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认识《易经》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认识《易经》

第十一节 半部《易经》治天下

书籍名:《认识《易经》》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认识《易经》txt下载 认识《易经》笔趣阁 认识《易经》顶点 认识《易经》快眼 认识《易经》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认识《易经》》第十一节 半部《易经》治天下,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过去人们讲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应该是半部《易经》治天下。周朝初期时文王、武王、周公成康时代还没有道家、儒家、法家之分,更没有《论语》。他们就是以《易经》治天下的,所以,才有周朝初期的成康之治;汉朝初期也是以《易经》和把《易经》思维发展到极致的道家思想治国,所以出现了文景之治;唐朝李世民封老子(李耳)为太上老君,为李氏政权的始祖,以《易经》《道德经》的思想治国,所以出现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我们说《易经》是一部治军打仗、排兵布阵、企业管理、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和科学巨著。不仅有历朝历代不同帝王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实例为证,更有由《易经》演化出来的兵家的排兵布阵和各朝各代帝王、贤臣治国理政的理论和指导方略为依据。


一、《易经》八卦阴阳五行是排兵布阵的渊源和依据

排兵布阵中最著名的是八卦阵。八卦阵是由《易经》太极图像衍生出来的一个精妙的阵法,八卦阵是依据《易经》八卦和奇门遁甲术编列的治军打仗的阵法。此阵为战国时期孙膑首创,由八个方位、八个阵法和八个门组成。八个方位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阵为:群英阵、连环阵、诱敌阵、将军阵、卧龙阵、长蛇阵、迷魂阵、十面埋伏阵。八卦阵每阵各有特点,或曲折多变、或环环相套、或扑朔迷离。八个门为:休、生、伤、杜、景、死、惊、开。这一阵法很难破,懂得这一阵法的主帅破此阵,须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然后再从正北“开门”杀入,即可破阵。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发展了八卦阵,他在阵中间高处增加了指挥使台,由弓兵和步兵守护,指挥变阵,一般认为有十六种变阵法。《黄帝阴符经》讲“八卦甲子,神机鬼藏”,就是说,奇门遁甲的神妙之处均藏在八卦和甲子之中。我们知道,由天干与地支组合而成的六十花甲子是以时间为主要特征的全息符号,以后天八卦为主的九宫八卦是以空间为主要特征的全息符号。奇门遁甲就是把这二者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融时空为一体,包括天、地、人、神(宇宙中的暗物质)在内,多维立体的动态宇宙思维模型。以模型中的时间资讯为主,进行系统思辨,从而达到预测万事万物、以利趋吉避凶的预测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天干符号,除去其代表时间概念的特定意义以外,在奇门遁甲中还含有特定的意义:

(1)甲为君王,为元帅,他经常隐蔽在幕后,所以叫遁甲。

(2)乙、丙、丁为三奇,是君王身边最得力的三员大将。

乙为文官,叫日奇,相当于宰相;丙为武官,叫月奇,相当于先锋;丁为星奇,负责后勤保障供应,相当于军需部长。这三奇,也可看作三种奇兵,三种奇兵不断变换、默契配合,不断遁形,迷惑敌方,经常可以出奇制胜。


二、《易经》的变革、创新思维是治国理政几千年不变的先进理论

(1)《易经》讲:“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卦讲成汤灭了夏,建立了殷商盛世;周武王灭了商纣,开创了西周盛世。《易经》认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王朝的革命是顺应天意、合乎民心的,所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易经》不仅主张革命,还主张破旧立新的改革,如《易经》序卦讲“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革鼎就是改朝换代,推翻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和纲纪。《易经》强调变易、变革,认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主张变革、创新,反对保守,这是《易经》治国理政最宝贵的思想。没有变革、创新,国家和民族就没有希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显然,《易经》革卦、鼎卦的这种变革、创新思想也是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

(2)《易经》强调以德立人,以德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准则。

《易经》系辞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就是说:仁治、尚义、崇礼,振民育德是《易经》德治的准则。《易经》渐卦讲:“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蛊卦讲:“君子以振民育德。”这些都是《易经》的作者总结了西周文王、周公以仁德治国,从而奠定了西周初期繁荣盛世的实际得出的重要思想。

历朝历代,新国君为了长治久安,所起国号、年号也多从《易经》而来。

如元朝的国号“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为号,元有大、首等意思;明朝的国号“大明”来自乾卦《彖辞》“大明终始”。

年号,是中国历史的特殊标记和缩影。自汉武帝首次使用年号至清末,历代帝王多从《易经》中找出一个或两个字作为自己的年号,以彰显自己“受命于天”的使命,宣示其治国理念,还把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等愿望寄托在年号上。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年号共有八百多个。其中相当一部分年号都与《易经》有关,或直接源于《易经》的经传文本,或由《易经》的理念衍生出来。《易经》第一卦为乾卦,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第一个字就是“元”。《易经》的“元”字,既有“大”与“始”的含义,又代表“善之长”,还象征“三阳开泰”、万象更新的春天。“元”是乾卦“四德”即“元亨利贞”之首,是万物生成的根源。如以人事比拟,“元”就是仁人君子。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所用年号“建元”。在汉武帝用过的十一个年号中,有七个带“元”字,可见他对这个代表万物之始的字情有独钟,反映了汉武帝对改造世界的强烈愿望。此后,汉昭帝以“始元”“元凤”“元平”为年号;汉宣帝以“元康”为年号;汉元帝以“初元”为年号;汉成帝以“元延”为年号。东汉时期还出现了“元和”“永元”“元兴”元初”“元嘉”等年号。隋炀帝取年号为“大业”,语出《易经·系辞上传》:“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唐太宗“贞观”一词,出自《易经·系辞下传》:“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这里的“贞”,其含义是“正”,天地之道,贞正守一,才能成其大观。人事的吉凶,治世的盛衰,也决定于能否履行正道。“贞观”这一年号的内涵,就是要以正道治理国家。而唐太宗为政,确实没有违背这个宗旨,最终实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明清两代帝王基本上都是一帝一号。明代与《易经》有关的年号有“景泰”“泰昌”。清代的年号也多出自《易经》,如努尔哈赤的年号“天命”,出自无妄卦“彖传”:“大亨以正,天之命也。”皇太极年号“崇德”,出自随卦“象传”:“雷出地奋,先王以作乐崇德。”还有“乾隆”“嘉庆”“道光”等,均出自《易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