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千岁词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诗歌戏曲 > 千岁词

第149章 冯女若楠

书籍名:《千岁词》    作者:顾九洲
推荐阅读:千岁词txt下载 千岁词笔趣阁 千岁词顶点 千岁词快眼 千岁词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千岁词》第149章 冯女若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因为意外救下一名南朝的幼女,于是他们这一日早早就回了宇文部落的王帐。
     带着这个尚且还有些惊恐不安、战战兢兢的小女孩儿在外逗留太久,总有一种心里不落忍的感觉。
     小姑娘明显没少吃苦,瘦的活像只小猫。
     在送别宇文佳后,谢昭拜托王帐中的奴仆准备了些好克化的粥水和牛乳,递给饿得狠了的小女孩儿。
     然后在对方狼吞婚姻的吞食下,伸手替她捋了捋垂落挡住眼睛的乱发。
     因为男女之别,加上怕人多时小姑娘会更加不安,因此凌或早早就拉着韩长生回了他们的营帐,并没有跟进来。
     只留谢昭一个人,独自领着小女孩先行回到自己的营帐里整顿休息。
     小女孩儿一头秀发,早已在离难中乱的如同鸟窝一般。
     发质看起来枯黄又打结,甚至还有零星几只跳蚤爬过。
     但是谢昭却并不嫌弃,她慢条斯理的将目之所及之处的脏乱,一一替她打理干净清爽些。
     这孩子饿的久了,腹中无存量,不便立刻入浴洗澡。
     否则怕是会头晕脑胀,总归是要先吃饱了再说。
     谢昭轻声道:“慢慢来,别急。”
     兴许是她的声音实在温和和煦,也兴许是孩子已经吃的半饱,不再那么急不可耐了,她终于放慢了进食的速度。
     待她不再那么狼吞虎咽之后,女孩子进食时举手投足间的教养,便已能依稀可见几分了。
     谢昭微微蹙眉。
     她看着女孩儿下意识挺直的腰背脊骨,和握住筷子的方式。
     这......并不像是一个天宸平民家教养出来的姑娘。
     见女孩子放慢了速度,直至吃饱了放下了筷子,谢昭才开口道:
     “吃好了?”
     小女孩儿局促的抓了抓自己破旧的裙摆,小声回答道:
     “是的......谢谢主人。”
     谢昭微顿,失笑道:“别叫我主人,小妹妹。
     买下你只是想帮你脱困,你并非奴仆,而是自由之身。既然我比你年长,不若你便叫我阿昭姐姐吧。”
     见小女孩儿似乎还有些迟疑,谢昭便对她眨了眨眼,小声道:
     “不用怕,我和我的另外两个朋友并非北朝邯庸人士,不会伤害你的。”
     小女孩这才犹犹豫豫道:
     “......阿昭姐姐。”
     谢昭含笑点头,眼带鼓励之色的看着她,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儿轻声道:“小女名叫冯若楠。”
     谢昭若有所思的看着她的神色和语序,轻轻叹了口气。
     “看你的言谈举止,想来也是出身于天宸书香门第,倒是苦了你了。
     可是与家人旅居北朝,意外遭遇山匪被歹人所害?”
     冯若楠攥了攥裙摆,沉默一瞬,缓缓点了点头。
     “若楠家中的忠仆......已经尽数死于山匪流寇之手。
     山匪见我是年幼,还是未出阁的南朝女子,于是便奇货可居不曾杀我,想当作奴隶买卖。”
     谢昭颔首,又问道:“你的父母和亲人呢?如今可还在?”
     冯若楠顿了顿,轻轻摇了摇头,下意识咬住自己的下唇。
     谢昭沉默。
     其实,方才在看到奴隶主手里孤零零只牵着她这么一个南朝“货物”时,她心里就依稀猜到了这个结局。
     果然,女孩儿的亲眷居然都不在了,这就有些难办了。
     他们此行来北朝,说白了本来干的都是些刀口舔血、生死难记的活计,因此就连于安安都被她事先托付到了东临城去。
     谁料如今事出突然,他们不能见死不救,于是不得已只能将女孩儿带在身边。
     只希望一切顺遂,否则万一生出什么波澜,岂不是反而要连累这小姑娘。
     不曾想,下一刻谢昭却听冯若楠小声嗫嚅道:
     “阿昭姐姐......其实、其实我父亲在北朝邯庸曾有一位故交旧友。
     我与仆从从南朝来到邯庸,本也是为投奔这位叔叔的。
     只是不曾想到我们路上遭遇山匪,未能抵达。
     那位叔叔算起来,是我在这世上唯一还能投奔之人了。”
     谢昭微微一愣,她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眼女孩子。
     什么情况下,才会让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在南朝的亲眷皆无,只能被仆从带着不远万里投奔去北朝邯庸父亲的一个故友?
     莫非是......族中亲眷皆被处死或者流放的罪人之后?
     可是南朝天宸近百年来礼法量刑比较宽容,最重的刑法大抵不过是夷三族。
     既然如此,那就也有些说不通了——这小姑娘若是罪人之后,三族之内伏法认罪,她一个弱质女流,是断然逃不过的。
     又怎会被家中奴仆,带着一路逃到北朝地界?
     看到冯若楠那副支支吾吾的样子,明显就是有所隐瞒。
     不过,谢昭如今不过一介闲云野鹤,自顾尚且不暇,倒也没有闲心对旁人的辛秘多作探究。
     于是,她只是笑了笑,道:“冯姑娘尚有亲旧长辈在,那自然是好,总是比跟着我们这些粗人要强上许多。
     这样吧,不日我们找上一天,亲自将冯姑娘送去你父亲的那位故交府上,却不知你这位世叔家住何方?”
     冯若楠眼睛一亮,道:“真的吗?那,那再好不过了!
     我的那位世叔是我父亲年轻时闯荡江湖时结交的好友,虽然与父亲一南一北多年不见,但是二人一直保持通信多年。
     我遭遇山匪时马车中的物件都被山匪掠去,只能偷偷贴身藏了一封世叔寄给父亲的信笺。”
     她说着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从贴身里怀处摸出了一封皱巴巴的牛皮纸信笺,递给了谢昭。
     谢昭蹙眉接过,一目十行看完了那牛皮信笺上的字迹。
     信上的笔迹粗狂,是北朝邯庸的文字。
     不过她自幼便通晓遍学四国文字,因此看个信倒是不难。
     那信笺上的内容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寻常朋友间的问候家常。
     开头的敬称是“兄诺敬启”。
     落款处,只有一个“弟竭再拜”。
     显而易见,想来那个“竭”字便是冯若楠那位北朝人士的世叔的名字。
     而“诺”字,指的则是冯若楠的父亲。
     谢昭迟疑一瞬,转头问:“想来这位名讳为‘竭’的人,便是你的世叔了。
     只是信中并无具体信息,他住在邯庸的哪个部落,你可知晓?”
     冯若楠重重点头,脆生生道:“若楠知晓,我曾听父亲提起,世叔名唤‘博尔金竭’,出身于邯庸三十六部中的一个小部落博尔金部。
     不过,他如今就在邯庸皇庭广陵城中任职东城校尉一职。”
     谢昭闻言轻舒了口气。
     她缓缓靠后,将脊背落在椅背上。
     东城校尉?
     这倒是巧了,宇文部的王帐和部落距离广陵城不远,倒是不费功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民国逃亡记 党史故事1000字三篇 谁家辅助天天吐血搞战损?疯了吧 灵神 足球:拒绝国足,我入德国国家队 简短的红色故事2一3分钟 让你契约鬼,你契约钟馗? 铁腕官途 穿成农家恶女:把全家都给养歪了 重生后我为女主鱼塘献上BE剧本