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认识《易经》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认识《易经》

第四节 阴阳五行与养生之道

书籍名:《认识《易经》》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认识《易经》txt下载 认识《易经》笔趣阁 认识《易经》顶点 认识《易经》快眼 认识《易经》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认识《易经》》第四节 阴阳五行与养生之道,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一、《易经》的“阴阳”和“五行”学说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论基础

人生于天地之间,是大自然的一员。一个人的生命、生活与大自然、与天地是密切相关联的:天地有阴阳,人体有气血、虚实;天有十二月、地有十二支、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东、西、南、北、中五方,地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人有心、肝、脾、胃、肾五脏;天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所以,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人们养生必须使自己的身体适应四时变化、顺应自然规律。中华传统养生的理论基础是《易经》的阴阳、五行和精、气、神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阴阳还可以互相消长,阴长阳消,阴消阳长。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正是由于五行间的相生、相克,才有了宇宙和人体的运行、变化。

精、气、神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东西都是由气构成的,气是人生命的根本,这就是“人活一口气”的道理。人生活在天气下降和地气上升交汇的地方。所以,人们养生必须上接天气,下接地气,还要学会调理自己的心气、情志,保护好自己的元气。

根据《易经》阴阳五行学说,阳气是生命的动力和源泉。人们要想永葆健康,必须坚持不懈地保护好体内的阳气,使阳气始终处于旺盛的状态。保养阳气就是保养生命。保养真阳,对抗阴毒,第一要顺应天时: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早、午养阳,夜、晚养阴,天人相应的原则,春夏、早午养阳宜动养,秋冬、夜晚养阴宜静养。

依据太极生命钟的规律,人从幼年到中年阳气是随着人体的成熟逐渐增加的,中年以后“阴长阳消”,阴气开始增加,身体开始衰老。这时保健的核心是养阳抗阴、排阴毒。保持体内阴阳平衡,一是注意寒、热平衡,寒为阴,热为阳,寒伤阳,热伤阴;二是维持气、血平衡,气属阳,血属阴;三是注意燥、湿平衡,燥属阳,湿属阴。人体的阴阳、气血、燥湿平衡了,“阴阳平衡健康一生”,自然可以延年益寿。

养生就是养阳。《黄帝内经》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所以,养生的根本在于顾护阳气。俗话说:阳气旺盛百病不生。阳气旺盛,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和免疫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医药才能在体内发挥作用。很多人的疾病久治不愈,不是医药不起作用,而是因为他们体内的阳气太虚弱,使得药物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重在调动人体自身的阳气,养生就是养阳气。当人体不适时,身体就好比阴冷潮湿的天气,浑身不好受,只要太阳一出来,马上会感觉浑身舒服,因为天高气爽的艳阳天是不利于细菌、疾病生长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体内的太阳托起来,让它照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阳光和长久的健康。


二、正确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养生的前提

每个人都想快乐、健康地生活,过百岁而体不衰。但是很多人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地损害了身体健康,反而缩短了寿命,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往往为时已晚。强身健体与养生是统一的,第一要掌握好的方法,第二贵在坚持,必须长期地有规律地进行才有好的效果。最好是从十岁开始,最晚要从中年开始,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更要提前注意养生。

现代人为什么得怪病多且不好治,甚至青少年得老年性疾病呢?因为现代人普遍阴盛阳衰。现代人愈来愈远离天地,住在高楼大厦,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出门就坐车,远离太阳,远离大地。人是天地所生,天以气养人的阳,地以物养人的阴。现在无论是天空还是大地,环境的污染都愈来愈严重,天地的阳气愈来愈少,阴气愈来愈多。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体内的阳气自然就愈来愈少,再加上自己又不知道驱阴补阳,缺乏运动和锻炼,自然就阴盛阳衰了。所以很多人生活富裕了,体形富态了,但精神却大不如前。这也是造成现代人喜热怕凉,脸色淡白无光泽,稍微累一些就感到疲乏无力,甚至气短、心慌易出汗、腹泻等的原因。现代人体内的阳气少了,湿气自然就多了。很多人喜欢吃精米、精面和海鲜、鸡、鸭、鱼、肉,这些精美食物和血肉之品最能滋阴了。再加上很多人长期静坐在电脑旁工作、电视前休闲,这些都是增加阴邪和湿气的。因此,养生就要通过调整呼吸和饮食及生活方式来抑制身体的阴湿,养足身体的阳气。人的身体天然具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阳气旺盛百病不生,养生的根本就是养阳气去湿邪。

根据《易经》的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可以把人分为乾金(平和体质)、离火(太阳)、坤土(太阴体质)、震木(少阳)、坎水(少阴)等八种卦象体质。八卦对应人体不同的部位和穴位:乾卦对应头、肺和大肠;坤卦对应肚子和腹部;震卦对应足和肝;巽卦对应臀和股;艮卦对应手;坎卦对应肾和耳朵;离卦对应眼睛;兑卦对应嘴。

我们用《易经》八卦的象数探寻人类的体质特征,就可以先知先觉人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就可以真正做到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平和(乾卦)体质的人形体比较匀称,体形不太高大,体重适中,很少驼背弯腰;皮肤光泽洁净,血液循环好、代谢畅通;情绪稳定,性格平和思维不偏激,七情六欲较为适度,一般寿命比较长。乾卦卦象是天,乾卦体质的人有天行健,自强不息的品格。所以,乾卦的人做领导,会知天道明人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把领导工作做好。乾属金,金主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乾金之人易患咳喘、便秘等燥热方面的疾病。在养生时要多吃一些清凉润肺方面的食品,如百合、银耳、莲藕等。

太阳(离卦)体质。离卦属火,所以这种体质的人,精力旺盛。离主眼,代表明亮,目光有神,眼睛犀利,什么东西,只要他看一眼,就明白了。坚定刚毅,动作敏捷,思维快,善于创新。自信心强,有魄力,有进取心,不怕打击,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也有性格急躁易怒,主观、冲动,敢顶撞领导的一面。离主火,主血。离卦之人容易患口腔、眼睛上火和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离火之人要注意静养,多安静,少躁动,少吃过于辛辣和火气大的食物。

少阳(艮卦)体质的人属于阴虚体质。由于阴液相对不足,因此常见干涩上火之象,手心、脚心、心口发热,口干舌燥,内热上火,身体削瘦、皮肤干燥、尿少赤黄、易怒、心烦等。这种体质的人养生要注意镇静安神,多吃滋润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

敦实(坤卦)体质的人形体矮小而壮实,一般人品敦厚老实,办事稳重、实干。个性较为内向,思维反应、气血流通和动作都较为缓慢。他们干什么事都不会冲锋在前,更不会标新立异,而属于实干家。坤土之人湿气较重,易患脾湿类疾病,可多吃一些温燥除湿类食品。

太阴(坎卦)体质的人,坎属水,水性寒。坎卦人阴盛阳衰,所以面色发青,偏黑且消瘦。坎主耳,坎卦人耳朵较大,城府比较深,性格内向,长于心计,考虑问题周全,善于出谋划策。坎卦人少阳,阳气消耗少,所以一般比较长寿。坎为水,水主肾。所以坎卦体质的人易得肾脏和寒凉方面的疾病,所以坎水之人在养生方面,要多吃一些温阳散寒的食物,少吃寒凉之物。

少阴(兑卦)体质的人因为肾阳不足,一年四季手冷过肘,脚冷过膝,精神不振、消沉,容易筋骨关节疼痛,畏寒怕冷,容易患外感风寒。这种体质的人,胆小谨慎,遇事前思后想,外显谦虚,内充疑虑,情感不外露,内心孤独,保守自私,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妇女易得痛经、不孕不育症,新陈代谢不畅,出现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代谢方面的疾病。阳气是人体的动力、火力,它是保证体温,产生能量,促进废物排泻,鼓舞生机,使人生命的河流清澈、畅通。可多吃温热食物,少吃寒凉食物。

其实养生方法的最大玄机就是要知道自己是何种体质,是属于平和、太阳、太阴、少阳(阴虚)、少阴(阳虚)哪一种;是酸性(阴性)体质还是碱性(阳性)体质。要使自己的体质同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相适应,相协调,达到阴阳平衡,酸碱适度,除胃液外其他体液呈弱碱性是最好的体质。这就是天人合一境界的养生法。


三、养生的最高修为是“乐知天命”

《易经》讲“乐知天命,故不忧”。中国文化认为人生最高修养的原则,就是“乐天知命”。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使自己的行为和于自然;知命就是知道生命的真谛、生命的道理和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清楚了就“故不忧”,即没什么烦恼了,当然身体也就好了。

一个人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宇宙的法则也了然于心,把握在手,就是古人讲的“得道之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切随意自在,就是达到道教说的成“仙”、佛教说的成“佛”的境界了。人是应该向着这个目标来努力的,使我们人生的境界始终与宇宙的法则,天地的法则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做到了“天人合一”“乐天知命”了,当然就可以颐养天年,健康长寿了。

现代很多人得病而亡,其实不完全是死于疾病,多数是死于无知,也有的是现代医学的错误治疗造成的。比如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思路完全错了。高血压是怎么得的?有些人爱吃肥甘厚腻的食物,时间长了,血管里面就会堆积很多油脂和过多的胆固醇等垃圾,对血管造成堵塞,就会影响到人体血液的正常流动。为了保持血液的正常供给,人体就本能地加大血液的压力来促进血液快速流动,保证血液的足量供应。这就好像是给水加大压力,让水跑得更快一样,这样就产生了高血压。西医从现象上去治疗,往往忽略了致病的根源。对于高血压患者,西医给出的处方就是终身服降压药。可患者吃了降压药,血压是降下来了,但血流减慢了,血液供应也减少了,血管里的垃圾冲不走,肾脏的过滤排毒负担就加重了,毒不能全排出去,就会出现尿毒症,不得不进行人工透析,人工排毒,最终形成肾脏的衰竭。我们的身体是个非常严密的自动化组织系统,各个器官与组织,都是依靠血液循环提供的营养和氧气才能正常运转。服了降压药后血流慢,供血不足,这些器官就会因为缺乏营养和氧气而损伤、坏死。高血脂、高胆固醇、血黏稠等病就会接踵而至。这时身体的信息系统被逼无奈,只得又发出一条指令,命令心脏跳得快一点,心脏跳得快了,泵出泵进心房的血液就会多一些,以保证正常水平的血液供给。可这样时间久了,心力也就衰竭了,于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就会发生。所以降压药用得久了,最终会导致一个人的肾脏、心脏及身体各器官的衰竭,于是乎糖尿病、尿毒症、脑溢血、脑梗、心梗就会接踵而至。

其实,我们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多吃些木耳等血液的清道夫食品,再辅助喝些柠檬茶等溶脂饮料就可以清洁肠胃、血液,把血里面多余的脂肪毒素排出去,血液就能够正常流动,血压就会自动降下来。现在看来,吃降压药是一个很笨的方法。现代医学很多的治疗方法,都像高血压吃降压药一样,也是越治毛病越多,越治身体越差,死亡得愈快。

人体是个严密的自动化系统,人体生病,实际就是由于某种压力关闭和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压力的持续积累,就会让我们的心、肝、脾、胃、肺、肾一直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机器用久了都会发热,人的五脏发热以后,就会发炎,产生胃炎、肝炎、脾虚、肺炎、肾炎……现在我们知道,很多疾病表面上看,是来折磨我们的,其实,它们都是人体智慧本能的自我保护,是给我们发出的一个信号,提醒我们去改变生活习惯与调节心理情志。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信号,采用对抗的方法,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去压制疾病,那么,可能结果是灾难性的,我们会患上更加严重的疾病,乃至一命呜呼!


四、药疗与食补

由《易经》发展起来的《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的,它们统一有序又紧密相连。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燥凉,辛酸甘苦咸,四气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应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治自然之身。《易经》古朴的哲学思想不仅滋养了中华儿女的头脑,同时也孕育了他们强健的体魄。中国人有许多养生的智慧,护佑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用自然之物养生或治病的生活智慧,是中华民族亘古流传的宝贵遗产。药疗不如食补,就恰好综合了粮食、蔬菜、水果、中药等的食用价值,以食代药,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适合自己的营养大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今的老百姓已逐步从以前的“有病被动治疗状态”向“主动参与疾病预防状态”转变,健康的饮食文化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潜移默化之中让我们受益。无论你的身体状况良好,还是有病在身,合理的食补都会对你的健康和养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水溶液的酸碱性以pH值来表示,pH等于7时呈中性,大于7时呈碱性,小于7时呈酸性;体液、血液变酸(pH值在7以下)细胞功能变弱,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减缓,体内产生的毒素、垃圾(坏死细胞等)排泄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增加肾、肝等脏器的负担,相关疾病就会趁虚而入,容易得各种疾病。

(一)酸性体质形成的原因

(1)饮食结构不合理,吃酸性食物多。

(2)心情、情绪、情志有很大关系。人愤怒、烦躁、恐惧、激动、紧张等不良情绪是一种促使体质酸性化的“催化剂”,上述愤怒、烦躁、恐惧、激动、紧张等是一种“醋坛子”的酸性心理,嫉妒、狭隘、敏感、自卑、惊恐、残暴以及终日愁眉不展、精神压力大、抑郁是典型的酸性心理。酸性心理能在体内造成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就造成代谢减缓、代谢紊乱,毒素、垃圾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天长日久可引起各种结石、肿瘤等病症。

(3)生活不规律。不能劳逸结合,不能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连续几天从事过度的体力劳动,或彻夜不眠沉迷在舞厅、歌厅、网吧,通宵达旦打麻将等都会造成体液的酸性化和体质的阴盛阳衰。

(二)酸性体质的危害

酸性体质就是一种阴性体质。阴性体质可引起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精神萎靡、工作学习不专注、腰腿酸痛、情绪不稳、易发怒、手足凉、四肢麻木、浑身无力、总觉疲劳、神经衰弱、牙龈出血、伤口难愈合、容易感染、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经常头痛、肩颈痛……

阴性体质的人就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人群。阴性体质时间长了,体内细胞的功能必然变弱,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减弱,产生的废物、毒素、垃圾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增大了肾脏、肝脏的负担。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如果体液继续变酸,细胞的环境就会发生变异,正常的细胞就会因为缺氧而逐渐死亡,一些不正常的恶性细胞就会无规则地迅速生长,这就是肿瘤、癌症,肿瘤病人百分之百是酸性或偏阴性的体质。2005年9月8日,美国纽约一个最先进的医疗中心,历时一年把60个肿瘤患者的酸性体制变成碱性,结果癌症病人的癌细胞全部消除,身体全部康复。

(三)如何改变酸性(阴性)体质

(1)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不吃夜宵。酸性、碱性食品按1∶4的比例,最少不低于1∶2。

(2)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是改善阴性体质的前提。一天内肉类以50克为宜,最多不能超过100克;蔬菜、水果每天不少于600克;粳米、精面多为酸性主食尽量少吃,多吃粗粮、杂粮。好吃的食品多为酸性,不好吃的、淡而无味的食物多为碱性,肉类多为酸性,蔬菜、水果多为碱性。

(3)注意食物的加工程序。有些食物本来是碱性的,但加工不好就会变成酸性,例如豆腐是碱性的,但经油炸后就变成酸性的了;大多数水果、蔬菜是碱性的,但榨成汁后就变成酸性的了。

(4)抽烟、喝酒、熬夜会加速体质变成酸性(阴性),要戒烟限酒、按时作息,不熬夜。经臭氧处理的水和茶水是碱性水,可多喝;带糖的酸性饮料少喝;多做户外的有氧运动、多晒太阳,有助于碱性体质形成。

(5)加强内心修养、放宽心态、友善待人,不过分激动、充满爱心、保持平和心态,善制怒、不做亏心事、减轻思想和精神压力,有利于减少体内的阴暗面,而增加体内的阳刚之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培养你的销售状元 帕尔迪:梦想由建筑开始 女性主宰的世界 女人就是要有钱 女人变有钱真简单 暖财安生:家庭理财规划书 撬开苹果 抢滩资本 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