名其妙地出现问题。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曾经对某人萌生爱意,但你拥有一段那个人对你很刻薄的记忆。你的影像创造者会如何操作这段记忆?

这段记忆分为两个部分,并且有这两部分导致的一个关键结果。第一部分是事件本身,那个人对你说了什么。第二部分是事件背景,它也是记忆的一部分。如果当时你站在地毯上,你的记忆中就有那块地毯。如果那个人穿着一件绿色的衬衫或者身上散发着某种香水的气味,你的记忆中就有一件绿色的衬衫或者某种气味,以及其他所有与那件事有关的东西。

你生活中所有其他与这段记忆有关的记忆也是背景的一部分。也许你的父母之前就警告过你不要和这个人交往。也许你父亲在你小时候对你大声咆哮时穿着一件绿色的衬衫,或者一位严厉的阿姨身上有同样的香水味。所有这些都是背景的一部分。

假设这段记忆让今天的你无法开始新的恋爱关系,你来找我谈这件事。我会问你:“这个人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想了想,然后说:“他告诉我,我现在没有兴趣和你交往。”

等一下。那个人对你刻薄吗?如果我去找他,问他关于你的事,也许他会说:“哦,我很喜欢她。但你知道吗?那时我刚刚分手,而且闹得很不愉快,当时我没法和任何人开始一段新的关系。”

很多时候,一段记忆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背景。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你的父母身上,甚至十代人以前!背景会让你的心把一件事解释为创伤,它的负面影响像病毒一样传播,而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背景中的人根本不会这样理解。

关键结果就是解释。你的每一个信念都是对与那个问题相关的所有记忆的解释。我们可能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采取的行动通常依据的都是当时比较强烈的信念,记住,我们的消极记忆往往有优先权,因此它通常是最强烈的。

重要的是记忆对你来说是否是创伤性的。事件和背景都是真实的。要想真正改变记忆,你必须同时治愈这两者。

如果你只治愈了事件(就像治愈记忆的流程一样),而没有治愈背景,负面影响通常会卷土重来。如果你治愈了背景而没有治愈事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记忆工程可以同时治愈事件和背景。我们需要改变特定的记忆,也需要改变背景记忆——与之相关的所有记忆。

这听起来可能很复杂,但是你的影像创作者每天都要做上千次。问题在于我们只是听之任之。如果你一辈子让你的影像创造者放任自流,那就像买了一部手机,却从不设置它。6个月后,你开始想,为什么我不能给别人发短信?为什么我不能查看电子邮件?因此,你问你十几岁的儿子:“为什么我的手机不像你的那么好用?”

他问你:“你设置过它吗?”

“没有。”

“爸爸,上面显示有150项安装更新。你更新过吗?”

“没有,我不知道要这么做。”

我们随身携带可以控制思维、情感、信念、行为、健康和幸福的控制板,但所做的就只是随身携带它,让它充满电。我们从未设置过它,让它为我们所用。我们不会用它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情感、信念或生理机能。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有这些功能。

这就像我对我的儿子说:“你的意思是,我按下这个按钮后就能收到电子邮件了?你是说我可以和别人通电话?我不知道它有这些功能!”

我儿子看着我,好像我是个十足的白痴。“你怎么能随身携带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却不使用它呢?”

我认为你不是白痴,但希望你现在已经开始看到我们身上具备多少先进的技术,而我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从来没有使用过它们。我们的影像创造和编辑设备比任何电脑或手机都要先进得多。我们必须控制它,设置它,并用它来做所有它能做到的积极的事情,而不是听之任之,让它受控于消极的故障。

记忆工程是一种让你掌控控制板的方法。在下一章中,你将学习如何做到这一点。但首先,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练习使用你的影像创造者


你可以无数种方式练习使用你的影像创造者,你可以想象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试一试:闭上眼睛,想象你正在吃一块糖。然后想象这块糖在你嘴里化开,变成橙汁。反复想象这个场景,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听到的和体验到的都记录下来。你已经使用你的影像创造者和影像编辑器创建了一个新的体验,然后改变了它。

再试一试:读到这里,你能想起至少一段在今天给你带来麻烦的记忆吗?把它想象成一个物体,想象在屏幕上看着它,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任何东西,但要把它想象成在你的意识之外可以触摸到的东西。假设你很不安。你怎么把这种不安形象化呢?如果你要制作一个电影片段或一张照片来表达你的不安,你觉得它会是什么样子?

可能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段记忆以及它对你的影响。也许你看到的是一张你自己的照片,你的脸上带着担忧的表情——眉头紧锁,牙关紧闭。看看会发生什么。

现在,如果要将不安转变为平和,这幅画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改变画面,这样你就不会不安,你就会感到平和。现在就做。在这幅画面中你改变了什么?它如何改变了你的感受?

记忆工程的基本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你只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去尝试,直到你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平和,而不仅仅是在你的想象中。

我们的心把每一段记忆都当作当下的现实,所以我们小时候发生的任何不好的经历并非只存在于小时候,它们此刻正在我们的心中重演。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真的可以回到20年前去纠正那些记忆,因为它就发生在当下。下次当你在幻想或做白日梦时,请记住这一点,然后有意识地往积极的方面去想。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记忆是鲜活而强大的。它们是有机的,是真实的,我们无法让它消失,我们无法躲避它。如果我们想过最好的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地过平庸的生活,就必须学会理解我们的记忆影像,并修复那些欺骗我们的影像。唯一能改变内部图像的不是手术,不是药物,而是另一幅图像。在接下来的两章中,你将学习如何使用记忆工程来实现这一点。


Sandeep Joshi, “Memory Transference in Organ Transplant Patients,”Journal of New Approaches to Medicine and Health, namahjournal/doc/Actual/ Memory-transference-in-organ-transplant-recipients-vol-19-iss-l .html. Also see Marcus Lowth, “10 Organ Recipients Who Took on Traits of Their Donors. ” Listverse, listverse/2016/05/14/10-organ-recipients-who-took-on-the-traits-of-their-donors/; Lizette Borreli, “Can Organ Transplant Change a Recip-ient’s Personality? Cell Memory Theory Affirms ‘Yes,’ ” Medical Daily, medicaldaily/can-organ-transplant-change-recipients-personality-cell-memory-theory-affirms-yes-247498.

P. M. H. Atwater, "17 Near-Death Experiences That Changed Lives Positively,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Near-Death Studies, Inc., iands.org/ ndes/nde-stories/17-nde-accounts-from-beyond-the-light.htmL

Ambrose, “A Cell Forgets,”

Jason Castro, “The Era of Memory Engineering Has Arrived: How Neuroscien-tists Can Call Up and Change a Memory,” Scientific American, July 30, 2013, scientificamerican/article/era-memory-engineering-has-arrived/

Thanks to Lee Euler, publisher of the program Awakening from Alzheimer s, for sharing these virtual reality studies. Inbal Maidan, Keren Rosenberg-Katz, Yael Jacob,Nir Giladi,Jeffrey M. Hausdorff, and Anat Mirelman, “Disparate Effects of Training on Brain Activation in Parkinson Disease,” Neurology 89, no. 17 (October 2017), 1804-1810;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4576. Abstract available at ncbi.nlm.nih.gov/pubmed/28954877.

Ananya Bhattacharya, "Paraplegics Are Learning to Walk Again with Virtual Reality, ", Quartz, August 15,2016, qz/757516/paraplegics-are-learning-to-walk-again-with-virtual-reality/.

Bhattacharya, MParaplegics Are Learning to Walk Again with Virtual Reality. " See also the original study: Ana R. C. Donati, Solaiman Shokur, Edgard Morya, Debora S. F. Campos, Renan C. Moioli, Claudia M. Gitti, Patricia B. Augusto, Sandra Tripodi, Cristhiane G. Pires, Gislaine A. Pereira, Fabri-cio L. Brasil, Simone Gallo, Anthony A. Lin, Angelo K. Takigami, Maria A. Aratanha, Sanjay Joshi, Hannes Bleuler, Gordon Cheng, Alan Rudolph, and Miguel A. L. Nicolelis, “Long-Term Training with a Brain-Machine Interface-Based Gait Protocol Induces Partial Neurological Recovery in Para-plegic Patients, " Scientific Reports, August 11, 2016, nature/articles/ srep30383, doi: doi.org/10.1038/srep30383,

Polona Pozeg, Estelle Palluel, Roberta Ronchi, Marco Solca, Abdul-Wahab Al-Khodairy, Xavier Jordan, Ammar Kassouha, and Olaf Blanke, "Virtual Reality Improves Embodiment and Neuropathic Pain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Neurology 89, no. 18 (October 2017), 1894-1903; DOI:10.1212/ WNL.0000000000004585. Abstract available at ncbi.nlm.nih.gov/pub med/28986411.

I. Brunner, J. S. Skouen, H. Hofstad, J. ABmus, F. Becker, A.M. Sanders, H. Pallesen, L. Qvist Kristensen, M. Michielsen, L. Thijs, and G. Verheyden,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for Upper Extremity in Subacute Stroke (VIRTUES): A Multicenter RCT, "Neurology 89, no. 24 (2017), 2413-2421; doi: 10.1212/ WNL.0000000000004744. Abstract available at ncbi.nlm.nih.gov/ pubmed/29142090.

Caroline J. Falconer, Aitor Rovira, John A. King, Paul Gilbert, Angus Antley, Pasco Fearon, Neil Ralph, Mel Slater, and Chris R. Brewin, ",Embodying Self-Compassion within Virtual Reality and Its Effects o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 BJPsydi Open 2, no. 1 (2016): 74-80; doi: 10.1192/bjpo.bp.115.002147. Abstract available at ncbi.nlm.nih.gov/pubrned/27703757.

Vartan C. Tashjian, Sasan Mosadeghi, Amber R. Howard, Mayra Lopez, Taylor Dupuy, Mark Reid, Bibiana Martinez, Shahzad Ahmed, Francis Dailey, Karen Robbins, Bradley Rosen, Garth Fuller, Itai Danovitch, Waguih Is Hak, and Brennan Spiegel, " 'Virtual Reality for Management of Pai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Results of a Controlled Trial,0 JMIR Mental Health 4, no. 1 (2017), e9; doi: 10.2196/mental.7387. Abstract available at mental.jmir.org/2017/l/e9/.

Leonard Mlodinow, Subliminal: How Your Unconscious Mind Rules Your Behavior, 45.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奇怪的知识增加了:用科学解读不那么科学的事 掌控24小时:让你效率倍增的时间管理术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世界哲学简史 女人必读的男人心理学 女人,你把青春献给谁:小女人隐私报告 女发言人 暖暖不请狼自来 砰!(SLAM):带你进入未婚怀孕的世界 女人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